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纮 〔唐代〕

李元纮图片
李元纮(?-733年),字大纲,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滑州(今河南滑县),唐朝宰相,殿中监李道广之子。李元纮本姓丙,曾祖时获赐李姓。早年历任泾州司兵参军、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万年县令、京兆尹、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户部侍郎。开元十四年(726年),李元纮以中书侍郎之职拜相,授同平章事,并封清水县男。他担任宰相三年,因与同僚杜暹不和,被罢为曹州刺史,后又调任蒲州刺史,因病致仕。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元纮病逝,追赠太子少傅,谥号文忠。

  • 轶事典故
  • 人物生平

  唐中宗年间,太平公主倚仗权势,强夺佛寺碾硙,被告到雍州府衙。李元纮时任雍州司户,将碾硙判还佛寺。雍州长史窦怀贞畏惧太平公主,命李元纮改判。李元纮道:“终南山或许可以移动,但此案判决绝对不能更改。”后以“南山铁案”称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早年经历

  李元纮年轻时谨慎笃厚,初授泾州司兵参军,后历任雍州司户参军、好畤县令、润州司马。他政绩突出,颇有声誉。

累职升迁

  开元年间,李元纮担任万年县令。他征发赋役,以公允著称,被擢升为京兆尹,并主持疏通三辅境内河渠。当时,王公贵戚都在渠岸建立碾硙,使渠水不能流入下游民田。李元纮命吏卒将其拆毁,使民田得到灌溉,深受百姓称颂。此后,他又历任工部、兵部、吏部三部侍郎。

  开元十三年(725年),户部侍郎杨玚、白知慎因失职被贬为刺史,唐玄宗让公卿大臣推荐可以接掌户部的官员。百官大都推举李元纮,唐玄宗便欲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却因他资历浅薄,受到宰相的劝阻,只得授他为中大夫、户部侍郎。他上疏朝廷,陈奏时政得失,受到唐玄宗的表彰。

担任宰相

   开元十四年(726年),李元纮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加银青光禄大夫,封清水县男。当时,京官职田被废置,便有朝臣建议在关中屯田,以充实国库。李元纮奏道:“边关百姓清闲,土地荒芜,以剩余劳动力耕种荒田,能够减少运输,充实军粮,因此设置屯田有益于国。但在关中,百官职田散居各地,百姓的私田都努力自耕,不能占取。如果设置屯田,就要公私相换,调发壮丁。调发劳役则家业荒废,减免租税则国赋欠缺,内地设置屯田,自古未有,恐怕得不偿失。”唐玄宗遂停止此议。

  此前,吴兢担任史官,编撰《唐书》、《唐春秋》,尚未完成便因守丧离职。他上疏皇帝,请求继续修史,唐玄宗便让他到集贤院撰书。开元十五年(727年),唐玄宗命张说致仕,并让他在家中修史。李元纮认为不妥,便提议让张说和吴兢同到史馆撰修国史,既可做到保密,又可避免资料丢失。唐玄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李元纮与同列宰相的杜暹关系不睦,常在政事上产生分歧,以致纷争不断,引起唐玄宗的不满。开元十七年(729年),唐玄免去李元纮的宰相之职,外放为曹州刺史。

晚年生活

  此后,李元纮又调任蒲州刺史,却因病离职,并以户部尚书之职致仕。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李元纮被起复为太子詹事,但不到十日便因病去世,追赠太子少傅,谥号文忠。

李元纮的诗词欣赏

《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暂无


分享

《霁雪》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风卷寒云暮雪晴,江烟洗尽柳条轻。

大风卷走寒冷的云朵,昨晚虽然下了雪但今天天气晴朗了。江边的烟雾一扫而空,于是柳树的枝条显得更加轻盈。

檐前数片无人扫,又得书窗一夜明。

(诗人目光所及处)屋檐下几片空地的积雪没有人打扫,(诗人挑灯夜读)不经意间,又是一个晚上过去。


分享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临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暂无


分享

《罗江客舍》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山县秋云暗,茅亭暮雨寒。自伤庭叶下,谁问客衣单。

有兴时添酒,无聊懒整冠。近来乡国梦,夜夜到长安。

暂无


分享

《咏史》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汉朝的史书上,记载着和亲的拙劣计策。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国家的安定要靠贤明的君主,怎能够依靠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不要希望用美好的容颜,去止息胡人的干戈。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地下埋着千年的忠骨,其中有谁真正堪称辅佐之臣呢。


分享

《桂州腊夜》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除夕守岁一直坐到三更尽,回乡之路远隔万里长路狭。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雪花飒飒作响偏落竹林旁,凄寒之夜几番梦回总关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破晓的号角替代残夜漏声,孤灯将要燃尽掉落碎芯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这两年离家在外跟随骠骑,艰辛劳苦岁暮还滞留天涯。


分享

《移家别湖上亭》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


分享

《塞下曲·其六》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暂无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暂无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暂无


分享

《塞下曲》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汉将归来虏塞空,旌旗初下玉关东。

将领们扫空敌营归来,高举旌旗直入玉门关东。

高蹄战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三千战马放蹄飞奔,冷冷的落日沉入平原秋草中。


分享

《题招提寺》

唐代 戎昱戎昱 唐代

招提精舍好,石壁向江开。

招提精舍地势好,石壁陡峭向江开。

山影水中尽,鸟声天上来。

山影深深水中映.鸟声遥遥天上来。

一灯传岁月,深院长莓苔。

明灯一盏传岁月,深院无人长莓苔。

日暮双林磬,泠泠送客回。

日暮山中万物静,磐声清越送客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