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傈僳族舞蹈 傈僳族葫芦笙舞乐是怎么发展的

傈僳族舞蹈 傈僳族葫芦笙舞乐是怎么发展的

傈僳族葫芦笙舞乐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葫芦笙舞乐是傈傈族文化的重要组成不分,是傈傈族最重要的传统器乐形式,也是傈傈族大众自娱自乐的舞蹈,“刮七七”则是该舞蹈的领舞乐器。随着历史的发展,傈傈族也改编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傈僳族葫芦笙舞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傈僳族葫芦笙舞乐的历史渊源及特点。

历史渊源及传说

据对一些曲目的比较分析,认为葫芦笙曲是傈僳族较传统的原生态音乐。与苗族葫芦笙曲比较,以《大蛮调》为例,苗族大量使用了半音,而傈僳族则全部是五音乐调(全音),至于古代黄管共鸣现象的发现怎么样影响了苗族和傈僳族,进而使各自的葫芦笙音乐的以起源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很明显,苗族(丽江范围)葫芦笙和傈僳族葫芦笙的许多曲目的主旋律和基本乐句有许多地方是相似或一致的。

从葫芦笙音乐发展的总体布局上看,以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和丽江市永、华、宁三县以及玉龙县在内的东部傈僳族主要擅长葫芦笙的使用,而怒江等西部则擅长四弦“七本”。黎明和老君山地区处于中心地段,两件主乐器都有较完全的存活和发展,而且葫芦笙器乐已发展为成熟的音乐形式。

2.jpg

传说葫芦笙是傈僳族民间智多星“托拉哥然”的灵性凝聚而成。托拉哥然四处漂泊,见多识广,头脑灵活,喜欢猜谜语,出谜语与人斗智取乐,也喜欢搞恶作剧捉弄别人,有时也耍点小聪明占点小便宜,但从来不害人。

有一天,他来到一个村寨,走进一户农家,只看见两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玩耍,便向他们寒暄,想向着家人蹭点饭吃,他已经三天三夜没吃过一顿饱饭了。他问“你爸你妈去哪里了?”大孩子说:“我爸没有眼,去找眼了,我妈没有杆,去找杆了。”他出过那么多谜语,考倒了那么多聪明人,但想半天不知这娃子说的什么,非常羞愧,他左看右看,见房子旁边有一个水塘,便又问俩小孩:“这水塘深不深哪?”小孩说:“鸡进去只到胸脯,牛进去就看不到角。”托拉哥然又一次被难住了,他饥肠辘辘,但无计可施,无奈地坐在院子边上。过了很久,小孩的父母相继回来了。父亲背回一篮松明,母亲背回一篮芋头花杆(傈僳族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托拉哥然恍然大悟,傈僳话中“眼睛”与“眼子”发音完全相同,松明子是用来点火照明的。所以说父亲是去找“眼睛”,而不是去找什么“眼睛”,而母亲背回的“杆杆”是傈僳族农户最常见的蔬菜。自以为聪明机巧的托拉哥然懊恼不已,羞愧难当,他也不敢提吃饭的话头,灰溜溜地离开了这家。

他越想越气,在夕阳西下的时候,趁这家人不注意,在那个水塘旁边的一丛空心竹里自缢而死,他自缢前曾念了咒语,说每当风吹过,竹丛里便会发出奇妙是声响。

果然,每逢微风吹过,竹丛里妙音迭起,如泣如诉,如语如歌。后来那个农家男子所取竹管,按手指的长短变化把它们安装在一个单瓢葫芦上。一吹气果然悦耳动听。再后来,经过傈僳族乐舞师们不断改进,仿效鸟鸣兽啸演绎成曲,繁衍出浩浩“七十二调”葫芦笙舞乐。

从这个较为简约的传说中,可以窥见傈僳族运用葫芦笙吹奏舞乐由来已久的一个民间传说的形成需要一个相应漫长的年代,老君山傈僳族聚居村寨葫芦笙艺术很普及,是当地群众自娱舞“刮七”的首选伴舞音乐。黎明傈僳族乡的黎明、黎光、美乐堆美、金庄等村委会在内的片区,葫芦笙音乐无从曲牌,保留存活程度奏乐能手数量看,还是从大众参与的数量和原生态程度看,都是在老君山地区葫芦笙艺术最集中,最发达的区域。笙舞和打跳是该地区原生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jpg

主要特色

1、有相应的专用该乐器演奏的曲牌、曲系和杂曲、散曲、形成了独立的器乐体系和类型。

2、音色独特,有很强的听觉穿透力和情绪感染力,旋律优美。乐调古朴、厚重。

3、葫芦笙曲均为傈僳族大众自娱舞“刮七”的伴奏乐,是这种舞蹈的首选器乐,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富于煸情性,深受大众喜爱,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4、有老、中、青、少各年龄段的传承人,音乐存活较好,能保持原生态的沿革。

5、具有很显明地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