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潇水奔腾出九疑,临源湘水逶迤行。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二水会合空旷处,水清流缓波涛平。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

江岸高馆耸云霄,更有危楼倚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雨后初晴天色朗,纤云舒卷碧空尽。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秋高气爽日正中,江天一色无纤尘。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才闻渔父低声唱,忽听羁鸿哀声鸣。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见此胜景岂不乐?难以自制思绪分。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登高欲遣杂念去,更招思念故乡情。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无心游玩驾舟返,小舟徘徊人迟疑。

浚:此处指水深。临源:山名。

泓澄:水清而广。停风雷:谓波平涛息,水流转缓。

轩霞表:高耸于云霄之外。轩,飞貌。

澄霁:天色清朗。

杳杳:远貌。

豫:欢乐。裁:自制。

远念: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驶:快速行进。沿洄:顺流而下曰沿,逆水而上曰洄。


分享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诗词大意

  这是一首写景诗,状写山川之美,乃是柳宗元的拿手好戏。汪森在《韩柳诗选》中曾说:“柳州于山水文字最有会心,幽细淡远,实兼陶谢之胜。”近代藤元粹在《柳柳州诗集》卷三中评论此诗时则说得更具体:“开旷之景,叙来如见,宛然一幅活画。”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柳宗元是怎样描绘这幅“活画”的。诗人先写远景:潇湘二水的发源地,但江流一缓一急,一蜿蜒而来,一直奔而至,一幅颇具特色的远景江流图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接下来,诗人便仔细描摹二水会合口的胜景。先看水面,空旷开阔,碧水连天,波涛不惊,水的动景反而变成了静景;而两岸危楼高耸,则又化静为动,让人看来怵目惊心;顺着危楼再往上看,一幅蓝天白云的美妙景观便呈现眼前,那雨后初晴的灿灿阳光,那悠悠飘过的缕缕白云,好一幅秋高气爽的绝妙佳境,而且是水天一色,绝无纤尘,这简直就是一个神仙世界,不染半点世俗的浊气。读到这里,免不了心驰神往,诗人身处如此仙境,就更当飘飘欲仙了。然而且慢,立即便有世俗的浊气传来:因为有了“羁鸿”的哀鸣作陪衬,“渔父”之“吟”便也有了悲音,这悲音其实并非来自渔父之口,而是发自诗人的心底,由“羁鸿”的哀鸣,诗人不能不想到自己被贬他乡羁留穷乡僻壤的痛楚,因而再美妙的景色也不属于他,这景色不仅不能使他愉快起来,相反,他越想借它来排遣乡思,乡思反而越来越浓。仙人的佳境他已没有心思欣赏,只好驾舟回程。然而,回程之路又在哪里呢?作为被贬之人,他又不能不想到自己只能“羁留”于此的处境:故乡不能去,有家不能归。他所能回的“家”,与“羁所”同名,与“监狱”无异,他又何必急急忙忙地回到那“监狱”中呢?更为可怕的是,不回到那“监狱”他便无处可去,无法抉择的两难处境,更增添了诗人的愁苦,小舟漂泊于宽阔的江面,徘徊不前,虽是风平浪静,也给人岌岌可危之感,这不是小舟的危急,而是诗人心境的危急。


  • 诗词译文

潇水奔腾出九疑,临源湘水逶迤行。

二水会合空旷处,水清流缓波涛平。

江岸高馆耸云霄,更有危楼倚山隈。

雨后初晴天色朗,纤云舒卷碧空尽。

秋高气爽日正中,江天一色无纤尘。

才闻渔父低声唱,忽听羁鸿哀声鸣。

见此胜景岂不乐?难以自制思绪分。

登高欲遣杂念去,更招思念故乡情。

无心游玩驾舟返,小舟徘徊人迟疑。

浚:此处指水深。

临源:山名,《百家注柳集》云:“九疑、临源,潇湘所出。”

泓澄:水清而广。停风雷:谓波平涛息,水流转缓。

轩霞表:高耸于云霄之外。轩,飞貌。

澄霁:天色清朗。

杳杳:远貌。

豫:欢乐。

裁:自制。

远念:对远方故乡的思念。

驶:快速行进。

沿洄:顺流而下曰沿,逆水而上曰洄。

柳宗元的诗词欣赏

《零陵春望》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平野春草绿,晓莺啼远林。

平坦空旷的原野上,春天的芳草满是绿意,早晨的莺鸟在远方的树林间啼鸣。

日晴潇湘渚,云断岣嵝岑。

阳光晴和,洒落在潇水与湘水的岸边沙洲,云朵断续不接,飘扬在岣嵝山的小峰上。

仙驾不可望,世途非所任。

得道成仙是无从盼望的,世间也非我所能承受的居处。

凝情空景慕,万里苍梧阴。

沉思凝神也只能空自仰慕,那万里之外,卒于苍梧之野的舜帝英灵。


分享

《送薛存义序》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载肉于俎,崇酒於觞,追而送之江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河东人薛存义将要启程,我准备把肉放在盘子里,把酒斟满酒杯,追赶进而送到江边,请他喝,请他吃,并且告诉说:“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职责吗?(他们是)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来役使老百姓的。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亩收入的十分一来雇佣官吏,目的是让官吏为自己主持公道。现在自己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俸禄却不认真给他们办事,普天之下到处都是。哪里只是不认真?而且还要贪污、敲诈等行径。假若雇一个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报酬,不认真替你干活,而且还盗窃你的财物,那么你必然很恼怒进而赶走、处罚他。现在的官吏大多是像这样的,而百姓却不敢尽情地把愤怒发泄出来并责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情势不同啊。地位情况不同而道理一样,对我们的老百姓该怎么办?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吗?”

  存义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讼者平,赋者均,老弱无怀诈暴憎。其为不虚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审矣。

  薛存义代理零陵县令两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还在考虑问题,辛勤用力而耗费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处理,缴纳赋税的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没有内怀欺诈或外露憎恶的,他的行为的确没有白拿俸禄了,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无误。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于其往也,故赏以酒肉而重之以辞。

  我低贱并且被贬谪。不能在官员的评议中参与什么评议,在他临行的时候,因此,赠给酒肉而再加上这些赠言。


分享

《重别梦得》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二十年来历经沧桑患难相同,今天忽然歧路分别各自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如果皇恩浩荡允许回家种地,晚年就日夕相处做邻居老翁。


分享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分享

《长沙驿前南楼感旧》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与品德高尚的你相别,如今已有三十个春秋。

今来数行泪,独上驿南楼。

今天我独自登临故地,形影孤单,物是人非,禁不住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分享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只期达到明道志,不求富贵怕偷生。

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今久淡忘曾上奏,更笑求仙学道人。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才贬永州司马时,食宿不安心担惊。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先怕横遭世人议,后恐帝王赐死刑。

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

担心今随岁月去,闲散无事少应承。

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畅游山水本所爱,排遣郁闷舒我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

幽静石角信步至,远村长乌得空行。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茂林遮断石磴路,穿林突现平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远望但见行人少,时闻田鹳三两声。

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风吹竹低远水现,傲霜稻海与山平。

稍与人事间,益知身世轻。

参与人间俗世事,更知小我身世轻。

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为农确有真欢乐,居官满篇虚荣心。

乔木余故国,愿言果丹诚。

朝中不乏栋梁材,但愿为国献忠诚。

四支反田亩,释志东皋耕。

我欲弃官归田园,躬耕东皋慰平生。


分享

《汨罗遇风》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象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分享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越绝孤城千万峰,空斋不语坐高舂。

地处越绝之境的柳州,只见山峰万千,连绵不断。我整日坐在空荡荡的书屋,沉默不语,愁绪难奈。

印文生绿经旬合,砚匣留尘尽日封。

那官印经久不用已生绿霉,砚盒也久不磨墨被尘土遮盖。

梅岭寒烟藏翡翠,桂江秋水露鰅鳙。

遥望韶州方面的梅岭,如藏在烟雾之中的翡翠,近看秋日的柳州河水,偶尔可见怪鱼鰅鳙浮上来。

丈人本自忘机事,为想年来憔悴容。

老朋友啊,千万不要任性为人行事,而忘掉了机巧权变,想想我如此凄然寂寞,当以为戒。


分享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如果打算在城邑营造幽谷、峭壁和深池,那就必须运载山石,开凿山涧沟壑,逾越险阻,耗尽人力,才可能办到。可是要想有那种天造地设的景致,则不能做到。而不必耗费民力,顺应地形,且能保持天然之美,这种在过去很难办到的事情,如今在这里出现了。

  永州实惟九疑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永州在九嶷山麓,最初在这里测量规划的人,也曾环绕着山麓建起了城市。这里有山石,却被茂密的草丛遮蔽着;这里有清泉,却埋藏在污泥之下,成了毒蛇盘踞,狸鼠出没有地方。嘉树和恶木,鲜花与毒草,混杂一处,竞相疯长。因此被称为荒凉的地方。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余。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形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韦公来到永州,过了一个月,州政大治,没有多少事情。望着这块土地,感到它很不平常,才让人铲除荒草,挖去污泥。铲下来的草堆积如山,疏通后的泉水晶莹清澈。烧掉了杂草,疏通了清泉,奇特的景致层出不穷。清秀和污浊分开了,美景代替了荒凉。看那树木,则清秀挺拔,枝叶舒展;看那湖水,则微波荡漾,曲折萦回。怪石森然繁密,环绕四周。有的排列成行,有的如同跪拜,有的站立,有的卧倒。石洞曲折幽深,石山突兀高耸。于是在此建造厅堂,作为观赏游玩的地方。所有的怪石无不适应地形地势,献技于堂庑之下。新堂的外边,高原和山连接,林木覆盖的山脚悬崖,穿插交错,或隐或现。绿色的原野从近处伸向远方,跟碧蓝的天空连成了一体。这一切,都汇集在门楼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

  新堂盖好后,使君便邀请客人前来参观,接着又设宴娱乐。有的边赞誉,边祝贺说:“看到您修建这新堂,便知道您的心志。您随着地势开辟出胜景,难道不就是想顺着当地的风俗来形成教化吗?您铲除恶木毒草而保留嘉树鲜花,难道不就是想铲除凶暴而保护仁者吗?您挖除污泥而使清泉流淌,难道不就是想除去贪污而提倡廉洁吗?您登临高处而纵目远望,难道不就是想让每个家庭都安定和富饶吗?既然这样,那么建这个新堂难道仅仅是为了草木土石清泉流水怡人心意,或是为了观赏山峦、原野和树林的景色吗?该是希望继使君后治理这个州的人,能够通过这件小事,懂得治民的大道理啊。”宗元请求把这篇记文镌刻在石板上,嵌在墙里,编入书中,作为刺史的楷模法式。  


分享

《禅堂》

唐代 柳宗元柳宗元 唐代

发地结菁茆,团团抱虚白。

选择吉地用青茅盖成禅堂,青山团团围住虚白的建筑。

山花落幽户,中有忘机客。

山花飘落在幽静的门前,忘机的禅客在禅堂端坐。

涉有本非取,照空不待析。

涉及了有并非有意去取得,观照于空也不用去解析。

万籁俱缘生,窅然喧中寂。

天地万籁都有缘而生,喧闹当中也有深深的沉寂。

心境本同如,鸟飞无遗迹。

心与物境本同一而无区别,正像鸟飞不留任何痕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