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普米族农业 普米族农业发展史简介

普米族农业 普米族农业发展史简介

  普米族的社会经济,是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农业是普米族社会经济的主要生产部门。在封建领主制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较缓慢。普米族在长则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与周围的汉、白、摩梭等民族同处于犁耕农业阶段。

  农业生产工具主要有:犁、锄、刀、镰、斧等。

  其它生产工具还有用来打稗子、燕麦。蚕豆、青棵、四季豆等的连枷,用来打养子的短棒及钉耙、木锄、竹背斗、簸箕、筛子、风箱、石磨、木石臼、木锤等。以上农具,木质的一般农家都能自制,铁质的大多购于外族或外地。

  普米族大多居住在半山区和山区,耕地有水田、旱地和山地三种,以山地为主。种植农作物因地而异,有:水稻、青棵、玉米、燕麦、马铃薯。大麦小麦。四季豆、黄豆等等。水田种植水稻、稗子、大麦、小麦、蚕豆、碗豆;旱地产玉米、四季豆、黄豆、马铃薯等;山地种养子。燕麦及麻等,作物一般年收二季,有的只收一季。

  在普米族种植的农作物中,玉米播种面积约60%以上,为普米族的主粮,也是酿酒和饲料的主要原料。品种有黄包谷、干子黄、马牙、花包谷、大白籽、糯包谷、二白籽、小白籽等,稻谷次之,品种有白\红、糯\麻四种。

3.jpeg

  普米族旱地实行轮作休耕制,其轮作方法有三种:一是第一年小春种蚕豆,第二年种玉米,第三年复种蚕豆;二是第一年大春种玉米,第二年种蚕豆,第三年种玉米,第四年种小麦,在轮种中插种豆科植物,能增加氮肥养分,作物收成好;三是第一年种小麦,第二年种玉米,循环进行。为保证主食来源,此种耕作方式应用较普遍。

    在永宁地区,旱地一般第一年种稗子,第二年种小春,第三年换种燕麦。间种,又叫套种,是在同一块地里每年间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一般群众多数是在田边地角或玉米地栽种南瓜。黄豆、向日葵等。在农业生产中,普米族常用绿肥、厩肥、草灰肥等,一般不施人粪。

  农事活动安排和劳动力分工:普米族有自己的农事历法,他们根据海拔地势差异,气温雨量的变化,结合观察花开、鸟鸣、下雪等物候征兆,合理地安排一年四季的农事节令和生产程序。

  农业劳动以个体小家庭为单位,进行集体生产,男女老少之间有性别年龄的自然分工,成年男子担任犁地、收割、制作农具。砍柴、打房板、狩猎、赶马、经商等,妇女参加田间平地、积肥、放水、薅除、收割外,还承担推磨。煮饭、纺织、饲养牲口等繁重的家务劳动。老年人在家编织箩筐等用具,兼管幼儿。年龄稍大的儿童守护庄稼、协助搬运,平时负责放牲口。农忙季节,群众中有互换工的习惯,主要在缺乏耕牛和劳动力的农户之间进行,不计报酬。

  普米族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菠菜、芹菜、葱、韭菜。圆根、萝卜、苕(薯)、黄瓜、南瓜、茄子、辣椒、大蒜等。经济作物有:大麻、向日葵、油菜等。经济林木有:犁、核桃、花红、黄果。石榴。花椒、樟木子、漆树等。

4.jpeg

  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大力兴修水利,改良土壤,坡地改梯地,推广使用化肥、农药、地膜,改良农作物品种。农业科技的推广使用,使广大普米族地区的农业生产得到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以区内普米族聚居的宁蒗县为例,1999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现价)达24 415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现价)12 271万元,乡镇企业总收人 14 412万元,地方财政收人 1338万元,职工平均工资6 741元,农民人均纯收人424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