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谁发明的?清朝皇帝吃饺子吗?

大年初一吃饺子是谁发明的?清朝皇帝吃饺子吗?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皇帝吃饺子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节日,既然是独特的,必定有独特的习俗才能体现出其特有性来。

  我们春节期间的饮食有什么说法吗?有句俗语就概括了“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

  所以说,大年初一吃饺子,这个习俗流行于北方的绝大部分地区,南方某些地区也有这个习俗。

image.png

  饺子传说是由东汉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为了治病救人,才发明的这道美食。

  汉朝时候称饺子为“娇耳”,宋代称为“角儿”,元朝称为“扁食”。真正有饺子这个称呼,据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张自烈考证,应该出自明朝,并且是讹传而来:

  “今俗饺饵,屑米面和怡为之,干湿大小不一,水饺饵,即段成式食品,汤中牢丸,或谓之粉角。北人读角如矫,因呼饺饵,讹为饺子。”(《正字通》明·张自烈)

image.png

  而过年吃饺子,有明确的记载的,也是在明朝。

  明朝的沈榜在《宛署杂记》中就有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而太监刘若愚记录宫中生活的《酌中志》,也写到:“(宫中)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从此以后,大年初一吃水饺,不光是民间的习俗,皇帝也遵循了这个规矩,可能是为了与民同乐吧。

  那么大清朝建立了,他们在许多生活习惯方面,都进行了改造,比如“剃发令”,就是为了让明朝的臣子们忘掉他们的先朝,才残忍实施的。

image.png

  但是大年初一吃饺子这个中国传统,却幸运地保留了下来。

  我们从《乾隆朝起居注》、《清实录》等史料的记录中,看看乾隆皇帝是怎样过这个大年初一的。

  公元1783年2月2日,这一天是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一。

  子时一刻十分(0:25),乾隆来到养心殿佛堂,开始拜佛;

  丑初(1:00)驾临奉先殿,拜先人,祭祖。

  丑正(2:00)驾临乾清宫东庑祀孔处,拜孔子……

  佛也拜了,先祖也祭祀了,孔圣人都慰问到了,从除夕开始马不停蹄的皇上,“守岁”守了一晚上,也给折腾累了,肚子咕咕直叫了,也该上点早点了吧。

  果然,寅初二刻(3:30)驾临弘德殿,品尝新年的第一餐——饺子。

  按理说这个饺子应该很丰盛了,一定要用上好的肉馅或者海鲜馅来包吧?不行,必须是素馅饺子。

  这是为何?

image.png

  因为大清朝的建立,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连年的战争,死伤了无数的满族勇士。

  清朝建立后,每当佳节来临时,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祭祀先祖的时候,也想到这些为国捐躯的满族先烈们,心中十分歉疚,为了表达忏悔之心,曾对天起誓,每年除夕,要包素馅的饺子,以祭奠死者。就这样,这条不成文的规矩就定下来子。

  饺子馅以干菜为主,如马齿苋、金针菜、木耳、蘑菇、笋丝、面筋等。

  而且还不能多吃。

  据记载,给乾隆皇帝煮的饺子共四只,其中有两个里头放进了钱币,这样,皇帝吃饺子就能够很容易吃到钱币,预示着可以收获新一年的好运气。

  这一天乾隆吃了3个饺子,居然把御厨放的俩“通宝”都吃出来了。剩下的饺子也不能倒掉,按照宫里的规矩送到佛堂供奉。

image.png

  清朝晚期,皇帝对祖宗们的遗训逐渐淡忘,到光绪皇帝时,吃饺子就改在养心殿吃,饺子馅也由素馅变成了各种肉馅:

  “(光绪十一年正月初一)万岁爷在养心殿进煮饺子。第一次进猪肉长寿菜馅十二只。第二次进猪肉菠菜馅十二只”。(《清宫膳食档》)

  好吗,把素馅饺子换成了肉馅的,浅尝辄止的早餐,也变成了饕餮大餐,这种行为冒犯不冒犯神灵我们不敢断言,但是至少是数典忘祖行为。

  所以光绪帝一辈子就做了一个傀儡皇帝,一事无成。是否真是得罪了先祖,才刻意惩罚他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