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内圣外王”出自哪里?“内圣外王”之道是什么?

“内圣外王”出自哪里?“内圣外王”之道是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内圣外王”之道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内圣外王”,有很多朋友并不是很清楚这到底是哪个思想流派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到“圣”,自然是儒家的成分居多,毕竟追求圣人之道是儒生们的终生追求。“外王”则在某个阶段的儒家说法中有一种僭越的感觉。

  毕竟先秦儒家、后世儒家,讲究的都是匡扶社稷,为君王治天下,有“内圣”之心,无“外王”之意。虽然从东汉末年到隋唐时期,士大夫同样加入了角逐天下的纷争,并通过王莽、司马懿这些大儒和文士一窥九五之器,但是在后世的儒学中,儒生们对这些改天换地的文人是不以为然的,甚至充满了鄙视——从文人修史甚至不愿意为王莽的新朝留下一笔可见一斑。王莽的新朝地位甚至不如武周王朝,可见文人对“外王”发自心底的抵触。

  在儒生心里,“内圣”是个人修养的极致,而“外王”却是意图打乱阶级秩序,混乱天下的行为,这种观念,一直到宋朝时期的“事功学”成型,才把“外王”和建功立业、封侯晋爵慢慢等同,“内圣外王”这个词语才逐渐在儒家学问中变得正大光明起来。直到心学的王阳明,综合了主观、客观唯心主义,发展了理学,同时在事功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成为一个“内圣外王”的典型儒家代表人物。

image.png

  然而“内圣外王”这个词语直到清末,才有很多大学问家开始关注和研究,并写出专论。这些解释、阐述基本上是以北宋后理学、心学流派进行的,都是儒学大家的论证,以至于到了今天,很多人都以为“内圣外王”是儒家提出,而且接受这些儒生的释义。

  其实“内圣外王”出自《庄子·天下》:

  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也就是说,这个词是道家提出来的。

  那么对这个词的近代理解,虽然以儒家的为主流,但我们可以说,都是阐述和发展,若要了解庄子态度的真意,还得区别对待主流和从《庄子·天下》原文以及庄子自身修为认识发展出来的观点。

image.png

  儒家观点如上所叙,“内圣”自修,“外王”事功,这一方面解释是以梁启超的说法为代表,即“内足以资修养而外足以经世”。简单说,就是以儒家的标准,做好人,办大事。道德修养达到极致,即为“内圣”。经济事功达到极致,即为“外王”。

  这种说法得到了冯友兰、牟宗三、徐远和、熊十力等人的支持,影响深远。而能够发现儒道不同,作出更适合庄子本意解释也大有人在,如钱基博、张舜徽等。张舜徽提出:

  庄周之学,与孔孟异趣,则其所谓圣、王,自非儒家之所谓之圣、王。

  这就明确指出,你们现在说的“内圣外王”跟庄子说的,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而为什么不是一回事?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则做出了详细解释:

  内圣外王之道,庄子自名其学;而奥旨所寄,尽于《逍遥游》、《齐物论》两篇;盖《逍遥游》所以喻众生之大自在,而《齐物论》则以阐众论之不齐。则是《逍遥游》者所以适己性,内圣之道也;《齐物论》所以与物化,外王之道也。

image.png

  话虽了了,殊为精当。读过《庄子》就知道,《逍遥游》是庄子哲学中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个人的内修极致,《齐物论》是讨论万物一齐,处理自我与世界如何相处的问题。所以,庄子提到的“外王”实际上是指融入万物,和谐相处。内圣即“适己性”,外王即“与物化”。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内圣”,道家的“圣人”和儒家的“圣人”也不是一回事。庄子所谓的内圣,指的就是“坐忘”以达到“心斋”,是剔除个人私念,不为欲望所困,达到“心与物游”、“独于天地精神向往来”的逍遥境界。而儒家的“圣人”是道德和事功都做到极致的人,也就是说本身道德修养极高,且为人类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的人。

  道家的圣人是为自己成圣,儒家的圣人是为他人成圣。

image.png

  而儒家的圣人在成圣的过程中的不断修行和努力,为了事功的成功而拼搏,其实在庄子的眼中看来,这些努力本身就是对道的违背,是阻碍个人成为道家“圣人”的绊脚石。在老庄哲学眼中,儒家穷尽所能达到的高度也仅仅是“道与德”中间“德”的部分,离真正的“道”还差着距离。

  孔子在和老子交谈过后,反而放下了玄而又玄的“道”,努力将“德”做到极致,开创出世世代代儒生要继承的“往圣绝学”。

  庄子所说的“外王”,即“与物化”,和万物融为一体,毫无违和感,既不悖逆外物,也不为外物所困。这种在纷繁复杂的外物社会之间而不受损伤地遨游,既是源于“内圣”,也是“外王”的表现。

  自身修行达到极致,与外界和谐共生——这就是庄子内圣外王之道。

  但自北宋以来,儒家借用了“内圣外王”的名词来解释儒家思想,“内圣外王”就成为儒家的内在道德追求和外在建功立业努力的最高标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