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荦 〔清代〕

宋荦图片

宋荦(1634年~1714年),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汉族,河南商丘人。官员、诗人、画家、文物收藏家。“后雪苑六子”之一。宋荦与王士祯、施润章等人同称“康熙年间十大才子”。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 轶事典故
  • 人物生平
  • 主要成就

  题名“香雪海”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时任江苏巡抚的宋荦冒雨来到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赏梅,放眼望去,但见白梅似雪,绵延数里,暗香浮动。遂写《雨中元墓探梅》一诗,诗曰:“探梅冒雨兴还生,石径铿然杖有声。云影花光乍吞吐,松涛岩溜互喧争。韵宜禅榻闲中领,幽爱园扉破处行。望去茫茫香雪海,吾家山畔好题名。”后来宋荦还题写了“香雪海”三字,镌于崖壁,从此“香雪海”名扬天下。至今“香雪海 商丘宋荦题”几个大字保存完好,成为一处胜景。

  康熙赐物

  宋荦的清廉和他的超人才干,深得康熙帝的恩宠。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苏州织造李煦的奏折御批中写道:“……巡抚宋荦,朕南巡二次,谨慎小心。特赐御笔书扇二柄,赐李熙扇一柄。尔即传于宋荦,不用写本谢恩。以后有奏之事,密折交与尔奏。”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月,康熙帝赐给宋荦“鹿肉二方,鹿筋二条,鹿舌二个,鹿尾二个,鹿肉干十束”。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七月,康熙帝赐给宋荦“御书诗扇一柄”。同年九月,康熙帝赐宋荦“鹿舌二个,鹿尾二个,鹿肉十件,鹿干十束”。同年十月,宋荦因操劳过度,气脱旧病复发。康熙帝闻讯,特“颁赐珍药”,并御书“福”、“寿”二字赐宋荦。同年十一月,宋荦患气脱病,康熙派御医黄运为之医治,并赐圣药和高丽参,直到十二月病愈,御医一直跟随宋荦身边。康熙帝三次南巡皆有宋荦迎送。因此,宋荦在奏折中声称:“三次圣驾南巡,屡荷天语垂问,荦宠至极,不知其年衰力惫。”

  康熙赐字

  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记载了康熙帝南巡时赐书宋荦的情形:上己卯南巡视河,赐江苏巡抚臣宋荦“仁惠诚民”四大字,又赐“怀抱清朗”四字。癸未,以河工底绩,再南巡渡江,驻跸江天寺。荦时扈从,奏云:“臣家有别业在西陂,乞御书‘西陂’二大字赐臣,不令宋臣范成大石湖独有千古玉音。”上云:“此二字颇不易书。”荦再奏云:“二字臣求善书者多不能工,刑部尚书王士祯少与臣为同学,尝云二字倘得御书,乃为不朽盛事。”上笑而书之,即以颁赐,顷之驾回行宫,又命侍卫取入,重书赐焉,再赐“清德堂”大字。

  “碧螺春”得名

  康熙与宋荦,君臣相处岁月既久,关系自然亲近。某次康熙南巡,正值宋荦任江苏巡抚,特向康熙进奉一种当地俗名“吓煞人香”的名茶,色香味俱佳,康熙恶其名粗俗,乃赐名“碧螺春”,一直沿用下来,成为一种名茶。这一故事流传甚广,清人说部亦多有记载,而以王应奎所撰《柳南随笔》为详。

  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宋荦出生于河南商丘,为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之子。10岁能骑烈马,13岁始学声律、书法,笃学好交游,淹通掌故,有诗名。

  顺治四年(1647),年仅14岁的宋荦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以勇猛见嘉。

  顺治五年(1648),15岁的宋荦通过考试,被授予通判一职。其父以弱龄不谙政事,令其在乡里读书,追随侯方域、贾开宗、徐作肃等讲习诗文,组成“后雪苑六子”,成为“雪苑社”后起之秀。

  康熙三年(1664年),被授予湖广黄州通判。以母忧去。

  康熙十六年(1677年),被授予理藩院院判,迁刑部员外郎,榷赣关,还迁郎中。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被授予直隶通永道。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迁山东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察司库亏三十六万有奇,荦揭报督抚,责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偿。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釐,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二十七年(1688年),擢江西巡抚。湖广叛卒夏逢龙为乱,徵江西兵赴剿,次九江,挟饷缺几哗变。荦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充行粮,兵乃进。至南昌受事,旧裁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馀人,谋劫仓库,应逢龙以叛。荦诇知之,捕得美玉、大相,众汹々。荦令即斩以徇,谕众受煽惑者皆贷不问,众乃定。江西采竹木,饶州供紫竹,南康、九江供檀、柟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虽官捐,实为民累,荦疏请动支正帑采买。上命岁终巡抚视察布政司库,荦疏请粮驿道库,布政使察覈;府库,道员察覈。汉军文武官吏受代,家属例当还旗,经过州县,点验取结。荦曰:“是以罪人待之也。”疏请自赃私斥革并侵挪帑项解部比追外,止给到京定限咨文,俾示区别。皆下部议行。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累擢江苏巡抚。苏州滨海各县遇飓风,上元、六合诸县发山水,淮、扬、徐属县河溢,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例。发江宁、凤阳仓储米麦散赈。别疏请除太湖傍坍地赋额,户部以地逾千亩,令详察。荦再疏上陈,上特允之。赈荒抚饥,深得人心,康熙誉其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

  康熙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年-1705年)间,正值康熙皇帝三次南巡,皆驻跸苏州,由江苏巡抚宋荦负责接待。康熙皇帝嘉赞宋荦居官安静,迭蒙赏赉,御书:‘仁惠诚民’四字,又‘怀抱清朗’四字以赐,又御书诗扇,又临米芾书,董其昌书天马赋,渊鉴斋法帖及耕织图以赐”。

  康熙皇帝以宋荦年过七十岁,书“福”、“寿”字以赐。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月十七日,四鼓,气脱偃卧,不能赴宴,廷医大用补剂方保残喘,即登舟淮扬一带力疾督赈。适抵扬州病势缠绵,头晕气喘,日渐衰弱,医生皆云年老病剧,非静养不能奏效,倘再一触发,便难医治。但宋荦却以“江苏事务殷繁,非司卧理”。不难看出,宋荦为国为民已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授其官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宋荦以老乞罢官,濒行,赐以诗。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宋荦奉诣入京师为康熙皇帝贺寿,被加官为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同年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皇帝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收藏

  宋荦“性嗜古,精鉴赏”,有《西陂藏书目》一卷,计数万册之多。有人评价其“所收藏唐宋名迹,宋元秘帙,冠于河右”,有“江南第一收藏大家”之称。近代人周绍良撰《清代名墨丛谈》载《宋荦墨品》三卷,认为宋荦“鉴赏之精,收藏之富,不惟冠绝一时,后来者也难伦比。”

  元代的赵孟瞓、鲜于枢(三帖合页)论书帖,南宋著名的马麟《层叠冰绡图》、林椿《果熟来禽图》册、佚名《枯荷图》册以及元代的张宋中《桃花幽鸟图》、明代的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等,均经宋荦收藏。

  宋荦因与收藏家袁枢(袁可立之子)是同乡,故得藏名品,以此名重天下。

  宋荦曾在北京慈仁寺所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顺治十二年(1655年),宋荦远游江南、安徽、金陵等地、收罗大批秘籍、名帖。常熟毛晋“汲古阁”藏书散佚后,大半为宋荦所得。如《徂徕文集》、《阳陵先生诗》、《玉澜集》、《乖崖先生文集》均为宋版;另加《白虎通》、《松雪斋集》、《刘豫事迹》、《安禄山事迹》等书,均为藏书中精品。

  宋荦曾在商丘古城老宅内建“御书楼”,专门收藏康熙皇帝给他题写的墨宝。其它藏书楼有“青纶馆”、“鱼麦堂”、“和松庵”、“西陂”等,藏书多钤有各藏书楼印记。

  鉴宝专家

  康乾年间,古董商举物以宋荦鉴定为荣耀。宋荦自云:“余尝云黑夜以书画至,摩挲而嗅之,可辨真赝。”

  关于宋荦的鉴赏水平之精,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谭》中曾引《筠廊随笔·宋漫堂(荦)鉴赏》一则:“合肥许太史孙筌家藏画鹑一轴,陈章侯(洪绶)题曰‘此北宋人笔’。人不知出谁氏之手,公(宋荦)览之,定为崔白画。座间有窃笑者,以为姑妄言之耳。少顷持画向日中曝之,于背面一角映出图章,文曰子西。子西即(崔)白号,众始叹服。

  黄州司理王俟斋不信,在客厅悬一画以试宋荦。宋荦坐在门外车上便断定是林良所作,王俟斋终于心服口服。可见宋荦鉴赏之精。

宋荦的同代诗词欣赏

《少城观沁河涨》

清代 张晋张晋 清代

风雨迷前渡,纵横万马声。飞涛能转石,急浪欲崩城。

滚滚神偏王,茫茫气不平。江湖余旧涉,回忆百忧生。

暂无


分享

《三将军歌并序》

清代 张维屏张维屏 清代

三将军,一姓葛,两姓陈,捐躯报国皆忠臣。

英夷犯粤寇氛恶,将军奉檄守沙角。

暂无

奋前击贼贼稍却,公奋无如兵力弱。

暂无

凶徒蜂拥向公扑,短兵相接乱刀落。

暂无

乱刀斫公肢体分,公体虽分神则完。

暂无

公子救父死阵前,父子两世忠孝全。

暂无

陈将军,有贤子;葛将军,有贤母。

暂无

子随父死不顾身,母闻子死数点首。

暂无

夷犯定海公守城,手轰巨炮烧夷兵。

暂无

夷兵入城公步战,炮洞公胸刀劈面。

暂无

一目劈去斗犹健,面血淋漓贼惊叹。

暂无

夜深雨止残月明,见公一目犹怒瞪,

暂无

尸如铁立僵不倒,负公尸归有徐保。

暂无

陈将军,福建人。

暂无

自少追随李忠毅,身经百战忘辛勤。

暂无

英夷犯上海,公守西炮台。

暂无

以炮击夷兵,夷兵多伤摧。

暂无

公方血战至日旰,东炮台兵忽奔散。

暂无

公势既孤贼愈悍,公口喷血身殉难。

暂无

十日得尸色不变,千秋祀庙吴人建。

暂无

我闻人言为此诗,言非一人同一辞。

暂无

死夷事者不止此,阙所不知诗亦史。

暂无

承平武备皆具文,勇怯真伪临阵分。

暂无

天生忠勇超人群,将才孰谓今无人?

暂无

呜呼将才孰谓今无人,君不见二陈一葛三将军!

暂无


分享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古今幽恨几时平。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分享

《山村春晓》

清代 张维屏张维屏 清代

鸡鸣山外村,村树晓烟碧。人行细雨中,一路看春麦。


分享

《八月廿四日至山庄草堂荒秽手自芟薙悠然有作》

清代 李锴李锴 清代

老去诸骸痛,归来两眼新。堑堙生野兴,劳苦效村民。

甃石馀花落,通篱宿蔓陈。卢龙五百里,肯作姓田人。

暂无


分享

《秋夜》

清代 黄景仁黄景仁 清代

络纬啼歇疏梧烟,露华一白凉无边。纤云微荡月沈海,列宿乱摇风满天。

谁人一声歌子夜?寻声宛转空台榭。声长声短鸡续鸣,曙色冷光相激射。

暂无


分享

《点绛唇》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暂无


分享

《眼儿媚·咏梅》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不要认为琼花淡雅素装,谁又和素白的神仙衣服相似呢。是那样的清新幽静,自然是风姿摇曳,仪态优美,不要靠近东边的墙垣。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梅花的颜色风姿是上天的恩赐,都带着一些孤寂冷落。可怜漫漫的长夜,花在月光相伴下耐寒而艳丽,稀疏的梅花花影散落在窗前。


分享

《五美吟·绿珠》

清代 曹雪芹曹雪芹 清代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暂无


分享

《菩萨蛮·秋闺》

清代 徐灿徐灿 清代

西风几弄冰肌彻,玲珑晶枕愁双设。时节是重阳,菊花牵恨长。

鱼书经岁绝,烛泪流残月。梦也不分明,远山云乱横。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