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古人为什么借衣不借鞋?借衣不借鞋有什么习俗?

古人为什么借衣不借鞋?借衣不借鞋有什么习俗?

  古人为什么借衣不借鞋?借衣不借鞋有什么习俗?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影视剧中偶尔能看到一些穷人要去办什么事情的时候都会穿上一身好衣服,一些家中没有好衣服的人就会出去找人借一套,但似乎从来没有看到过借鞋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为什么借衣不借鞋呢

  古代穷人借衣服穿并不少见,但鲜见的是“借鞋”,即所谓“借衣不借鞋”。这是因为鞋子太便宜,草或麻都可以用来做鞋,没有借的必要。所以,古代的草麻鞋别称叫“不借”。

  以前的穷苦百姓衣不蔽体,如果真的去借衣服,一定是天寒地冻却没衣服穿,这时候人们通常会伸出援助之手,但借鞋子没用啊,因此才有借衣不借鞋之说。

  大家都是穿的草鞋,甚至是光脚,而且草鞋也是用草编织的,古代很多人家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家做的,如果编鞋子都懒得做,那也太懒了,不可助长懒惰之风。

image.png

  脚是一个非常隐私的部位,鞋子对人来说就相当于贴身的衣物,所以这种东西是不外借的。把自己的鞋子借给别人穿了以后,那就很可能会因此而感染上脚气。

  还有“宁可试人棺,切莫试人鞋。”从这句话就看得出来,古人对于鞋子是十分重视的,是要把它看得比自己的棺材还重要的。

  同样是有关寓意,在很多的地方,“鞋”字和“孩”同音,借鞋子就是借孩子,这样寓意不好。但由于传统文化的浓厚,不少农村地区还保留着一些以前流传下来的风俗讲究。

  二、借衣不借鞋的历史传统

  为什么可以把自己的衣服借给别人穿,却不能借自己的鞋子呢?老一辈人觉得小孩穿人家的衣服会带来好运。所以借衣就是借好运又不影响自己的运势。

  还有另外一种人们广为流传的说法,那就是做鞋子比较简单,用一些草编织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问别人借,但是衣服却没有这么简单,所以就有了“借衣不借鞋”这一说。

  衣服得花钱置办,鞋子可以就地取材。借衣服的人,一般是有重要的外出活动,比如参加宴请等等,在那个“远敬衣服近敬人”的时代,没一两件好衣服,出门在外是会遭人看不起的。

  鞋不外借的理由,一是每个人的鞋码不一般大,很难找到“合脚”的,二是脚是人体最脏的部分,鞋是被践踏的对象,穿着自己的鞋无所谓,穿别人的弄脏、弄臭是件非常尴尬的事。

  另外,从情感上讲,鞋是属于个人隐私品,鞋与个人隐私是有着某种联系的,以前有个词就叫破鞋,那意思是很明确的。所以,自己的鞋,还是自己践踏为好。

  鞋子要是外借给别人“弄破”了,那真是不好了。虽然是一句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老话,但话糙、理却不糙。简单一句老话却富含了很多的人生哲理。

  三、借衣不借鞋的习俗来源

  古人穿鞋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比我们现代人还要讲究得多。古人对于鞋子的制作材料,一般分为草、麻、葛、动物皮革和丝等。

  古人有着借衣不借鞋的习惯。因为在那年头,能够拥有一双正经鞋子的人,其情形不次于现在拥有了一辆豪车。因此穿鞋子的意义远大于其物质本身。

  人们会根据自身的身份、环境来决定,条件好的可以像今天的私人订制,会以材质的特殊性、样式的新颖性再搭配特殊的纹饰等这也可以视为是种身份的象征,或是一种奢侈了。

  当时,对于穿鞋只有富人会有很多花样,而穷人一年四季都是一双草鞋。有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俗语,指的就是这种贫富差距的鲜明对比。

image.png

  再者,鞋子踩在脚下很容易弄脏,不好原样归还,而衣服(外衣)还比较容易归还,如果讲究的人干洗之后归还,说明此人有感恩之心,值得深交。

  而衣服是指外衣,也不是内衣(没有人借内衣),衣有“依靠”的谐音,借到了依靠,被靠的人自然也是贵人,双方都高兴。

  我国的俗语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历史传承,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俗语能传承了千百年之久未被遗忘,是因为俗语汇集了东西南北之长,承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