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鄂伦春族最佳风景区 鄂伦春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鄂伦春族最佳风景区 鄂伦春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境内,诺敏河与毕拉河流域中上游,大兴安岭东麓献坡,隶属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木管局毕拉河林业局,公园总面积为22081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5.3%,自然景观十分丰富。

  达尔滨湖湖面方圆15平方公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湖最深处有10多米,呈椭圆形,是由古代火山喷发的熔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湖面四周环山,层峦叠嶂。黑石砬子、褐石砬子,奇峰突兀,纹理斐然,还有红、黄、褐、绿等五颜六色的火焰石。湖畔奇石嶙峋,在奇石块上披满藓苔,在断裂的石缝里长满了花草。湖的四周是浓密的原始森林,湖面四周还有粉红色、浅红色的水浮莲花、白色菱角花,湖面时而鱼跃。野鸡、鱼鹰、鸿雁、乌鸡、松鸡、啄木鸟、丹顶鹤、白天鹅盘旋于湖面、林间。达尔滨湖被人们誉为林海中的“天然公园”。

  四方山天池位于毕拉河林业局西北30多公里处,海拔933.4米,号称“大兴安岭的巨魁”。山顶东西长500多米,南北宽300多米,由火山喷发形成方形。山顶平坦,森林茂密。山上有一个泉水和雨水汇积的天然湖泊—“天池”。“天池”水色碧绿幽深,四周都是蜂窝状的礁石,是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高耸石壁,像一堵石头筑成的墙。登上四方山,极目远眺,好似群山在低首朝拜。

  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建于1998年,位于鄂伦春自治旗南部诺敏镇境内,属毕拉河林业局施业区内,距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镇265公里,是约九万年前爆发的扎文火山的地质遗迹。达尔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2.2万公顷,由被誉为林海中的“天然花园”的达尔滨罗、大兴安岭唯一一条峡谷--神指峡、石海滩地和四方山天池四个景区组成。每年的5月,兴安杜鹃漫山遍野,绿树、红花、石海、白雪构成了鄂伦春奇特的自然景观,令游人留连忘返。

  据考证:在远古时期,这里曾是原始海洋,科学上称之为蒙古海槽,在石炭纪末期由于地壳的剧烈变化,出现了海陆交互地层、二迭纪发生了海底运动、发生强烈褶皱、海水全部退出。地层断裂和火山的不断喷发使本地区的地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有玄武岩溢出,后经不断夷平剥蚀才逐渐形成今天的地貌。

  达尔滨鄂伦春语意思是“广阔的湖面”,达尔滨湖就是当年火山喷发后熔岩在海谷中壅塞而形成的堰塞湖。达尔滨湖面积0.5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37米,湖长3.4千米,宽1.5千米,达尔滨湖岸上建有餐厅、旅店、游船、钓鱼等娱乐设施,这里是夏季戏水的好地方,运气好的话还可观赏到野鸭、飞龙、山鸡等珍惜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希望美丽的达尔滨湖给你们带来一生的好运气!

  库图尔其广场

  库图尔其是鄂伦春语,意为“有福气、吉祥的地方”。库图尔其广场始建于2006年7月,占地面积153,600平方米,它北距大祥瑞寺两公里,西距嘎仙洞五公里,南距团结抗战纪念碑、民俗村0.5公里和1公里,是鄂伦春自治旗首府阿里河旅游景点链的核心环节。它包括东门牌楼、图腾柱、阿尼尔神像、浮雕墙等四个组成部分。

  门楼的样式和建筑风格,既有东欧巴比伦式相对称的城堡风格,又有长城箭楼的造型。库图尔其篝火节永久性场地的核心部分:整体为圆形图案,圆心半径180米,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整体地面配以青灰色大理石,饰以棕红色云水卷和火焰般的图案。南四北五威严耸立的9根汉白玉石柱上用青铜铸件镶嵌着鄂伦春民族信仰崇拜的图腾。向西望去,沿九级台阶拾阶而上,是五座象征鄂伦春古老民居的仙人柱浮雕墙,墙的两侧也都镶嵌着他们信奉的神偶、雕刻着鄂伦春民族昨天的历史、今天的奋斗和对未来的憧憬。

  篝火节时在中心会场浮雕墙前面燃放一堆最大的篝火,供领导、来宾和德高望重的族人起舞欢歌。在台阶的外侧,依然燃放八堆篝火,供游人歌舞娱乐。

  浮雕墙两侧的是鄂伦春民族中古老的传说阿尼尔神像群。塑像两侧各有一盏不息的神灯。耸立在主席台两侧的电子显示屏幕为32平方米。庆典活动时可进行现场转播,播放字幕及相关信息。

  团结抗战胜利纪念碑,是为纪念鄂伦春民族英雄盖山、义尔格程、廷宝、伦布列和抗联的王明贵、陈雷等11位抗日将士树立的丰碑;是鄂伦春自治旗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供游人瞻仰缅怀,发奋励志。

  纪念碑高22.2米,基座高3.8米,碑冠高3.8米,碑宽4.2米,占地5,700平方米。碑文是原黑龙江省省长、省委书记、中顾委委员陈雷老前辈的墨宝。

  1941年7月,活动在嫩江流域毕拉河地区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三支队王明贵部,与鄂伦春族佐领盖山偶遇。在与王明贵的交往和开导下,他们意气相投、心气相通。按江湖规矩,焚草为香,结拜为兄弟,每人一份名谱。盖山年长,排行老大,王明贵和陈雷分别排行老七和老十。他俩时任三支队的支队长和政委。抗联与盖山的猎民同胞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猎民兄弟为抗联掩护伤员,藏匿军需物资,传递情报;抗联将士给猎民粮食,药品和枪支弹药。

  这座篝火节永久性场地与纪念碑场地是天园地方的设计,那九根玉柱、五面浮雕墙与宗教文化的九五之尊说法相合;那九层台阶与佛教九层天意想通。九根玉柱上既像古代武士的头盔,又颇似游牧民族毡房的柱冠,说明这里曾是中华民族历史“幽静的后院”,是北方民族秣马厉兵逐鹿中原的发祥地,又是鄂伦春民族胸襟和自信的反映。

  白银纳鄂伦春民族风情园

  鄂伦春是我国五小民族之一,呼玛县的鄂伦春族,原属于库玛尔路,始建于1893年。鄂伦春族长期 游猎于东北边陲,地理环境熟悉,勇敢善战,清朝时经济被朝廷征调作战。

  1950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鄂族人民下山定居,结束了他们的游猎生活。受到了平等的待遇 ,发展了民族经济。

  鄂伦春民族性格粗犷、能歌善舞、待人热情好客。对于远方来的客人,他们都穿上本民族节日 盛装,燃起篝火,载歌载舞。游人来到鄂乡,同鄂族兄弟共进篝火晚餐,吃着“手把肉”,住着“ 仙人柱”,观赏民族歌舞,可尽情领略北方少数民族的淳朴风情。他们还将拿出传统的手工艺品— —精美的桦皮制品供您欣赏与选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