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羌族习俗 羌族有啥传统的礼仪习俗

羌族习俗 羌族有啥传统的礼仪习俗

  羌族是个重礼仪的民族,他们在各种社会交往中,处处以礼待人,讲究长幼有序,待客热情,尊重师长,重义气,纯朴,真诚,忌讳不雅之习。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首先要尊老爱幼。家庭里的一切事宜,首先要征得老人长辈的同意。老年人和长辈进屋,屋内的人都要起身迎接。宴席上老人、长辈坐上位,等他就坐后其他人才可入坐。要给老人、师长敬酒、敬歌、盛茶、盛饭。在屋里老年人、长辈坐火塘上方。家中或村寨举行的各种庆典上,老年人、长辈首先发言。饮咂酒时首先由老年人、长辈致开坛词并以长老顺序饮之,即使达官贵人也要让长老为先。路遇老人、师长,要让立路旁,骑马遇老人、师长,要下马行礼,问安。歌舞开始由老人长辈领唱。不得顶撞老人长辈。儿女、晚辈不得直呼父母、长辈的名字。对长辈要使用敬语。对小孩备加关怀爱护,尽力使其不受疾苦。

  羌家好客尚礼,家中来客,全家热情相迎,问寒问暖。远客临门,立即备酒饭茶招待,并献敬酒歌。客人进房要让座于上方,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唱敬酒歌以示祝福。客人谈话,不能随意打断。晚上睡觉,先安排客人睡下,除老人外,不得睡于客人先。早上起床,要向长辈、老人和客人问安。有客人和长辈及老人在场不准翘腿而坐。坐火塘四周,男女、宾主有别。任何人不得把脚放到火塘上面。客人不能擅自进主人家未安排他住的任何房间,以示对主人家尊重。客人要走时,主人家要挽留,当要离开时,要在家中及门外敬送路酒并热情欢送到寨外目送一程。客人无论尊卑贵贱,踏入别人村寨附近要下马,不得吆喝嬉戏,以示对该村寨之尊重。

5.jpeg

  在节日喜事期间,以欢乐为本,不得说不吉利的话。不得说脏话或讥讽他人,凡事要忍让、大度,宽以待人。遇人要主动问候、祝福。农忙季节要换工互助。婚丧大事全村寨共同操办,不分彼此。修房造屋全村出力无偿帮助。如遇各种灾祸大家援手相救不图回报。村中如遇死人,该村当年不开展大型娱乐活动,死者家属三年不参加娱乐活动,以致哀悼。

  羌族有尚武的传统,以往每户至少有一名武装男丁,一般装备有:一把刀、一枝枪(多为明火枪)、一圈火绳、一个皮弹药袋(内装一千克火药和弹丸),还有一口袋烧馍、干肉等。每半月检查一次。每年正月初五左右打靶子,男丁各自带上肉和咂酒,牵猎狗到靶场,以熊形和獐形的馍为靶子,轮流射击。中靶,象征当年吉利,获得各种距离级别第一名的予以奖励和武士荣誉。打靶毕,大家饮酒、聚餐。举行祭山会或婚礼时,也往往举行打靶盛会,枪法好的得奖。

  羌族有木刻传信习俗,这是在遇到敌情时,羌寨之间迅速联系集合武装丁壮的一种办法。木刻是长2尺左右的方木块,刻有痕印,上面捆一根鸡毛表示有急事,再加一块木炭表示非常紧急,绑个辣子表示不来要处罚。各寨要连夜按照规定的路线传送,并把本寨接到和交接木刻的时辰记上,以备追查。接到木刻后,各寨首领要立即集合本寨武装男丁,向指定地点出发,不得延误。

  羌族有保护森林的优良习惯。由于羌族处于林区,很久以前就认识了森林的重要性,并将每村邻近的森林称为神林,认为与风水有关,关系当地羌民存亡,因此严禁砍伐。每座羌寨在冬季举行吊狗(有的地方以草人或鸡等代替)封山盟誓仪式。择毕吉日,全寨男子在寨边林间集会,把一只狗(或鸡、草人)吊在树上。先由德高望重的长者致誓词:为了羌寨的万代幸福,必须保护好所有森林,严格砍伐神林。如有谁违反规定,乱砍树木,就会受到神灵惩罚,像这只被吊的狗(鸡、草人)一样。接着,每户男丁依次走向被吊之狗(鸡、草人),一边对其狠狠吐唾、棒打,一边说自家拥护封山,如果违反,愿受惩罚。有的地方则每人用枪射击一次狗或鸡、草人表誓。还有些地方,每生一个孩子时,就在一棵树上拴一绳子作为标志,将此树视同孩子加以保护。

6.jpeg

  羌族有诸多成文的乡规民约和不成文的习惯法。那些以维护私有制为核心,以维护阶级统治为本质的习惯法和条文已在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但以维护人权,平等互利,团结友爱,反对暴力欺压等等具有进步意义的习惯法仍延续至今,起着道德规范作用。

  羌族还有许多禁忌。生孩子一般忌客三至七天,生男孩在屋门挂副枷单,生女孩则挂个背兜,表示忌客入内。家有病人,门上挂一红纸条,表示忌客。大牲畜产仔,也忌客入。

  产妇未满月不准去河边、井边,不准进别家房门,更不准去神塔、神龛、庙宇等有神灵的地方。丧偶不满两年不准再婚,不准跨过火塘或脚踩铁三足架,不能吐唾于火塘。惊蛰不动土,春分不上山。逢戊日不动土、不上山、不干重活等。这些禁忌有的带有迷信色彩,有些不利于生产和健康。现已基本上改掉了落后习俗,形成了文明、现代的生活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