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落》

唐代 杨炯杨炯 唐代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暂无

逐:追逐,更随。


分享

梅花落 诗词大意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赏梅来表现了她对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战争的长久,亲人无音信。读者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关战争的时间之长,守疆的重要性。此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前四句咏物,后四句写人。首联的梅花引出了尾联中对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则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诗味醇厚,形象逼真。


  • 诗词译文

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可是,一旦到了春天,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却纷纷随风飘落净尽,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叹息声。

③君:指上句\"偏为梅咨嗟\"的诗人。

④其:指梅花。作花:开花。作实:结实。其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梅花。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梅花(纵使在艰难日子显示出抗霜抗露的特质)一旦遇到了春风春日,就赶紧摇荡著腰肢去谄媚它们了。徒有抗寒霜的外表,却没有抗寒霜的本质。

⑥霜华:即前句 \"霜中能作花\" 的简称。

⑦霜质:本指梅花的抗寒能力,借喻抵抗艰难恶劣环境的本质。

杨炯的诗词欣赏

《夜送赵纵》

唐代 杨炯杨炯 唐代

赵氏连城璧,由来天下传。

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自古来天底下人人称赞。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

今晚上送你回赵州故乡,空中月明如水洒满前川。


分享

《和骞右丞省中暮望》

唐代 杨炯杨炯 唐代

故事閒台阁,仙门蔼已深。旧章窥复道,云幌肃重阴。

玄律葭灰变,青阳斗柄临。年光摇树色,春气绕兰心。

暂无

风响高窗度,流痕曲岸侵。天门总枢辖,人镜辨衣簪。

暂无

日暮南宫静,瑶华振雅音。

暂无


分享

《从军行》

唐代 杨炯杨炯 唐代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烽火照耀京都长安,不平之气油然而生。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辞别皇宫,将军手执兵符而去;围敌攻城,精锐骑兵勇猛异常。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大雪纷飞,军旗黯然失色;狂风怒吼,夹杂咚咚战鼓。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暂无


分享

《巫峡》

唐代 杨炯杨炯 唐代

三峡七百里,惟言巫峡长。

重岩窅不极,叠嶂凌苍苍。

暂无

绝壁横天险,莓苔烂锦章。

暂无

入夜分明见,无风波浪狂。

暂无

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伤!

暂无

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吕梁。

暂无

美人今何在?灵芝徒自芳。

暂无

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

暂无


分享

《战城南》

唐代 杨炯杨炯 唐代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暂无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暂无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暂无


分享

《梅花落》

唐代 杨炯杨炯 唐代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暂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