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秋望》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分享

长安秋望 诗词大意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

  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南山是具体有形的个别事物,而“秋色”却是抽象虚泛的,是许多带有秋天景物特点的具体事物的集合与概括,二者似乎不好比拟。而此诗却别出心裁地用南山衬托秋色。秋色是很难描写的,它存在于秋天的所有景物里,而且不同的作者对秋色有不同的观赏角度和感受,有的取其凄清萧瑟,有的取其明净澄洁,有的取其高远寥廓。这首诗的作者显然偏于欣赏秋色之高远无极,这是从前两句的描写中可以明显看出的。但秋之“高”却很难形容尽致(在这一点上,和写秋之“凄”、之“清”很不相同),特别是它那种高远无极的气势更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在这种情况下,以实托虚便成为有效的艺术手段。具体有形的南山,衬托出了抽象虚泛的秋色,诗人通过“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的诗句,不但能具体地表现出“秋色”之“高”,而且写出了它的气势、精神和性格。

  这首诗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写出长安高秋景色的同时写出了诗人的精神性格。它更接近于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特别是诗的末句,赋予南山与秋色一种峻拔向上的动态,这就更鲜明地表现出了诗人的性格气质,也使全诗在跃动的气势中结束,留下了充分的想象余地。

  晚唐诗往往流于柔媚绮艳,缺乏清刚遒健的骨格。这首五言短章却写得意境高远,气势健举,和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有神合之处,尽管在雄浑壮丽、自然和谐方面还不免略逊一筹。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秋望:在秋天远望。

倚:靠着,倚立。霜树:指深秋时节的树。外:之外。指楼比“霜树”高。

镜天: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的天空。无一毫:没有一丝云彩。

南山:指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南。秋色:晴高气爽的天空。

气势:气概。喻终南山有与天宇比高低的气概。

  此诗作年难确定,以大中四年(850)杜牧在长安,且多咏长安景色,故应是诗人晚年居住在长安所作。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



参考资料:

1、吴在庆.杜牧诗文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184

杜牧的诗词欣赏

《送薛种游湖南》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怜君片云思,一棹去潇湘。

暂无


分享

《赠渔父》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芦花深泽静垂纶,月夕烟朝几十春。

在芦花丛中,深泽之滨,一位老者在静静地垂钓,这位垂钓的老人已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烟朝月夕。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说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几十年来未遇到过屈原这样的独醒之人。


分享

《蛮中醉(一作张籍诗)》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

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

暂无


分享

《醉题》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金镊洗霜鬓,银觥敌露桃。醉头扶不起,三丈日还高。


分享

《丹水》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何事苦萦回,离肠不自裁。恨身随梦去,春态逐云来。

沈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暂无


分享

《初冬夜饮》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我像淮阳太守汲黯经常卧病,偶而喝杯酒解忧愁,客居异乡衣袖上结满清霜,只有与灯烛作伴。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阑干。

台阶下的积雪像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明年又有谁在此凭依栏杆?


分享

《石池》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通竹引泉脉,泓澄深石盆。惊鱼翻藻叶,浴鸟上松根。

残月留山影,高风耗水痕。谁家洗秋药,来往自开门。

暂无


分享

《贵游》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朝回珮马草萋萋,年少恩深卫霍齐。斧钺旧威龙塞北,

池台新赐凤城西。门通碧树开金锁,楼对青山倚玉梯。

暂无

南陌行人尽回首,笙歌一曲暮云低。

暂无


分享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谁怜贱子启穷途,太守封来酒一壶。攻破是非浑似梦,

削平身世有如无。醺醺若借嵇康懒,兀兀仍添宁武愚。

暂无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暂无


分享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唐代 杜牧杜牧 唐代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中一作:衷)

多少感慨从内心涌上不能自已,一声画角夕阳照在楼头。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对着碧山整日思念无尽,到哪年愁恨可与芳草一同罢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睫毛就在眼前却总是看不见,大道本非身外还去何处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有谁能够比得上你张公子,以上千首诗篇蔑视那万户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