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敦煌通俗文学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部分?

敦煌通俗文学指的是什么?包括哪些部分?

  敦煌通俗文学是唐五代时期通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敦煌遗产中流传下来、流传于民间的通俗文学作品。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敦煌通俗文学对研究敦煌文学具有极其重要的认识价值,清朝时期,我国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一大批书籍,这些书籍对我们研究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敦煌通俗文学主要包括了五个部分,分别是曲子词、变文、词文、俗赋与话本,其中曲子词与变文的研究价值最高。

  敦煌变文

  变文的变是指变化的意思,变文类似于后来的演义,变文的名字可能与佛教的变现有关。最早出现的变文,是荀卿说唱的《成相赋》,变文是在继承了乐府、志怪、杂赋文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新的文体。

  变文具有韵散相间的特点,他是诗歌与散文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文体。变文是一种充分运用散文和诗歌优点的文体,他既有散文的善于叙事的优点,又具有是个善于抒情的特点。

  变文经常还配合画卷一起使用,当说到精彩之处时,也像说书人一样,会使用“看.....处”等话语来吸引观众的兴趣。流传下来的话本中,经常前面是图画,后面则是唱词与说白。

image.png

  最早的变文演出是在佛寺里进行的,俗讲僧为了向人们传经,宣传佛家教义,开头会念唱诗篇吸引观众,然后会使用讲经与说唱相结合的方式,演绎佛经中的各种故事。僧人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为了将深奥的佛经讲义变得通俗易懂便加入了历史故事与现实内容。

  这种说唱结合的形式在当时深受欢迎,俗讲向变文演变后,说讲的内容也不在局限于佛经,内容开始丰富多彩。当时还出现了以说唱变文为生的民间艺人,他们为了吸引观众,自创了很多变文,使变文的故事性、现实性和民俗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敦煌窟里流传至今的变文总共有两类,第一类就是佛经故事,这一类的变文主要是僧人用来宣传佛经教义的。佛经故事中,充满了儒家的道德观念,这些思想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有一部分佛经变文前面有引用经文,还有一些变文则没有引用经文。

  还有一类变文是世俗故事,这类变文又有三个类别。第一种是历史故事,代表作品是《王陵变文》,这个故事是根据《史传·陈丞相世家》的内容改编而成,主要歌颂了主人公舍生取义的精神。

  第二种是民间传说,如最经典的《孟姜女变文》,就是根据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改编而来的。这个变文深刻地揭露了徭役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最后一类是说唱时事,代表作品是《张义潮变文》,这类变文歌颂了如张义潮等抵抗外族侵略的英雄人物,反映了当时发生的各类社会事件,宣传了爱国主义精神。

image.png

  变文具有通俗生动和口语化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变文多出自民间艺人之口。变文还吸收了辞赋的艺术技巧,想象力丰富,构思奇特,情节曲折,富有浪漫色彩,对《西游记》、《封神榜》等小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变文是敦煌文学中最重要同时也是占比最大的文学体裁,对于我们研究敦煌文学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敦煌曲子词

  大部分的敦煌曲子词并不是文人所作,而是来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的内容十分丰富,调式也及其多样,是我国词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宋词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敦煌曲子词的内容十分的丰富,反映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和思想,如渔夫、侠客、僧侣、道士等阶层。敦煌曲子词涉及是社会面是唐代文人词望尘莫及的。

  敦煌曲子词还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安史之乱后,敦煌附近的地区接连失守,敦煌军民盼望着朝堂能够早日收回故土。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令人动容,与花间词人、南唐词人的创作都截然不同。

  敦煌曲子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唐政治动荡、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如《菩萨蛮》就揭露了朝臣贪图享乐,不顾社稷安危的行为。

image.png

  敦煌曲子词还表达了战士们思乡的感情,如《破阵子》。还有很多是妇女题材的作品,他们突破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对各个阶层妇女的不幸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表达了妇女对于爱情、自由的向往。

  也有一部分敦煌曲子词是出自于文人之手,这些词多抒发文人们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者对隐逸的向往。

  其他敦煌通俗文学

  敦煌文学不止曲子词和变文两种文学形式,还包括了词文、俗赋等形式。

  词文是指有唱词的叙事诗,代表作品是《孝子董永传》。词文大部分是长篇叙事诗,没有旁边部分,多由一人演唱到底,故事曲折,铺叙生动。

image.png

  俗赋是借用历史和寓言对社会问题进行讽刺揭露的文体,这一类作品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如《燕子赋》,将贪官比喻成黄雀,揭露了这些官员们贪赃枉法的行为,但文章本身生动活泼,既能起到讽刺作用,又能吸引读者兴趣。

  话本小说是民间艺人将故事的底本,主要以散文说白为主,唱词为辅。话本小说大多使用白话文或俗语,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对明清小说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

  结语:

  敦煌文学中的变文对宋代的说经、讲史都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传奇的出现也可以追溯于变文。变文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对后世的插图本小说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敦煌文学还对说唱文学、戏曲等文体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唐传奇的繁荣也是受到了变文的影响。后世的诸宫调、弹词等说唱艺术跟变文的艺术特点及其相似,可以说是变文的一脉相承。

  敦煌文学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敦煌文学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研究唐五代时期的社会生活也具有珍贵的认识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