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有“自感”,才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乐妓大多都有一本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闇:àn,黯淡)三字,已能使读者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让读者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正是《琵琶行》中“冰泉冷涩弦疑绝,凌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
但值得读者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像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来一个铺陈始末。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特别重要。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貌。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乎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
跳胡旋舞的舞女,心随着曲调的旋律,手随着鼓点舞动。
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飖转蓬舞。
鼓乐声中舞动双袖,象雪花空中飘摇,象蓬草迎风飞舞,连飞奔的车轮都觉得比她缓慢,连急速的旋风也逊色了。
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
左旋右转不知疲倦,千圈万周还在转个不停。
人间物类无可比,奔车轮缓旋风迟。
世上万物都无可比拟,她的旋转比飞转的车轮和疾风还要快。
曲终再拜谢天子,天子为之微启齿。
一曲终了拜谢天子,天子开口褒奖。
胡旋女,出康居,徒劳东来万里余。
胡旋女出自西域的康居国,千辛万苦从千万里外来到中原。
中原自有胡旋者,斗妙争能尔不如。
从此中原有了胡旋舞,中原舞者争奇斗艳甚至超过胡旋女。
天宝季年时欲变,臣妾人人学圜转。
天宝末年纲纪败坏大臣和女子都学这种飞快旋转的胡旋舞。
中有太真外禄山,二人最道能胡旋。
其中宫中的杨贵妃和外镇安禄山,两人的胡旋舞跳得最出色。
梨花园中册作妃,金鸡障下养为儿。
杨贵妃因善歌舞受宠,在宫中乐部梨园内册封为贵妃。安禄山则在宫中画金鸡为饰的坐障前被杨贵妃收为义子。
禄山胡旋迷君眼,兵过黄河疑未反。
安禄山用胡旋舞迷惑了玄宗的眼睛,让他分不清是非。以至叛军度过了黄河他还不信安禄山已反叛。
贵妃胡旋惑君心,死弃马嵬念更深。
杨玉环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玄宗无奈,只得下令38岁的杨贵妃自缢。玄宗迫于无奈赐死杨贵妃后对她思念更深。
从兹地轴天维转,五十年来制不禁。
从这以后国家发生天翻地覆变化,五十年来胡旋舞却一直延续下去。
胡旋女,莫空舞,数唱此歌悟明主。
胡旋女,请不要一味地跳胡旋舞,把我这首歌唱给贤明的君主听让他领悟。
分享 拼 译 注
午后郊园静,晴来景物新。雨添山气色,风借水精神。
永日若为度,独游何所亲。仙禽狎君子,芳树倚佳人。
暂无
蚁斗王争肉,蜗移舍逐身。蝶双知伉俪,蜂分见君臣。
暂无
蠢蠕形虽小,逍遥性即均。不知鹏与鷃,相去几微尘。
暂无
分享 拼
凉风起禁掖,新月生宫沼。夜半秋暗来,万年枝袅袅。
炎凉递时节,钟鼓交昏晓。遇圣惜年衰,报恩愁力小。
暂无
素餐无补益,朱绶虚缠绕。冠盖栖野云,稻粱养山鸟。
暂无
量能私自省,所得已非少。五品不为贱,五十不为夭。
暂无
若无知足心,贪求何日了。
暂无
分享 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