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窦娥被冤杀前的立下三个毒誓是什么?为何要拉老百姓垫背?

窦娥被冤杀前的立下三个毒誓是什么?为何要拉老百姓垫背?

  窦娥,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中的主人公。在丈夫过世,她和蔡婆婆媳两人遭到流氓张驴儿父子的胁迫和诬陷,在被冤杀前曾发下三个誓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窦娥这个名字大部分人都听说过,但能知道这个冤案始末的,恐怕就不多了,因此我们先来简单讲述一下整个故事。

  窦娥原名端云,从小母亲去世,父亲窦天章则是一位穷书生,后因上京赶考缺少盘缠,便将年仅七岁的窦娥卖给了蔡婆婆做童养媳。窦娥十七岁时,与蔡氏之子成亲,然而成婚还没两年,窦娥的丈夫便病逝了,只剩下了窦娥和婆婆相依为命。

  当地有个流氓名叫张驴儿,见蔡家婆媳无所依靠,便跟父亲张老儿一起赖在蔡家,逼迫蔡婆婆嫁给父亲,软弱怕事的蔡婆婆被逼无奈,只得勉强答应。搞定了蔡婆婆,张驴儿又迫使窦娥跟自己成亲,谁知却被窦娥坚决拒绝。

image.png

  数日之后,蔡婆婆生病,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怀恨在心的张驴儿,便偷偷在汤里下了毒药,想要先毒死蔡婆婆,然后再逼窦娥与自己成亲。然而,窦娥将羊肚汤端给婆婆时,恰逢蔡婆婆不舒服要呕吐,这碗羊肚汤便让张老儿喝了,结果张老儿就此被毒死。

  张驴儿见状,便诬陷是窦娥毒死了父亲,想要以此迫使窦娥妥协,结果窦娥仍然不肯屈服。张驴儿于是便以杀父之罪将窦娥告到了楚州衙门,窦娥本想官府能够洗刷自己的冤屈,却不想楚州知府不分青红皂白,便对窦娥刑讯逼供,迫使其认罪,然而窦娥即使受尽酷刑,仍然坚决不肯承认。

  知府见酷刑无用,便又动起了歪脑筋,得知窦娥对婆婆很孝顺后,便命人当着窦娥的面拷打蔡婆婆,眼见蔡婆婆如此年纪还要忍受酷刑,窦娥比自己受刑还要难受,无奈之下只得含泪承认了杀人之罪。于是,楚州知府便将窦娥判了死刑,且未经复审便命人将其押赴刑场处决。

  临刑前,窦娥满腔冤屈无处可诉,不想喊冤被杀的她,便含泪向天起誓,“我的冤屈只有上天才能知道,为了证明我的清白,我被杀之后,一要让这刀过头落,一腔热血全溅在上空的白练上,二要六月降雪,遮盖我的尸体,三要让楚州从此大旱三年!”

  窦娥被冤杀之后,她鲜血果然没有一滴落到地上,全部飞溅在了高挂的白布上。紧接着,天地变色、狂风大作,天空飘起鹅毛大雪,密密地覆盖在窦娥的身上。之后,楚州也真的大旱三年。直到此时,大家才知道窦娥真的是被冤枉的。

  三年之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赶考得中,官拜参政知事并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窦娥的鬼魂前来告状,这个冤案才得以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从东海孝妇到窦娥冤案,“三年大旱”的真正源头

  窦娥这个案件,虽然出自于关汉卿的元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但这个故事却并不完全是编造的,而是源于《列女传》中的《东海孝妇》,《汉书也有类似记载》。不过,最初《东海孝妇》这个故事中,主人公在临刑之前的誓言中,却是没有“三年大旱”这一条的。那么,“三年大旱”是如何与冤案联系起来的呢?

  《东海孝妇》的主人公叫周青,整个故事相对窦娥来说相对较为简单。周青丈夫去世之后,又没有儿子,虽然孤苦无依,但却对婆婆极为孝顺,婆婆见其凄苦,便劝其改嫁,但周青却坚决不肯。婆婆为了不拖累周青,便自杀了。

image.png

  婆婆死后,她的女儿却将周青告到了官府,说是周青杀死了婆婆,官府将周青捉拿归案后,却不问青红皂白便是大刑伺候,受刑不过的周青只得含泪认罪。当时虽有狱吏于公向太守争辩,但太守还是下令杀死了周青。

  周青被杀之前,发誓说道,“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可见,周青被杀之时,只是苦于冤情无法澄清,只是为了以血水倒流为自己洗刷清白,因而并未涉及到官员和百姓,不仅没有大旱三年,就连六月飞雪也是没有的。

  然而,周青虽然没有诅咒“大旱三年”,但当地的旱灾却是真实发生了,《列女传》对此有载,“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汉书》也记载“太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

  后来,新任太守到任,于公便对其说道,当地干旱三年乃是因为“孝妇不当死,前太守枉杀之”。新任太守听说后,便亲自前往周青的墓前祭奠,并在墓前刻石,表彰她的德行。结果,“天立大雨,岁孰”。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周青的冤案与干旱可能并无直接关系,然而对于相对较为迷信,且奉行天人合一的古人来说,他们很难不将两件事联系起来。于是,周青的冤案便与“三年大旱”联系了起来,并最终被关汉卿写进了杂剧之中,变成了窦娥的最后一个誓言。

  这一点关汉卿在《感天动地窦娥冤》原文中也是有所交代,其中写道,“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可见“三年大旱”就是源自于周青被杀之后当地的三年旱灾。

  之所以写入这个毒誓,或许与社会环境有关

  虽然在古人的认知中,作为窦娥冤案的前身,周青的冤案是与“三年大旱”有一定关系,但关汉卿之所以将“三年大旱”纳入窦娥冤案这个故事,我想应该与故事本身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直接关系。

image.png

  1、窦娥之所以被冤杀,当地百姓难逃干系。正所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朵雪花是无辜的”,窦娥冤案的产生,可以说与当地百姓的态度,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在《东海孝妇》中,周青虽然也是含冤被杀,但好歹还有个狱吏于公为其争辩。而在“窦娥冤案”中,当窦娥婆媳被流氓欺负时,没有人站出来为他们撑腰;当窦娥含冤入狱之时,没有人站出来为窦娥作证;当窦娥被判处斩刑之时,也没有人替她伸冤昭雪;当窦娥含冤被杀之时,甚至还是没有人为其喊冤。因此,站在窦娥的角度来讲,她自然有恨当地百姓的理由。

  2、元朝汉人惨遭歧视,希望借此唤醒人心。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而当时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生活遭遇无比凄苦,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然而百姓们对此却只能默默忍受。因此,关汉卿或许想要通过这个故事,唤醒汉人百姓同仇敌忾之心。意思是说,你看一旦发生冤案,便会出现各种灾害,冤案本身或许不会影响到其他百姓,但这些灾害却是会影响到当地每一个人的,因此希望发生冤案时,大家都能够踊跃的站出来。

  3、冤案难以上达天听,大旱能够引起重视。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只能证明案件本身存在冤屈,只能引起大家对于被害者的同情,但却不足上达天听,从而让冤案昭雪、让真凶落网、让贪官伏法,可是如果冤案能够让当地大旱三年,却是能够引起朝廷重视的。而在《感天动地窦娥冤》原文中,正是由于楚州三年干旱,这才引起了窦娥父亲窦天章的注意,使其决定停在楚州调查干旱的真正原因,进而为窦娥洗清了冤屈。

  在以上三点原因中,个人认为第一点或许不太成立,以窦娥的性格来说,当地百姓即使有罪,但却不如贪官、真凶罪有应得,因此窦娥倒也不必立此毒誓,从而让百姓们跟着自己遭殃。后两种可能性更大,但也仅是本人的一点猜测,至于关汉卿本意如何,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