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今年“小寒”是什么时候?“小寒”的典故和腊八粥的由来!

今年“小寒”是什么时候?“小寒”的典故和腊八粥的由来!

  今年“小寒”是什么时候?“小寒”的典故和腊八粥的由来!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天气越来越寒冷了,马上我们也将迎来24节气中的小寒了。在我国农村,每一个节气都饱含了很多老百姓的期盼,老人们往往能通过借助节气的天气变化来预测来年的抽成,对于小寒节气老说,俗语“小寒不寒,清明泽潭”则表达了先辈们对于“倒春寒”的一种担忧。如今小寒马上要来到了,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寒节气”的那些事吧。

image.png

  第一、小寒节气具体来临时刻

  今冬小寒节气来临日期是1月5日周六农历冬月三十,具体时间是23时38分52秒;小寒时,太阳运行到了黄经285度,这也标志着进入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日子,虽然有“冬至一阳生”但是,此时寒气累积,也常有“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的说法,也预示着寒冷的“三九”天,即将到来!

  小寒有“三候”,一候雁北归;二候雀始巢;三候雉始鸲。意思是说,小寒节气开始后,大雁开始北归;在北方多地可常见喜鹊迎新年;而在此时雉开始鸣叫预示着新春的到来!

  第二、小寒各地习俗

  在我国虽然小寒预示着严冬的到来,但是我国南方疆域辽阔,所表现出的特色也不尽相同!在各地的农村人们有“探梅”,“冰戏”,“腊祭”等习俗,不过俗话说“三九补一冬”在小寒节气时,“吃”是少不了的一种习俗!

  比如说,在天津人们在小寒节气时有吃“黄芽菜”的习俗;南京有吃菜饭的习俗;对于北方的一些农村,由于小寒后紧接着将迎来“腊八”因此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image.png

  第三、小寒节气农谚

  ①小寒节,十五天,七八天处三九天

  这句农谚说明了小寒节气持续15日,而且多数情况下,“三九寒天”在小寒节气里;

  ②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③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小寒大寒后就到里立春,也就预示着新年的临近,因此,在农村小寒大寒是准备年货过年的关键时期,也多在腊月间!

  ④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⑤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image.png

  第四、小寒典故,腊八粥的由来

  一回到家,妈妈就向小鱼发出了邀请。“小鱼,愿不愿意和妈妈一起煮腊八粥啊?”“喇叭粥?为什么要把喇叭放到粥里啊?”“不是喇叭粥,是腊八粥。腊肉的腊,五六七八的八。过2周就是腊八节了,腊八粥就是腊八节那天喝的。不过现在也没那么讲究,就像粽子不一定要端午吃一个道理,我们平时也可以喝腊八粥的。来,你过来看看做腊八粥都需要哪些食材。”小鱼来到了妈妈身旁,指着他认识的食材说:“这是大米、这是小米、这是红豆、这是红枣、这是花生,嗯,这个是?”剩下的食材,小鱼都不太认识。“这是桂圆干、这是糯米、这是高粱米。”妈妈补充道。“这个腊八粥啊,南方、北方都有特定的八种食材。不过,我们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就是把差不多八种食材放到一块儿一起煮就好了。来,小鱼,你用这个小罐子,帮妈妈把各种食材舀到这个大锅里。大米两罐、小米、糯米各一罐,其他的半罐就可以。”“好。”小鱼认真地执行起了妈妈的命令。

  “小鱼,你知道吗?今天是小寒节气,我们喝腊八粥,也有其他地方的人会吃别的东西。”妈妈忍不住又要讲民俗知识了。“离我们不远的南京,老南京人今天会吃青菜、香肠、糯米、咸肉一起做成的菜饭,还有广东人会吃糯米饭。”“那我们也吃糯米饭。”小鱼说,他已经给锅里舀好了食材。“好。下次妈妈教你做,今天我们先煮腊八粥。你去玩吧,要煮半个多小时呢”“妈妈,过节气,你要讲故事。”小鱼以及习惯了在节气听故事了。妈妈想了想,“小寒有什么故事,妈妈也不知道。腊八节的故事……”妈妈有些为难,她不想打消儿子主动听民俗故事的积极性。“小鱼,爸爸知道一个故事。”在书房看书的爸爸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了厨房。“对,爸爸会讲故事。小鱼,你跟爸爸去书房讲故事,妈妈煮好粥叫你们。”

  以前,有这么一个四口之家,老两口和两个儿子。老两口非常勤快,一年到头都在地里种庄稼干活。春耕夏锄秋收,很辛苦,很努力。所以他们就慢慢存了很多粮食,家里是大囤满、小囤流,就是说,家里粮食堆成一大堆一大堆的。他们家院子里还有棵大枣树,老两口种树养树也很用心,所以这棵枣树结出的枣又脆又甜,拿到集市上去卖,能卖好多好多钱,所以他们一家的小日子越过越富裕了。

  老两口不但努力,而且很节约,不乱花钱,不浪费粮食,过得紧紧巴巴的。为什么呀?就为给两个儿子娶媳妇。眼看儿子们一天天都到了该娶媳妇的岁数了,老两口也都很老了。老父亲临终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种庄稼;老母亲临终的时候嘱咐哥俩儿好好保养院里的枣树,攒下钱多存粮食,留着娶媳妇。老两口就这么走了,四口之家现在光剩下哥儿俩过日子了。哥哥看到家里这大囤满小囤流的粮食这么多,对弟弟说:“咱们有这么多的粮食,够了,今年歇一年吧!别那么累了。”弟弟说:“今年这枣树也不当紧了,不用怎噩梦管,反正咱们也不缺枣吃。”就这样,哥儿俩越来越懒,越来越馋。光知道一天天,一年年吃喝玩乐,不努力干活,没几年就把粮食吃完了,院里的枣树呢,因为他们不管,结的枣也一年不如一年了。这年到了腊月初八,他们家里终于实在没有什么可吃的了,怎么办呢?哥哥找了一把小扫帚,弟弟拿来一个小簸箕,到以前堆着粮食的地方,在墙角地缝里扫呀扫的,从这儿扫出来一把黄米粒,从那儿找到一把红豆,就这样,杂粮五谷各凑几把,数量不多,样数可不少,最后他们又搜出来几颗干红枣,就把这些都放到锅里一起煮。煮好了,哥俩开始吃这五谷杂粮拼凑起来的粥,你看我我看你,这才记起父母临终前说的话,他们后悔极了。哥俩尝到了懒惰的苦头,决定改过自新。第二年他们就都勤快了起来,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又过了几年,他们就又过上了好日子,娶了媳妇,有了孩子。为了记取懒惰的教训,记住勤快节俭地过日子,从那以后,每逢农历腊月初八那天,很多人就吃用五谷杂粮混在一起熬成的粥,因为这一天是腊月初八,所以大家就把这个粥叫作“腊八粥。”

  “好了小鱼,故事讲完了。你学到什么没有啊?”爸爸问小鱼。

  “要勤快,要努力。”小鱼回答说。“还有吗?”“嗯……”“还有啊,要节约,不能浪费。还有吗?”爸爸还接着问。“嗯……不知道。”“还有,知错就改,以后就还能进步。你说还有没有?”“没有了。”“有。还有就是,爸爸妈妈很爱你,所以给你存钱娶媳妇儿。哈哈哈……”“不是不是!”

  爸爸逗小鱼,小鱼虽然不太懂,也不好意思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