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相关诗词鉴赏

本诗单主要收录汇集了《离别》标签的相关诗词,以方便更快的找到《离别》的相关古诗词!如果你感觉不错,请CTRL+D收藏离别专题页,也可以把此页分享给您的朋友!

《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唐代 韩愈韩愈 唐代

十月阴气盛,北风无时休。苍茫洞庭岸,与子维双舟。

雾雨晦争泄,波涛怒相投。犬鸡断四听,粮绝谁与谋。

暂无

相去不容步,险如碍山丘。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

暂无

男女喧左右,饥啼但啾啾。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

暂无

云外有白日,寒光自悠悠。能令暂开霁,过是吾无求。

暂无


分享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唐代 徐铉徐铉 唐代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清泪淋漓。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我情意殷勤折柳相赠,你须记取这是向南之枝呀。


分享

《送李中丞之襄州》

唐代 刘长卿刘长卿 唐代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这位漂泊流离的征南老将,当年曾经指挥过十万雄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后来他罢职回乡没有产业,到老年他还留恋贤明之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少壮时独立功勋三边平静,为国轻生只有随身佩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在茫茫的汉江上飘来荡去,日到黄昏你还想要去哪里?


分享

《浪淘沙·好恨这风儿》

宋代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感谢风儿!

暂无


分享

《南阳送客》

唐代 李白李白 唐代

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

斗酒不要嫌少,寸心贵在不忘。

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

深深的叹息故人的离去,游子十分感伤。

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

离别的愁容看到看到芳草就会埋怨,将自己的思念寄托在春天的垂杨之上。

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肠。

挥起手再三告别,临到分别仍然是枉自断肠。


分享

《小桃红·玉箫声断凤凰楼》

元代 杨果杨果 元代

玉箫声断凤凰楼,憔悴人别后。留得啼痕满罗袖。去来休,楼前风景浑依旧。当初只恨,无情烟柳,不解系行舟。

在她居住的小楼上,再不闻玉箫吹响。自从与心上人分手后,她已憔悴得不成模样,衣袖上留下了泪痕千行。她在楼上走来走去,楼外依然是旧时的风光。那如烟如织的柳树,最惹起她的怨伤:只恨当初它们太冷漠无情,不懂得把他的坐船牢牢系住,让他不能启程。


分享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

宋代 游次公游次公 宋代

风雨送人来,风雨留人住。草草杯盘话别离,风雨催人去。

是春雨送人来,也是春雨留人住,离别的宴席上匆匆话别,又是风雨催人离去。

泪眼不曾晴,眉黛愁还聚。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

泪眼就不曾流干,眉头凝结着愁绪,明日相思时不要上高楼望远,楼上有几多凄风苦雨。


分享

《九日送别》

唐代 王之涣王之涣 唐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暂无


分享

《凭栏人·闺怨》

元代 王元鼎王元鼎 元代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

啼得花残声更悲,叫得春归郎未知。杜鹃奴倩伊,问郎何日归?

暂无


分享

《兰亭集序》

魏晋 王羲之王羲之 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分享

第28/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