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达斡尔族的舞蹈 达斡尔族人跳什么舞蹈

达斡尔族的舞蹈 达斡尔族人跳什么舞蹈

  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源流

  达斡尔族是契丹族的后裔。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入主中原有少数民族之一。契丹族在中原建立辽朝,统治中原二百多年,吸收了中原汉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的模式,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创造了中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的有独特魅力的契丹族文化。辽王朝虽然消失了但其遗迹和影响仍然存在。尤其契丹族的文化艺术更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达斡尔族在沙俄侵略中国时由黑龙江中上游迁至嫩江流域,依山傍水分散居住。因此,形成了布特哈、齐齐哈尔、海拉尔、新疆等四种方言的地区,但由于地域的分流,语言有所分化,出现了方言土语,除了新疆外其他地区的差别甚小,主要是有对应规律的差别,例如:“鸡”一词hakar(齐方言)KaKar(莫旗、海拉尔方言)。达斡尔族继承了契丹族流传下来的许多文化艺术方面的宝贵精神财富。以达斡尔族的“罕肯拜”舞为例:

  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源渊。

  (一)达斡尔族的“罕肯拜”舞是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集体舞,多半是在春节期间和庆丰收及农闲时大家在一起欢乐、唱歌、跳舞的一种形式,多数以年轻妇女和青年女子为主,老年人亦有兴趣加入,男子很少参加,以旁观者居多。

  (二)“罕肯拜”舞的内容,都是从实际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仿效而创作编成。即是自编自演的集体舞。

  (三)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绝不是无源之水,而是从契丹民族的“小契丹舞”流传下来,成其源头。例:《契丹舞》辽曲宴宋使,酒一行……,……,酒三行,歌,手伎入:“手伎入”这一动作就和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双手左右摆动的动作是一脉相承的,清代文学家朱彝尊《席上观倒剌诗》云:“雪后风灯焰焰寒,云韶旧部走伶宫;一双手伎从客入,胜舞银貂小契丹。”这一段诗中“一双和伎从客入”即是“一个女子的一双手缓缓的摆动”这与“罕肯拜”二者有共性,但是它不可能是完全雷同。因为这两个舞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达斡尔族舞蹈经过历代的演变和发展,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完善自己,亦是达斡尔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丰富与发展。

  (四)“罕肯拜”舞的特点:

  这些特点都反映了达斡尔族妇女在实际生产劳动中的智慧和能力,说明其较高的素质。这是表现大自然和歌颂幸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也体现了达斡尔民族是酷爱歌舞的民族。我们应发挥这一专长,有原有歌舞的基础上注入新的意境。

  (五)“罕肯拜”舞的舞姿和舞步:

  第一步:起舞是平静而和谐的、稳步进行边唱边跳,歌舞并进,随着悠扬的曲调,逐步向稍快节奏过渡;在舞的过程中以互相问答的形式对唱,歌唱自然景物,劳动生产,生活的衣、食、住、行等,表现出达族舞蹈的源泉和生命力。

  舞姿优美,歌声悠扬,观众亦身临其中,感情和舞者副为一体。

  第二步:继续载歌载舞,互相对视,舞步加快,互相打斗,第三者插进来进行调解,互不相让,情绪高昂时呼喊,这hi这hi这hi这,……。情感热烈而饱满的唱nu gua yie dm dm……nu gua yie dm dm……。边唱边舞,到后来高潮时,强者跳起来用拳头打到对方的头上,对方要维护自己,这时第三者又插进来劝解,三者共舞,情绪慷慨激昂,恰似女中豪杰一般,象征达族妇女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

  第三步:继续互相击拳过头,互相挑战式的姿势,一手插腰,一手伸向对方,举过对方的头上去,左右手交替进行,越唱越激昂,舞拳愈加有力,待第三者插进气氛开始缓和,趋于收尾,很呗,很呗,很呗,是滑行动作。劳动之余翩翩起舞,这些都表现了达斡尔人浓郁的生活气息,生活和生产劳动是达斡尔族文化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中储藏着很多的文化艺术宝藏,达斡尔人正是从中发掘,根据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东西,创造出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产品,并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将粗造的原料给予加工使它成为完美的艺术精品。

  (六)达斡尔族舞蹈的流传。

  达斡尔族舞蹈是一个古老而又是青春永驻的舞蹈。因为它不但受达斡尔族人民喜爱,并受兄弟民族的欢迎。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妇女也非常喜欢这种集体舞。这种在民族内部及兄弟民族间的广为流传正说明了达族“罕肯拜”舞的生命力是很强的。

  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演变。

  任何事物都会不断发生发展进而演变的,尤其是对于意识形态的艺术来说,其演变的可能性更大。达斡尔族“罕肯拜”舞的演变有以下一些变化:

  (一)齐齐哈尔地区梅里斯在斡尔族区现在老年舞蹈队表演的基本属于原汁原味的“罕肯拜”舞,与原始古老的舞姿相同,只是在一些细小之处有变化。笔者在2000年七月十七日有幸参加了达族学会研讨会,晚会上看到了梅里斯达斡尔族区的老年舞蹈队表演的“原汁原味”的“罕肯拜”舞。也看到了观众看完之后给予热烈的鼓掌,掌声比其他任何节目的声间都大,使我由衷领略到民族艺术的魅力所在。

userid301628time20120701132426.jpg

  (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达斡尔族《映山红花满山坡》舞,是五、六十年代就开始表演了。当归是在“乌兰牧骑”为名的舞蹈队开始问世的。“映山红”舞主要的舞姿是欢快而热烈。这是在原“罕肯拜”舞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兄弟民族的舞步和舞姿,改进了自己的舞蹈,这也为达斡尔族舞蹈注入了新的异彩,也很受达斡尔族群众的欢迎。正是“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克罗齐语)

  (三)呼盟海拉尔市达斡尔族老年弹戈舞蹈队的弹戈舞是世界上风靡一时的交际舞和圆舞曲变化而来的。艺术基础较其他地区雄厚,也是他们大胆的创新的结果,这是老有所为的典型了。这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