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傈僳族文化 傈傈族的酒文化有什么特色

傈僳族文化 傈傈族的酒文化有什么特色

傈傈族文化博大精深,而傈傈族的酒文化更是独具特色。傈傈族人们的热情好客、直爽奔放在酒文化中就很好的表现出来。傈傈族人民不管男女老少,都爱喝酒,而这些酒都是他们自己酿制的,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独特的酒文化。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博大精深的傈傈族酒文化。

傈僳族人民都嗜好吸烟、喝酒、饮茶。烟和茶是自己种植,水酒(“呢支”)是用苞谷、荞子之类的粮食酿成的。

每当苞谷成熟时节,开始酿制水酒,有的人索性把做酒的用具搬到地里,把苞谷摘下来就地制酒,边收庄稼边做酒,尽情地饮上几天才肯回家。等到把苞谷全收回到家里的庭院,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段时间。这样,在收获的季节里,人们常常是一边酣饮一边歌舞。

这种酒,也叫醋酒或杵酒。制造方法比较简单、原料一般是苞谷、高粱、养麦、稗屑子等,以稗子为最好。制作时先把粮食捣碎,蒸熟后放凉,拌上适量的酒药,放进干净的瓦罐里,盖好,发酵十几天,等发出酒香味,说明已出了酒,启封冲饮。时间越长越好,如果放上半年以上再饮用,酒味就更浓了。

1.jpg

水酒的饮用方法

把罐内的酒舀出一些放在锅里兑上温水,用木勺搅拌,待酒味和温度合适了,舀出过滤装进竹制的酒杯,就可以饮用了。要是能加上一些红糖、鸡蛋,即富有营养,又甘醇,清香扑鼻,这种酒也就是17一18度,有解渴、爽口、提神解乏的功能,还能增加入的食欲。

招待客人时,水酒是必不可少的,傈僳族认为“无酒不成礼”,有酒就有了相应的礼节。主人用很精致的竹筒将酒盛满后,往地上倒一点,表示对祖先的怀念,接着自己先喝一口,表示酒是好的,然后将客人面前的其它竹筒盛满,双手举到客人面前请客人饮用,而后主客共同畅饮起来。

最有趣的莫过于“饮合杯酒”了。傈僳族称“伴多”,即两人共捧一大碗酒。这种饮法只有在大家酒兴最浓的时候才出现,而且总是由主人首先邀请。主客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脸靠脸,然后一同张嘴,一口气饮完。于是酒从他们的嘴角,脸上淌下来,流到衣服上,而他们全然不顾。喝完了,互相对视,开怀大笑。

合饮杯酒,只有在亲朋挚友或恋人之间进行,过去常常用于贵客来临、签定盟约、结拜兄弟的场合上,不分男女,两人共饮。一旦好客的傈僳族兄弟邀请你同他合饮杯酒,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并愿同你建立诚挚的友谊。但是,晚辈人不能邀约长辈“伴多”,而且是长辈为晚辈人表示关心,对同辈人表示友好或者未婚男女相互爱慕才饮合杯酒。

傈僳族酒文化内涵丰富,最有名的当要数“同心酒”,同心酒是傈僳族酒文化的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傈僳族酒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如今同心酒已有了以下六种不同的喝法:

第一种是“亚哈巴知”(石月亮酒)。亚:石;哈巴:月亮;知:喝。哈巴石月亮在怒江大峡谷深处的福贡县利沙底乡境内,在高黎贡山上有一天然岩石空洞,尤如一轮明月高悬西天,傈僳语称石月亮为“亚哈巴”,它是所有傈僳族人民心中的太阳,是傈僳族的发源地。

亚哈巴知体现傈僳族追求团结、尊重朋友、纯洁真诚的品格。饮酒时众人围桌而立,右手端酒杯,同时用左手挽住朋友们或客人……整个场面如同满月,在唱罢祝酒歌后,众一齐说“一拉秀”(一口干)。

第二种是仨尼知(三江并流酒)。仨尼:三人;知:喝。傈僳族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主人,主要聚居区就在如今“三江并流”风景区的核心地区,傈僳人视三江并流之水为美酒,把三江并流与饮酒结合,展示了三江的美、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傈僳族迎宾共享世纪美景的豁达情怀。

2.jpg

喝“仨尼知”时,三人左手搭靠在一起并靠近,右手端杯逆时针方向缠绕形成三江之流。象征着三人携手共创美好明天。现在已经发展到三江并流加高山流水,即在喝三江并流酒时,上面还有一个人提着酒壶在往下面的酒碗中不断加酒。

第三种是“燃卡知”(勇士酒)。燃卡:勇士;知:喝。勇士酒也称英雄酒,是傈僳族勇士“上刀山、下火海”时的饮酒方式,喝过此酒意味着有无比的勇气和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决心。一是长辈功尼扒(祭司)送勇士的“壮行酒”,敬酒者用手端两杯酒同时给勇士并说道。

“尼子知多”,勇士饮毕拱手而谢。二是勇士胜利归来,长辈或尼扒手端两杯酒,饮酒时勇士先将头偏朝右为半蹲式,尼扒将头偏朝左边示意接受,并将左手中的酒敬给勇士喝,勇士将头偏朝左边,尼扒将头偏朝右边示意肯定,并将右手中酒敬给勇士喝,这样勇士就成为凯旋而归的英雄。

第四种是“普花知”(发财酒)。普:钱财;知:喝。普花知是傈僳族人民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求顺利和发财的美好夙愿。饮酒时两人手端酒杯交叉勾住对方手腕,同时用手扶住对方手,下肢也交叉,形成横、竖看都像一个阿拉伯数字“8”字,上下两个“8”,有寓“发了又发”的美好愿望,饮时二人同说“普知花多”。

第五种是“斯加知”(思念酒)。斯加:思念;知:喝。斯加知是傈僳族同心酒中最常见的方式,也称弟兄酒和兄妹酒。斯加知是对远方来的朋友、客人和亲人表达深情厚谊的方式,志在“同心”。

饮酒时两人面对面,右手搂对方颈部,左手轻扶对方背脊,先说“尼迟知多“,再喝杯中酒。另一种是两人搂肩脸贴脸,嘴靠拢,同时饮完杯中酒,以喝完一滴不洒为佳。

第六种是日师知(长寿酒)。日师:长寿;知:喝。傈僳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有敬老胜于敬天地之说,敬天举过头,敬地弯腰低于长辈杯下、碰杯共饮。敬长辈时,晚辈双手捧酒杯半跪三磕,向前敬给长辈老者。

3.jpg

以往,由于生产方式落后,粮食生产量较低,一年的口粮本来就不够,再制作大量水酒而耗费了许多粮食,所以,全家存粮最多能吃八、九个月,在新粮食下采之前,要以红薯、山药蛋、野菜、野养、野百合来充饥。把野养切碎放在锅里煮开,放一点苞谷面煮熟充饥。遇上灾荒或缺粮季节,傈僳族都保持着互通有元、彼此互济的风尚。如果全家族全处于粮荒光景,就得全体上山采集野生植物或狩猎来度过饥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