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新疆地区有哪些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就是其中之一

新疆地区有哪些民族乐器?乌孜别克热瓦普就是其中之一

  想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欣赏富有地方特色的音乐、舞蹈是最直接的途经。新疆民族众多,除汉族以外,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人口位列前五。新疆的民族乐器特别多,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相关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弹拨乐器

  1、冬不拉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最普及、最流行的一种拨弦乐器。冬不拉身长约1米,音箱大都由整块松木或杏木、核桃木或是桑葚木等凿成。传统冬不拉的琴弦一般用羊肠制作,现已改用冬不拉专用弦。

image.png

  冬不拉音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三角形的,以近代诗人阿拜·库南巴耶夫的名字命名,叫阿拜冬不拉;一种是瓢形,以哈萨克的民间阿肯江布尔的名字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

  两种外形不同的冬不拉,音色也各有千秋。冬不拉演奏乐曲分为弹击乐曲、拨奏乐曲。这是哈萨克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他们用冬不拉伴奏,自弹自唱。

  2、都塔尔

  都塔尔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都”的意思是“二”,“ 塔尔”是“琴弦”的意思,即两条弦的乐器。

image.png

  都塔尔标准身长1.3米,像一个长柄水瓢,制作材料多采用经过自然干燥的桑葚木、杏木或核桃木。音箱面板上没有出音孔,故而音量要比“冬不拉”要小。

  都塔尔弹奏出来的琴音声音虽小但音色却很柔美,弹奏者尽可通过琴声淋漓尽致的抒发感情,所以维吾尔族人尤其喜欢用都塔尔自弹自唱。

  3、弹拨尔

  弹拨尔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常用的传统乐器,历史悠久,形制古朴。琴身用桑木或红木做成,音箱较小,成水瓢形,音箱面板上没有出音孔。

image.png

  弹拨尔是一种有5根弦的弹奏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和都塔尔一样,是演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主要乐器之一。

  新疆主要流行有4种弹拨乐器,冬不拉、都塔尔、弹拨尔、热瓦普。其中,热瓦普比较好辨认,在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两侧设有对称的鹰翅形木制弯角。冬不拉、都塔尔、弹拨尔这三种乐器辨认要点是:

  认清冬不拉记住这三个要点:有出音孔、有琴头、2根琴弦!

  认清都塔尔记住这三个要点:没有音孔、没有琴头、2根琴弦!

  认清弹拨尔记住这三个要点:没有音孔、没有琴头、5根琴弦!

  4、热瓦普

  热瓦甫是维吾尔族、乌兹别克族民间比较普及的弹拨乐器,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起源于南疆喀什。热瓦甫种类较多,除了传统的喀什热瓦普,还有多郎热瓦普、牧羊人热瓦普、哈密热瓦普、乌兹别克热瓦普等等。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驴皮或是马皮、蟒皮,张一条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呜弦,琴颈细长,顶部弯曲,琴杆下端与共鸣箱相接处两侧设有对称的鹰翅形木制弯角。

image.png

  此外,喀什热瓦普的琴身、琴杆和琴头上部还饰以丰富的民族图案,既是一种乐器,又是非常精致的工艺品,很受旅游者的欢迎。

  多郎热瓦普因流行多朗地区而得名,也称刀郎热瓦普、无音品。

  牧羊人热瓦普流行于南疆叶城等地,形制和喀什热瓦普相似,但尺寸较小,无音品,张有三根钢丝弦。

  5、卡龙琴

  卡龙琴是维吾尔乐器里弦最多的古老民间弹拨乐器,史籍中称七十二弦琵琶,形状酷似扬琴,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近似古筝,但比古筝的音色更明亮,是演奏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二、拉弦乐器

  1、萨它尔

  萨它尔是维吾尔族人民喜爱的拉弦乐器,外形与弹拨尔相似,音色明亮。据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中记载,早在十四、十五世纪,维吾尔族民间就有了这种乐器。

image.png

  2、胡西它尔

  胡西它尔是维吾尔族的拉弦乐器。长久以来,胡西它尔被历史烟云所湮没,是新疆早已失传的维吾尔族古老的民间乐器。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将其复苏。

  3、艾捷克

  艾捷克起源于古代的波斯,是新疆的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和塔吉克族的拉弦乐器,现盛行于新疆的南疆一带,主要用于演奏民间歌曲和木卡姆曲调。艾捷克外型独特别致,球形音箱是其最大的特点。

  4、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而得名。马头琴历史悠久,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

image.png

  马头琴是拉弦乐器。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琴身(共鸣箱)呈梯形,声音深沉圆润、低回宛转。

  三、打击乐器

  1、达甫

  达甫亦称手鼓,也译为“达卜”,是维吾尔族人民最喜爱的打击乐器之一,并被誉为维吾尔乐队中的“灵魂”。鼓框木制,圆而扁平,周围装有许多小铁环,表面蒙以羊皮、牛皮或蟒皮,其中以蟒皮音色最好。

image.png

  2、纳格纳鼓

  纳格纳鼓在清代史籍中称“哪噶喇”,因鼓身用铁铸成,故又称“铁鼓”。据说古代人们把它系在马鞍上当作战鼓。大约在9世纪以后,它才成为维吾尔族的打击乐器。鼓面蒙有骆驼皮或牛皮,用木捧敲击。

  每逢喜庆的节日,弹奏者便会登上屋顶,敲起欢快的纳格拉,吹起琐呐,伴着鼓声人们翩翩起舞,跳起狂热的萨玛舞。这鼓声不仅为节日增强热烈的气氛,且极富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image.png

  四、吹奏乐器

  1、唢呐

  新疆唢呐也称苏尔奈,是古代波斯语的音译,最初流传于波斯、阿拉伯一带,它发音高亢嘹亮,是演奏“木卡姆”音乐的重要乐器之一。

image.png

  2、乃依

  乃依,因其管身木制,故又称木笛、横笛,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常采用当地生长的苹果木、杏木、枣木制作,将木棒掏空为管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