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七弦琴奏出清凉的曲调悠扬起伏,细细倾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
我虽然很喜爱这首古时的曲调,但在今天人们大多已不去弹奏了。
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
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古调:古时的曲调。
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鹦鹉洲在长江中浮沉,无浪也无烟;我这楚客思念中丞,心绪更加渺远。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汉口斜映着夕阳,飞鸟都纷纷归巢;洞庭湖的秋水,烟波浩渺远接蓝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独树一作:独戍)
(独树一作:“戍”)汉阳城后的山岭,传来悲凉的号角;滨临江边的独树旁,夜里泊着孤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当年贾谊上书文帝,全是忧心汉室;他却被贬谪居长沙,古今谁不衰怜!
分享 拼 译 注
迢递太行路,自古称险恶。千骑俨欲前,群峰望如削。
火云从中出,仰视飞鸟落。汗马卧高原,危旌倚长薄。
暂无
清风竟不至,赤日方煎铄。石枯山木燋,鳞穷水泉涸。
暂无
九重今旰食,万里传明略。诸将候轩车,元凶愁鼎镬。
暂无
何劳短兵接,自有长缨缚。通越事岂难,渡泸功未博。
暂无
朝辞羊肠阪,夕望贝丘郭。漳水斜绕营,常山遥入幕。
暂无
永怀姑苏下,遥寄建安作。白雪和难成,沧波意空托。
暂无
陈琳书记好,王粲从军乐。早晚归汉廷,随公上麟阁。
暂无
分享 拼
世事终成梦,生涯欲半过。白云心已矣,沧海意如何。
藜杖全吾道,榴花养太和。春风骑马醉,江月钓鱼歌。
暂无
散帙看虫蠹,开门见雀罗。远山终日在,芳草傍人多。
暂无
吏体庄生傲,方言楚俗讹。屈平君莫吊,肠断洞庭波。
暂无
分享 拼
何事浮溟渤,元戎弃莫邪。渔竿吾道在,鸥鸟世情赊。
玄发他乡换,沧洲此路遐。溯沿随桂楫,醒醉任松华。
暂无
离别谁堪道,艰危更可嗟。兵锋摇海内,王命隔天涯。
暂无
钟漏移长乐,衣冠接永嘉。还当拂氛祲,那复卧云霞。
暂无
溪路漫冈转,夕阳归鸟斜。万艘江县郭,一树海人家。
暂无
挥袂看朱绂,扬帆指白沙。春风独回首,愁思极如麻。
暂无
分享 拼
宋侯人之秀,独步南曹吏。世上无此才,天生一公器。
尚甘黄绶屈,未适青云意。洞澈万顷陂,昂藏千里骥。
暂无
从宦闻苦节,应物推高谊。薄俸不自资,倾家共人费。
暂无
顾予倦栖托,终日忧穷匮。开口即有求,私心岂无愧。
暂无
幸逢东道主,因辍西征骑。对话堪息机,披文欲忘味。
暂无
壶觞招过客,几案无留事。绿树映层城,苍苔覆闲地。
暂无
一言重然诺,累夕陪宴慰。何意秋风来,飒然动归思。
暂无
留欢殊自惬,去念能为累。草色愁别时,槐花落行次。
暂无
临期仍把手,此会良不易。他日琼树枝,相思劳梦寐。
暂无
分享 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