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别业》

唐代 王维王维 唐代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中岁:中年。好:喜好。道:这里指佛教。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胜事:美好的事。

值:遇到。叟:老翁。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分享

终南别业 诗词大意

  开头两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叙述诗人中年以后即厌尘俗,而信奉佛教。“晚”是晚年;“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此处原为宋之问别墅,王维得到这个地方后,完全被那里秀丽、寂静的田园山水陶醉了。他在《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的信中说:“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兴寺,与山僧饭讫而去。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这段描述可以说明诗中第二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中透露出来的闲情逸致。上一句“独往”,写出诗人的勃勃兴致;下一句“自知”,又写出诗人欣赏美景时的乐趣。与诗人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不多,兴致来时,他惟有独自游览,赏景怡情,能自得其乐,随处若有所得,他不求人知,只求自己心会其趣而已。

  第三联,即说“胜事自知”。“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

  “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因此陶潜才有“云无心以出岫”的话(见《归去来辞》)。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地揭示出来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近人俞陛云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诗境浅说》)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

  王维的诗与画极富禅机禅意,文学史上尊他为「诗佛」。他的两句话「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水穷处」指的是什么?登山时溯流而上,走到最后溪流不见了。有一个可能是该处为山泉的发源地,掩于地表之下。另一个可能是下雨之后汇集而成的涧水在此地干枯了。这个登山者走著走著,走到水不见了,索性坐下来,看见山岭上云朵涌起。原来水上了天了,变成了云,云又可以变成雨,到时山涧又会有水了,何必绝望?

  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过程中,不论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勇往直前,后来竟发现是一条没法走的绝路,山穷水尽的悲哀失落难免出现。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路可走,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自在、愉快地欣赏大自然,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不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此句有两种意境第一种,身处绝境时不要失望,因为那正是希望的开始;山里的水是因雨而有的,有云起来就表示水快来了。另一种境界是,即使现在不下雨也没关系,总有一天会下雨。从水穷到云起到下雨的过程,正如一个人在修行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有身体的障碍,有心理的障碍,还有环境的障碍。如果因此而退心,要把念头回到初发心的观点上。初发心就是初发菩提心的时候。初发心时什么也没有,对修行的方法、观念都不了解。你先回溯当时的情形再看看目前,不是已经走了相当长的路了吗?所以不要失望,不要放弃。人生的每个阶段也都可能发生这种状况,如果用这种诗境来看待,处处会有活路的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又是偶然。“偶然”二字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翱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对于读者了解王维的思想是有认识意义的。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①中岁:中年。好(hào):喜好。道:这里指佛教。

②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③胜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⑤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参考资料:

1、周向潮.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40

  此诗大约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09-110

2、杨旭辉.唐诗鉴赏大辞典.北京:中华书局,2011:254-256

王维的诗词欣赏

《塞上曲》

明代 胡庭兰胡庭兰 明代

挥鞭万里长,葱岭暮云黄。闻说单于遁,明朝猎白狼。


分享

《张幼于》

明代 袁宏道袁宏道 明代

家贫因任侠,誉起为颠狂。盛事追求点,高摽属李王。

鹿皮充卧具,鹊尾荐经床。不复呼名字,弥天说小张。

暂无


分享

《与同年话别》

明代 钟芳钟芳 明代

霜风吹衣凄以清,客子仗节江南行。绕堤衰柳叶皆满,何处幽兰花独明。

一身许国泰岳重,万事入眼鸿毛轻。曲江曾共醉春色,况是离歌催旆旌。

暂无


分享

《送邹廷佩知高安》

明代 徐溥徐溥 明代

雄才雅望拜郎官,自信清时际会难。晓日鸣珂辞北阙,秋风驱骑入高安。

政声喜共弦歌作,惠泽能令士庶欢。千里筠阳重回首,一缄颙望托飞翰。

暂无


分享

《寄别幼孺次来韵》

明代 徐熥徐熥 明代

故国青山又远违,怀人空有梦魂飞。猿当暮雨声偏惨,雁到秋风影尚稀。

一夜思乡华发变,中年为客壮心微。竹林此日无多侣,莫向山中厌布衣。

暂无


分享

《钱舜举云山秋景图》

明代 张宁张宁 明代

百里溪山一色秋,岭云汀树共悠悠。何人欲著閒居赋,有客将归远道游。

林外渔樵黄叶渡,水中亭馆白蘋洲。风光满目知何处,不是吴州是越州。

暂无


分享

《织女寄牛郎》

明代 徐熥徐熥 明代

临流几度待金飙,天帝无情恨鹊桥。玉宇微茫空隔水,银河清浅不通潮。

心随凤驾思灵匹,泪逐龙梭上锦绡。难得欢娱容易别,年年肠断可怜宵。

暂无


分享

《送义乌龚叔安给事归省 其一》

明代 方孝孺方孝孺 明代

鸡舌同含侍紫宸,朝回东阁每相亲。片帆忽逐西风去,鸳鹭行中少一人。


分享

《和韵赠黄平倩》

明代 袁宏道袁宏道 明代

逍遥未必是无官,割累忘情梦也安。入室祗容金相好,伴身唯有铁肠肝。

蓬莱监里真先辈,冠带场中老细酸。一帙雒摩三斗酒,孤灯寒雨亦欢欢。

暂无


分享

《和魏侍御雨中见寄五首 其四》

明代 张宁张宁 明代

落落惟应鲍叔知,逢时仍抱失时悲。长杨宫殿新成赋,欲献犹疑是古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