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剪刀·石头·布靠的是运气吗?古人博弈智慧的完美体现!

剪刀·石头·布靠的是运气吗?古人博弈智慧的完美体现!

  剪刀·石头·布靠的是运气吗?古人博弈智慧的完美体现!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如果说上一篇的娃娃机游戏拼的是赌博运气,那么古老而又简单的猜丁壳游戏则靠的是博弈的智慧。

  猜丁壳就是我们俗称的剪刀石头布游戏,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争议,因为三者相互制约,因此不论平局几次,总会有胜负的时候。

  关于这个游戏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第一种是中国起源说。明朝人谢肇涮在《五杂俎》中说,最早的石头、剪刀、布的起源是汉朝的手势令与豁拳。后来这种游戏演变为今天的石头、剪刀、布的猜拳游戏。这个游戏是在江户时代由中国传入长崎,故称为“长崎拳”。主要作为酒席上大人玩的游戏,后来被广泛使用,传到日本后被称为“石头、剪刀、纸”。

  另外一种是日本起源说。这种说法认为石头、剪刀、布起源于19世纪的日本,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出版的文中甚至摆出了许多相关资料。后来到了明治时期,这种游戏传入中国,到了二十世纪,开始传到了欧洲与美国,而欧美都称剪刀、石头、布的游戏为”日本游戏”,法国人称剪刀、石头、布为”Jeu Japonaj s”(即日本游戏的意思)。

  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到了二十世纪,日本人大量西化,同时日本人到世界各国游历,向欧美推广了这个游戏,这便使得很多欧美人都认为剪刀、石头、布就是日本的游戏。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这个游戏的起源就是日本。

image.png

  美剧《老友记》中玩石头剪刀布的演员们

  只不过,两个说法都不是很确定,到现在也没有个结论。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猜拳的游戏,这猜拳一般与行酒令差不多。

  《全唐诗》卷八七九有“招手令”的描写:“亚其虎膺,曲其松根,以蹲鸱间虎膺之下,以钩戟差玉柱之旁。潜虬阔玉柱三分,奇兵阔潜虬一寸。死其三洛,生其五峰。”

  王昆吾先生对此作了注解:“先把手掌(虎膺)张开,然后把指关节弯曲。然后将大拇指(蹲鸱)折放在手掌下面,将食指(钩戟)指尖折放在中指(玉柱)旁边。然后分开无名指(潜虬)和小指(奇兵):无名指距中指三分,小指距无名指一寸。然后垂下手腕(三洛),伸张五指(五峰)。”

  《资治通鉴》卷二八九“五代·后汉乾佑三年注”中,记载了当时人行手势酒令的事例:“癸丑,王章置酒会诸朝贵,酒酣,为手势令。史弘肇不闲其事,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弘肇,屡教之。苏逢吉戏之曰:‘旁有姓阎人,何忧罚爵!’弘肇妻阎氏,本酒家倡也,意逢吉讥之,大怒,以丑语诟逢吉,逢吉不应,弘肇欲殴之,逢吉起去……”。

  《新五代史·史弘肇》中也有相应的记载:“他日会饮章第,酒酣,为手势令,弘肇不能为,客省使阎晋卿坐次弘肇,屡教之。”

  但诸家并没有说明这种招手令如何相搏、判定输赢,有些说法是其可能起源于佛教手势,尚无直接记载。但一致认为“手势令”就是后来的“豁拳”,而“剪刀石头布”就是“豁拳”的一种形式。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有这样的记载:“‘俗饮’以手指屈伸相博,谓之豁拳。盖以目遥觇人,为己伸缩之数,隐机斗捷。余甚厌之,以其启迁坐号之渐也。然唐皇甫松手势酒令皆有名,大指名蹲鸱,中指名玉柱,食指名钩戟,无名指名潜虬,小指名奇兵,掌名虎膺,指节名私根,通呼五指名五峰。则当时已有此戏矣。”

  明清小说中有很多关于猜拳的记载,《红楼梦》第六十三回道:“彼此有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写道:“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清朝人赵翼也有诗说:“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image.png

  87版《红楼梦》中划拳的场景

  今日之“豁拳”,有许多种方式:除了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搏猜两人所出指头数量判定输赢者外,还有一种“小拳”,即按五个或三个(大拇指、食指、小拇指)手指头的循环大小来比输赢。

  “石头、剪子、布”自然也是其中一种。而从此方法派生出的“石头、沙锅、水”(石头打沙锅、沙锅舀水、水冲石头)等方式,均是以手势作为判定输赢的标准,可完全称之谓“手势令”。

  其他的还有诸如“杠子、老虎、鸡、虫” (谓之“打杠子”,其循环顺序是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吃虫,虫蛀杠子)虽然不以手势代替动物或工具,但原理相同。类似的豁拳方式还有一些,而这些又都是民间最流行的方式。

  对一个流行世界各地、又缺乏文献记载的游戏,要想弄清它的起源是很困难的。虽然我们可以从记载中得知,汉代时已经有了行酒令猜拳,但具体形式却不得而知。

  但这可能从侧面证明了,石头剪子布这种形式大多流传于孩童间,否则不会一点文字记载都没有的。

  这项游戏普及率很高,在全国各地也都有不同的叫法。北京人叫“cei丁壳”,上海人叫“猜咚猜”,成都人叫“实拳儿”,西安人叫“猜咚吃”,天津叫“笨桥裹”,长春人叫“竞钢浪锤”,杭州人叫“琴棕绷”,广州人叫“包剪揼”。全国各地的叫法五花八门,但酒桌上划拳、猜拳的叫法却差不多统一,可见这个形式的豁拳出现的时间不会太早。

  为何会没有详细地记载呢?或许那些写书的文人们觉得,这只是市井孩童间的游戏,他们万万没想到会如此流传下来,因此也就没有花心思去记述。

  1842年,英国人在伦敦成立了“石头、剪子、布俱乐部”(The Paper Scissors Stone Club),随着来自世界各国会员的增多,1918年改名为“国际石头、剪子、布俱乐部”(World RPS Club),与此同时,总部也从伦敦搬到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市。1925年又改名为“国际石头、剪子、布协会”(The wbdd RPS Society)。

  该协会从2002年开始每年举办石头、剪子、布国际比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引起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

  清末明信片上划拳的上海人

  真正的石头、剪子、布的比赛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较量。石头、剪子、布的策略是随机地选一个,但是人类不能达到真正随机,所以比赛的技术在于利用对手的非随机性,因此这个游戏其实是双方博弈的过程,也是双方心理较量的过程。

  根据博弈论,最优玩法其实就是一种随机的选择,因此,当排除心理因素后,这是一个简单并且直观的游戏。事实上,如果对手是人或者非随机程序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采用的是某种“次优”策略,这种情况下,针对对手的弱点可以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策略。

  这种一物降一物的对弈,在双方出结果的过程,也是一种你来我往的算计。表面上,这只是一种孩童间的游戏,但他却是基于手势令这种成人间的对弈,所展现的智慧,恰恰是由古至今的博弈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