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王裒简介:西晋著名学者,是二十四孝中的“闻雷泣墓”

王裒简介:西晋著名学者,是二十四孝中的“闻雷泣墓”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裒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王裒 (wáng póu)(?—311)字伟元,城阳营陵(今山东昌乐)人。东汉大司农郎中令王脩之孙,司马王仪之子。西晋学者,因父为司马昭所杀,不臣西晋,三徵七辟皆不就,隐居教授,善书。因王裒至孝,其去世后,为纪念王裒及其母,后人将其墓地以北的一座山丘命名为“慈母山”,将流经山下的河流称为“孝水河”,将其陵墓所在之地称为“慈埠”,既今山东省安丘市慈埠镇。其母之墓居左,墓前有石碑一座,王裒之墓居右,两座墓上均植有苍松,四季常青。

  人物生平

  王裒,字伟元,是城阳营陵人(今山东昌乐东南)。祖父王修,是魏国名士。父亲王仪,他高风亮节且气度优雅正直,曾担任司马昭的司马一职。东关那场战役,司马昭问众人:“最近的事情(指战事不利),这个罪责应该由谁来承担?”王仪说:“这该是元帅的过错。”司马昭大怒说:“司马难道把罪过归在我的头上吗!”于是就把他拖出去斩首了。

image.png

  为人至孝

  王裒自小就立有良好操行,用礼来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身高八尺四寸,容貌绝俗,声音清亮,修辞的气度典雅方正,博学而且多才多艺,悲痛死于非命的父亲,不曾朝西向而坐,用来表示自己不愿入朝廷为官。于是他就隐居起来教授弟子谋生,朝廷的三征七辟他都没有去应召。他在坟墓旁边盖起草庐,早晚经常到坟墓那里跪拜,手扶着柏树悲伤地哭泣,眼泪(先秦时期,“涕”指眼泪,后来出现了“泪”,两字就同义并用了)滴落在树上,树都因为这样而枯萎了。他的母亲生性害怕打雷,母亲死后,每逢打雷,他就到母亲墓前说:“儿王裒在这里(请母亲别害怕)。”他只要读《诗经》一读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没有不痛哭流泪多次的,他所教授的门人就废弃不学《蓼莪》这一篇了。

  生性正直

  王裒家里贫穷,就亲自耕种,用田里的出产来糊口谋生,用自养的桑蚕来量身成衣。有人想要帮助他,他不听任这种做法。他的诸位门生秘密地为他收割麦子,王裒就把麦子丢掉。认识他的旧友有馈赠他东西的,他都不接受。他的门徒被当地县里抓去服役,请求王裒撰写文书给县令,他诚实(这里的良作“谅”字解)地说:“你的学问不足以保护身体(也就是说你的学问还没到可以不服役的水平),我的德行也很浅薄不足以庇荫你,写了也没什么意义!而且我已经不执笔四十年了。”于是他就徒步担着干饭,儿子背着盐、豉(调味品)和草鞋,送服役的学生到县衙,门徒随从的人有千余人。安丘县令以为王裒拜访自己,于是穿好衣服出来迎接他。王裒就走到路上到了土牛旁边,弯腰(磬折是弯腰表示恭敬的意思)而后立直,说:“我的门生来为县里服役,所以来送别。”这样就拉着学生的手流着眼泪而去。县令看到这样就放了该生,一县的人都把这当作羞耻(王裒名声太大了,县令搞到要去让步)。

image.png

  交友谨慎

  同乡有个叫管彦的人年少时就有才气但还没有出名,那时候就王裒独自认为他必定出人头地,引以为自己的朋友,两家各自刚生下男孩女孩的时候,就互相许婚。管彦后来担任西夷校尉,死了以后安葬在洛阳,王裒后来改变了初衷嫁他的女儿。管彦的弟弟管馥(就这件事)问他,他说:“我的志向浅薄只是想守在山野(薮是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这里是指民间、山野),昔日姐妹出嫁得都很远,连她们吉凶的信息都断绝了,每每我都用这来自我警示。现在你哥哥的儿子把父亲安葬在洛阳。这样就是京城附近的人了,这怎么是我当初想结两家百年之好的本意呢(这里应该是“岂”字而不是“由”字)!”管馥说:“我的嫂子是齐地的人,要回临淄。”王裒说:“哪有把父亲葬在河南而跟随母亲回齐地的道理!像这样的用意,还讲什么成婚!”

  洞察世事

  北海人邴春自小就怀有志向,贫寒困苦独自居住(这里自居不是“以……自居”那个意思),背着书箱游学,乡里的人都认为他又将是一个邴原式的人才。而王裒却认为邴春这个人阴险狭隘而且爱慕虚名,最后必定不能成材。后来邴春果然没有德行,学业也没有完成,有见识的人就用这来归罪。王裒一直认为人的行为应当期望它归于善道,没有必要用自己所可以做到的来责备别人不能做到。

  人物结局

  后来洛阳倾覆(西晋王朝覆灭),盗匪像蜂一样四处都是(这里的“资”应该是“盗”字),亲族都想渡过长江移居到江东去,王裒留恋父母的坟墓而不肯离去。等到了盗匪横行的时候,才离开,还思虑依恋着不能前进,于是就被贼人杀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畲族饮食  畲族的绿曲酒有什么的历史
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绿曲酒是中国酒文化传承至今的绿酒之一。绿曲酒是使用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原料酿制而成的,它有自然的色泽及芬芳的气息。畲族的绿曲酒更是畲族人们的养生之宝,畲族绿曲酒不仅在畲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中国酒文化中更是尤为重要。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大名鼎鼎的畲族绿曲酒。据古书记载,绿曲酒开始酿造于唐永泰二年,距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绿曲酒生产在景宁山区,景宁山区自身的生产水...

畲族音乐 畲族音乐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美妙的畲族音乐文化畲族是中国南方的游耕民族,歌对于畲族人来说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不管是节日、嫁娶还是喝酒的时候,畲族人民都会情不自禁的唱上一首山歌。就因为畲族人民喜欢唱歌,从而发展成现在的音乐文化。畲族居住在中国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5省的部分山区,人口368832人(1982年统计)。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仅广东东部极少数畲族使用苗瑶语族的布努语。民间音乐主要是民歌,其...

畲族民俗 畲族凤凰茶道有什么特点

独特文化内涵的畲族凤凰茶道茶道在中国古代就一直存在,对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畲族的茶道在畲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畲族文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畲族有名的凤凰茶道还有一整套的迎宾礼节。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小畲族的凤凰茶道,看看它有什么独特文化内涵。“凤凰茶”茶艺表演,正是取材于畲乡的一个生活习俗:饮蛋茶。福建屏南县的甘棠乡巴地畲族自然村的村民以艾叶卧底,上搁一个完整的生蛋,用滚烫的山泉水...

畲族文学 畲族的小说歌文化有什么特点

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说歌就是最真实的写照。虽然畲族小说歌只是手抄唱本,但丰富的内容,却贯穿了畲族历史的发展进程。畲族小说歌是对压迫与苦难的深切痛诉,以及对生活的窘迫。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看看源远流长的畲族小说歌文化吧。发源于福建省霞浦县侯南镇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为密集和文化积淀最为丰富的区域,堪称闽东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说和评话唱本改编...

畲族服饰 畲族彩带是什么有什么特色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畲族彩带是传统的手工艺品,它既能美化衣着,又能充当腰带,在畲族还是男女的定情信物,同时也是畲族的吉祥物,畲族彩带还是畲族文化“活”着的文物。畲族彩带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哦,想不想知道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在畲族具有吉祥物之称的畲族彩带。传说:畲族女始祖三公主要上天了,把她的报晓鸡留给畲家小妹,让报晓鸡每天告知天下大事。后来,报晓鸡与小妹诀别时说,在封金山,我喝过千年露水,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