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探索火锅的历史,有哪些关于古代火锅的诗作?

探索火锅的历史,有哪些关于古代火锅的诗作?

  古时,火锅被称为“古董羹”,因食材投入沸水时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热滚滚的,咕嘟咕嘟响。那么,火锅的历史是怎样的呢?下面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宋人辛弃疾说:“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是说人生在世,不称意之事太多了。我们不必太在意,独自彷徨忧伤,应该走出去寻找快乐。

  在寒凝大地,一派萧瑟,大雪飘飘,银装素裹的日子里,什么是快事美事呢?当然是呼朋唤友,围炉吃火锅。

  火锅的历史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早的说法是起源于古代祭祀,记述我国古代史实、传闻的《韩诗外传》称“击钟列鼎”而食,指的是古代祭祀或庆典时,众人围坐在鼎四周,将牛羊肉等放入鼎钟煮熟分食,这大概是火锅的萌芽。

  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在其名作《三都赋》之《蜀都赋》中,描述了成都豪富们宴饮的场景,“金罍中坐,肴鬲四陈。觞以清醥,鲜以紫鳞。”就是“火锅”的雏形。

image.png

  唐朝时期,火锅器皿是用陶烧成的,叫“暖锅”。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写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生动描写了吃火锅的场景,诗中的“红泥”即陶瓷。唐代还流行着一种“菊花火锅”,这种火锅是在火锅中放上几朵菊花,为火锅增色添香加味,相传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开创的,在唐代颇受文人雅士追捧。

  到了宋代,火锅已渐成民间流行的饮食方式。南宋有个叫林洪的词人,自称为历史上那个“不娶不仕,梅妻鹤子”林逋林和靖的后人,林洪撰写的美食著作《山家清供》比他的诗词有名多了。在这部烹饪书里,他记录了类似吃火锅的经历。

  林洪游武夷六曲访隐士止止师时,遇到了大雪天,抓到了一只野兔,无奈没有厨师处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这个叫止止师的隐士曰:“山间只用薄批,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座上,用水少半铫。侯汤响一杯后,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汤、摆熟、啖之,及随宜各以汁供。”

  简言之,就是将兔肉切了薄片,稍加腌制,在桌上放个生炭的小火炉,架上汤锅“涮”,然后夹来蘸着料酒、酱椒等调料吃,俨然即是我们现在的“涮兔肉”火锅嘛!

  林洪觉得这种涮熟吃法甚为鲜美,且能在大雪纷飞的寒冬,与三五好友围聚一堂,谈笑风生,随性取食,悠哉乐哉,岂不快哉!联想到“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的雪景,故而为这种吃法取了个很文艺范的名字——“拨霞供”。这就是宋朝人的风雅,吃个火锅也得吃出风流,还起了“拨霞供”如此美妙的名字,这道菜流传至今。

image.png

  宋代还有个诗人陈藻,终生不仕,授徒不足自给,课妻子耕织以为生。深秋的时候,他去访问老朋友,人家用新酿制的美酒与火锅款待他,陈藻写诗赞曰:

  白秫新收酿得红,洗锅吹火煮油葱。

  莫嫌倾出清和浊,胜是尝来辣且浓。

  这新酿造的高粱酒红殷殷的,透着清冽芳香,更美的是一锅红艳火辣的小火锅,不用分辩清浊之色,最美的莫过于这种热切切、火辣辣的氛围。

  火锅自金元时期流传到蒙古一带,“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人用来煮牛羊肉,涮羊肉相传源自于蒙古军队,用的是炭火铜锅,清汤汤底,传统的蘸料是麻酱。火锅流行到广东,粤人把吃火锅叫“打边炉”,游历甚广的元代诗人吕诚有诗云:

  炎方物色异东吴,桂蠹椰浆代酪奴。

  十月煖寒开小阁,张灯团坐打边炉。

  ——《来鹤亭集》

  这是粤人吃火锅的情景。

  明代时火锅传至宫廷,更为王公大臣乃至皇上所钟爱。一次,在皇帝的御宴上,明孝宗朱祐樘以火锅为上联:“炭黑火红灰似雪”,要众臣应对,大臣们一时面面相觑,无人对出。明代文学家杨慎少小聪慧,其时随父杨廷和赴宴,小杨慎悄悄地对父亲吟出下联:“谷黄米白饭如霜”。其父遂把儿子的对句念给皇上听,皇上龙颜大悦,当即赏御酒一杯。

  火锅在明清时期进入兴盛期,至清代已发展得十分成熟,成为其宫廷御膳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据载: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8月16日至9月16日一月内,皇室就吃了23种火锅,合起来有66次;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一天内,办了530桌宫廷火锅;五十四年一年内,大约吃了两百多顿火锅——乾隆皇帝可谓超级、豪气的资深火锅爱好者哟!

  清代进士严辰吟善于吟句对联,他为火锅撰联甚多,“围炉聚炊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这是表达对火锅的无限热爱与向往;“熊熊烈火烧出天下美味,滚滚沸水煮尽人间佳肴。”这又道出了火锅的真谛;“各取腹所需,各吃口所长。”这是吃火锅者最典型的神态。

  热气腾腾的暖锅放在桌子正中央,更显出那种欢乐、融洽、热切的气氛,白汤、红汤之中翻卷着各色美味,牛羊杂碎,鸡鱼山珍,豆腐蔬菜,荤素搭配,正应了反映清代中期北京习俗的诗集《日下新讴》,其中的那句诗:“客至干花对半斤,火锅一品备肥荤。”

image.png

  大文豪郭沫若先生与重庆火锅还有一段趣话。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一批文化名人也云集于此。一日,剧作家于伶37岁生日,郭沫若、夏衍等请于伶吃火锅。于伶初到重庆,不懂当地的风俗,问:“火锅怎么能吃?”郭沫若笑道:“火锅者,风味小吃也,并非叫你去吃炭火烧红的铁锅。”于伶仍不解,郭沫若说:“给你编个歌儿,你就懂了!”

  街头小巷子,开个幺店子;

  一张方桌子,中间挖洞子;

  洞里生炉子,炉上摆锅子;

  锅里熬汤子,食客动筷子;

  或烫肉片子,或烫菜叶子;

  吃上一肚子,香你一辈子。

  于伶听罢,连声称赞:“妙哉,妙哉!原来火锅是别有风味的烫吃法,对了,叫做‘涮’......”

  火锅是我们的国粹,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喜爱火锅者为众。说起火锅的品种类别,即便是美食大咖、高级厨师也细数不清。你看,鲜嫩香辣的重庆毛肚火锅、麻辣醇香的四川麻辣火锅、鲜美养颜的广东海鲜打边炉、食而不腻的广东钙骨打边炉、清香怡人的江浙菊花暖锅、风味独特的北京羊肉涮锅,还有什么湘西狗肉火锅、苏州传统碳锅、上海什锦暖锅、杭州三鲜暖锅、云南滇味火锅、湖北野味火锅、东北小肥羊火锅......可谓五花八门,争奇斗香。

  最典型的要数重庆火锅。相比而言,它算是中华火锅家族的“新贵”,最早也就是起源于“麻辣”口味兴起的三四百年前,到民国中早期才真正登堂入室。权威说法,重庆火锅源自码头工人的“穷人乐”。而今,再不是“穷人乐”了,早已登上各种大雅之堂。可那份浓浓的酣畅、厚厚的淋漓,配套着清脆爽利的方言,还是让人吃着吃着,脑海里就“自动播放”川江号子;每每品尝大都要会出一身大汗,似在向神秘、草莽、醇厚的往昔致敬。有诗赞曰:

  错落山城夜举觞,齐齐名店火锅香。

  侍儿添盏诗仙酒,幺妹擎盘麻辣汤。

  一腹嘉陵江滚滚,千枝斑竹泪行行。

  欲将块垒都浇尽,浓雾轻魂醉梦长。

  辣子红油炖排骨,清汤辅料闷山珍。

  素食最忆宽竹笋,荤菜犹馋老肉筋。

  迎面辛香方入口,绕舌百味欲侵心。

  谁斟冰水穿肠过?耳畔忽闻仙乐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