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达斡尔族的捕鱼活动 达斡尔族的节日活动

达斡尔族的捕鱼活动 达斡尔族的节日活动

  踏着光滑冰面 追赶冰下游鱼

  达斡尔族历来傍江河而居,渔业是他们传统的生产方式。在达斡尔族居住地的江河流域,盛产几十种鱼,达斡尔人熟悉鱼的生活习性。前不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所长毅松调研发现,达斡尔族在冬季也有渔业活动,他们的穿冰叉鱼、守棚叉鱼、凿冰围网等捕鱼方法独具特色。

  透过冰层能看清冰下鱼

  达斡尔语称穿冰叉鱼为“锦里日莫贝”,是初冬时节有趣的捕鱼活动。

  在天气晴朗的初冬早晨,透过江河湖泊上二指厚的冰层,能看清冰下的游鱼。这时候,达斡尔族人就成群结队地去叉鱼。穿冰叉鱼的鱼叉比夏季用的鱼叉略粗,杆长3米左右。

  当人们踩上冰面,水中的鱼儿开始惊慌乱逃。狗鱼贴着冰层左右乱窜,其他鱼则向岸边游去。叉鱼者踏着光滑的冰面,追赶薄冰下的游鱼,瞧准机会,举叉刺去,鱼叉穿透冰面,叉中水里的鱼。

  接着,叉鱼人取下别在腰带上的短斧,敲破冰面,把鱼取出。有时为了追叉逃窜的狗鱼,叉鱼人在冰面上左堵右截,跑上一里多路程才能叉到它。游到岸边的鱼往往被夹在冰层下面,这时候,人们就直接用斧子或木槌破冰,鱼便随着水一起涌出冰面。

  年轻人持叉追鱼,小孩们拉着带有小筐的爬犁跟着捡鱼。运气好时,一次一个人能叉十多斤鱼。一天之中,只有早晨和上午的冰才能托住人体重量。随着严冬的到来,冰层加厚,就不能再穿冰叉鱼了。

  设在冰眼上的“布日阔”

  达斡尔语称守棚叉鱼为“布日阔·扫贝”,这是农历正月过后在较深江河中的捕鱼方法。“布日阔”是在冰上用柳杆和苫房草搭的棚子,棚子内用“玛那”(冰穿子)凿出约60厘米直径的冰眼。

  在冰眼上搭“布日阔”,目的是遮住日光,看清水中游鱼。冰眼两侧再凿数个小一点的冰眼,每隔半尺插入一根柳杆,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像栅栏一样拦住鱼的去路,使鱼从棚下的冰眼处游过。这时,鱼儿成群游过冰眼,少则一两条,多时十几条。叉鱼者看准游鱼,用带有5个刺的长竿鱼叉叉鱼。河里有鲤鱼、狗鱼、敖花鱼、胖头鱼、鲟鱼、大鲇鱼等,有时能叉到20来斤重的大鱼。

  夜幕降临,人们点燃火把,一个人守一个“布日阔”,鱼多时得两个人才忙得过来。

  叉鱼人浑身是水很快结冰

  凿冰围网捕鱼,是冬季里的大型捕鱼活动。每到这个时候,达斡尔族村里会组织二三十人的捕鱼队。由经验丰富的长者担任“阿围达”,即捕鱼队首领。

  到达渔场后,阿围达首先勘查鱼的群栖水域,用“得戈”(铁钩子)在冰上划出凿冰眼的位置,每打一个冰眼,就量一下水深。一般从江岸附近冰下水深过膝处开始凿眼,冰眼直径1.5米左右,每隔十来步就凿一个冰眼。这些冰眼组成横拦江面的椭圆形圈子。

达斡尔族的捕鱼活动 达斡尔族的节日活动

  下网时,用一根长木杆拴网绳,从近岸处的入网口冰眼依次穿到每一个冰眼,每隔三个冰眼拉成一次网,最后把两个网头汇集在收网口,这样就围住了江中的鱼,收网口设在江河有浅滩的一侧。过去,达斡尔人编织的网最大的长达10米、宽超过4米。

  收网时,阿围达一声令下,人们排成两行,手握网纲往外拉网。大小各异的鱼被圈集聚在三四米直径的收网口,上下翻跃,欲挣脱。

  这时,几个人用长竿钩子把鱼挑钩出水面。鱼在跳,钩在挑,水花飞溅,人声欢笑,不一会儿叉鱼人就浑身是水,很快结成冰,冰块在身上嚓嚓作响。

  江岸上燃起了篝火,叉鱼人轮换着烤火烘干衣袍,再跑回去叉鱼。坐在篝火旁休息的人们吃着喷香的烤鱼,饮酒暖身,并高唱“扎恩达勒”歌调,一派繁忙热闹而又壮观的丰收景象。

  每年农历四月定为禁渔期

  一次较大的集体凿冰围网捕鱼活动,从清晨鸡叫前就开始凿冰眼,一直到半夜才收完网。有时从黄昏开始起网,要到第二天天亮才能收完。鱼多时,一次捕到的鱼能装五六十辆大轱辘车。

  毅松介绍,达斡尔族的渔业是取之于自然水域鱼类的捕捞型渔业。为了保持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达斡尔人把每年农历四月定为禁渔期,人们会自觉遵守规定,不从事捕鱼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