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畲族体育 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有哪些

畲族体育 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有哪些

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畲族体育运动形式多样,主张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畲族在发展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世界体育文化相融合。小编很好奇畲族的传统体育运动都有些什么,你们也跟小编一样想知道吗?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一、畲族武术

畲族武术基本上可分作棍术和拳术两大类。由于根术器械的长短及其功用有别,又有不同的名称:一种叫“丈八棍”,长一丈二尺,由单人耍弄;另一种叫“齐眉棍”(或称“盘柴槌”)长六尺(或四尺八寸),供两人对打。棍术动作复杂多样,有双头槌、三步跳、四步半、七步、九步、猴子翻身、天观地测等。

拳术(又叫“打工头”)在一些合族山村十分普及。做为拳术的一部分,还有令人叫绝的点穴功夫,有这种绝技者多是德高望重的老拳师。畲族拳术流传于金涵、七都、九都、八都、飞鸾、漳湾、城南一带畲族聚居村落。主要有龙尊拳、虎尊拳等。其主要动作有冲、扭、顶、搁、削、托、拔、踢、扫、跳,其步型稳健,坐马前轻后重,用三角连环马,利于攻守转换,出手则多用短打即收。使用器械有锄头、扁担、棍剑等。金涵乡畲民曾在第三届全国民族运动会上表演过拳械对练和对棍。

1.jpg

二、舞龙头

宁德畲族同胞,每逢节日,必有舞龙头活动,流传八都的猴盾和飞鸾的南山一带,用以纪念民族图腾,祝福村寨平安、庄稼丰收、族人欢乐。舞龙头曾在第三届民运会上表演并获表演奖。

舞龙头来源:一种舞龙运动,原是畲族的一种祭祀活动。器械只有龙头,没有龙身和龙尾。龙头和绣球用篾子编扎,用彩纸糊裱而成,直立安在木桶上。运动参加者为七至十人,一人持绣球,其余持龙头。在锣鼓声中,龙头随绣球翻滚、跳跃,该运动集技巧、武术、杂技、体操运动为一体,有各种造型,如迎龙伞、龙抢珠、龙珠伞大会串等。其运动形式有平地和桌子上两种。平地套路有龙王滚车、鲤鱼翻白、鲤鱼翻梁、猴子翻梁、小合包、大合包、雪花介顶、龙王成楼等。桌上套路有开四门、画眉四角、画眉跳对门、鲤鱼上滩、鲤鱼下滩、鲤鱼跳龙门等。

三、舞铃刀

又叫舞铜铃、舞钢刀。流传在闽坑、八都一带山区畲村。有跑、跳、冲、刺、劈等动作,由驱鬼待平安仪式而来。传统习俗只许男畲民参加。1949年后,经过整理,摒弃了封建传统,吸收女畲民参加活动。成为一项活泼、有力的传统体育项目。曾在全国首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表演。

四、打尺寸

尺,代表断弓,寸即是残矢之意。其中“尺”长约一米,直径约2厘米的木棍。“寸”长约40厘米,宽约3厘米,厚约0.5厘米的竹片,比赛在类似平整的链球区内进行,分投寸区、击寸区、落寸区三区域。击寸区为直径2米的圆形区域;投寸区的投手和击寸区的击手平行。投寸区与击寸区的圆为4米。落寸区是一个60度角的扇形区域。

相传畲族将领蓝奉高反抗唐王朝的武装斗争,以断弓横扫敌人的乱箭而获胜。后来,畲家子孙世代都训练弓击乱箭的本领,以示纪念。这项体育活动流行在福建东部的畲族聚居地区。每逢节日或农闲之时举行,通常是人们围在空地上打起尺寸,久而久之,形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体活动。

这项活动参加者至少两人,多则五、六人。在活动场地上画一个圆圈,一人手持木棍站在圈内,月棍击竹条飞向前方,其他人在前场奔接,接到者可得一定“尺寸”。未接住的竹条被就地拉起后可向圆圈投去,持棍者可用手接,也可用棍击出。若竹茶投中圈内未被接住或未被击出,则投者得胜,持棍者换人。如竹条投落圈外,或被击出,其落点经丈量后,根据距离远近给予持棍者一定“尺寸”。在规定的时间内先得到规定“尺寸”或得尺寸多者为胜。

2.jpg

五、节日登高

畲族传统体育活动中最引人入胜的是登山活动。每逢春暖花开的“三月三”和秋高气爽的“九月九”,畲族山区都要举行登山。比赛地点选在畲族聚居的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上。届时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连过路的畲族客人都可以参加。天不亮,参加者穿着节日盛装来到登山地点,等太阳升起,一声鸟枪响后,比赛开始,最先到达指定地点的为优胜者。待参加者都登上山,一场有趣的盘歌就开始了,歌手各显身手,气氛十分活跃。

六、赶野猪

起源: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文化悠久,大部分居住在大山中,以务农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大山里野猪较多,野猪破坏农作物最厉害,经常被野猪破坏的颗粒无收,是畲民的一大敌人,于是畲民集中组织大家赶、打野猪。赶、打野猪需要方式、方法、于是畲民就在家里演练赶、打野猪。通过演练能锻炼人的意志,强健人的体魄。经过慢慢发展、演变就成为当今畲族传统体育项目——赶野猪。

作用与特点:蔑球是两个队在一块两端各有两个球门的长方形场地上,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对抗活动的一种运动。比赛每队5人,分成上半时(20分钟),下半时(15分钟)共35分钟。主要用球拍进行传、接、带、射、枪等技术竞争,进攻队力求用球拍将球打入球门,防守队极力阻止、破坏对方进攻、转守为攻。

它具有比赛不受性别、年龄大小限制,技术多样、战术丰富、对抗激烈等特点,能有效地提高速度、耐力、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有利于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和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七、操石磉

“操石磉”一般选择在石铺的街道上进行。“操”即“推”,“石磉”即“石块”。石块呈扁圆形,底面光滑,大小不一,大的可百来斤,小的仅几十斤不等,参加比赛的多为少年或青壮年。少年多为二人一组,一人双脚稳踩石磉,斜挺腰杆,称“健杆”;另一个为“健杆”挽臂包胸,合力共同推动石磉前进。青壮年多三四人一组,一人为“健杆”,余者手抬杠子。让“健杆”仰面斜躺,双脚踩石磉,挺直腰杆,双手紧靠杠子,把石磉飞快地向前推进。也有不用杠子,由两人分别握住“健杆”的双手往前拉,四臂宛如一根曲杠子,推拉着石磉前进。还有对阵的“操石磉”比赛,又叫做“对磉”。参加比赛的双方,各自把石磉向对方推移,让双方的石磉猛烈的碰撞,如一方的石磉被撞滑到街边,就算输了。有的“健杆”一不小心身体倾斜,往往被震翻在地。引起围观群众发出诙谐的呼喊声:“烙,豆腐啦!烙,豆腐啦!”意即如豆腐碰撞不得。对于胜利者则报以热烈的喝采声的鞭炮声,整个活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热切欢快的气氛。

6.jpg

八、抄杠

抄杠是畲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它源自畲族古时的自卫强身活动,在旧社会,畲族是一弱小民族,畲民不仅遭受历代统治阶级的欺凌、压迫,还遭受自然灾害和豺狼的无情袭扰,但勇敢坚强的畲族人民不畏强暴,勇敢地和大自然以及反动统治阶级、外来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在抗争过程中畲族人民更加意识到,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和功夫才能克敌制胜。畲民大多深居山中,扁担、拄棒是他们的日常生产工具,也是他们自卫防身的武器。空闲时他们经常聚集在一起,用拄棒、扁担、竹杠、木棍等物对顶、对拉、对推、对拧以此提高自身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增强自卫能力。久而久之,这种活动便成为畲民喜爱的传统体育活动。

目的:提高自身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增强自卫能力及灵敏性。

游戏准备:长凳两条、木棒四根。

方法:四人分两各自站在凳上,两人各持两棒(半)蹲,发令后,两脚原地前后交换,手持两棒。做前后推拉,以被推下凳子着地为输(三局两胜)。

规则:

(1)手不能离棒;

(2)手脚必须要做前后运动;

(3)必须服从裁判的发令。

九、跳竹竿

跳竹竿是一种古老独特的竞技体育活动,它不但姿态优美,富于节奏,而且气氛非常欢快热烈,吸引众人。场地一般为8-12米长,6米宽的平地。打竹竿的人分成两排距离约3.5米,面对面盘腿坐下或双膝跪地,每人双手各执一根竹竿的顶端,成若干组平行状。在音乐伴奏下,由一人统一指挥或唱歌,手持竹竿者随着节拍,同时向下不断地敲打竹竿,并且每对细竹竿随着音乐鼓点的节奏时开时合,不断地变换节奏、图形和方位。

十、千人押加

押加又称大象拔河,现已被列为全国民运会竞技项目。千人押加由押加演变而来,比赛前,选一块平地,先在地上选两条平行线作为河界,中央又划一条中界,准备一条60米的绳子作为主绳,并在绳子的两边各扎上10条绳子并在两端打结。比赛由20人同时进行,双方相背并各自把绳子套在脖子上,将赛绳经腹胸从档下穿过,然后趴下,双手着地,赛绳拉直,绳子中间系一红布为标志,垂直于中界,听到比赛开始的口令后,双方用腿、腰、肩、颈的力量奋力向前爬(爬拉动作模拟大象),将红布标志拉过河界方为胜。

3.jpg

十一、摇锅

摇锅是源于浙江一带的畲族民间体育游戏。古时畲民为了强身健体,空闲时经常聚集在一起,用已破旧的锅当器材,一个或多个人站、坐在锅里,运用身体重心的变化和四肢、腰腹的力量,协调配合,使锅按不同的方向移动,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这就形成最早的摇锅活动。发展到现在已经演变成了畲族传统体育项目。摇锅项目集健身、竞技、娱乐、观赏于一体,简单易学、形式多样,适合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练习。

十二、稳凳

稳凳是流传浙江一带畲族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它起源于上古时代,原名“问凳”。当时人们处于愚昧时期,身染疾病,家受灾难,以“问凳”方式祈求神灵保佑,以期消灾驱邪保全安宁,是一项宗教祈祷活动。具体活动是在三脚架的一条长板凳上,两端各坐一人,上下翘动板凳,同时左右旋转,边问边答,告知除病的消灾方法。因此被称为“问凳”。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这项活动逐步演变为带着浓厚体育色彩的传统体育项目。987年开始体育工作者对其进行进一步挖掘、整理、改进,同时将“问凳”改名为“稳凳”。此后十多年时间里,从没停止过对稳凳项目的继续开发、研究。对稳凳的器材,动作,运动方法进行了多次改进,使该项目更具有民族性、健身性、竞技性、观赏性、普及性,深受广大民众的亲睐。

稳凳活动形式主要是由二至四人在转翘的器械上作各种身体练习、竞赛或表演。主要动作包括:抓、摆、蹬、摇、翻、挺、屈、仰、投、抛等基本技术。竞赛或表演的形式为“稳凳”套圈。方法是参与者分别站在凳的一端,手持凳板扶手,上凳后,在快速转翘板凳的过程中,将地上的小圈逐个捡起,并套进离凳3.5m远处的标志杆中,最后以套中多者为胜。

稳凳活动具有较强的健身、竞技、娱乐、表演、教育、传承民族文化、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等价值。现已被丽水学院及周边部分民族中、小学列为体育教学和竞赛内容。

稳凳项目曾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第四、五、六、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第三届农民运动会,均获表演赛金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