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梁行》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

古城长满了荆棘杂草,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气象之中。我骑马来到这古城前,目睹荒芜的景象,不由愁思满怀,难以自已。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魏王的宫室、庙观都长满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宾客们都随着灰尘一去了无痕迹。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想当年在雄伟的都城的朝市上,华贵的车骑华光四射,高雅的乐声悠扬此起彼伏。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精锐的军队,规模达三十万之多,国土上营寨连绵,相接千里之遥。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全盛的那段时光对于永恒的历史来说不过的短暂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说,连当年那些楼台、湖池都早已不复存在了。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天色已晚,草木凋零,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为人所传颂,路过的行人都还能认出经过夷门的道路。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

那些身佩白璧腰缠黄金食封万户的侯爵,以及手持宝刀跨着骏马的战将,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当年发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凉旧事已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湮没无闻了,谁还能深究个中缘由呢?往来其中的人们也只能看见那流水从容东流而去,也许它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暂无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暂无

莽苍:一作“苍茫”。饶:多。荆榛:泛指丛生的荆棘杂草。

魏王宫观:古大梁在战国时是魏国都城。观:一作“馆”,一作“殿”。禾黍:语见《诗经·国风·王风·黍离》。信陵: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封号信陵君。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朝市:朝廷街市。轩车:有帷幕且前顶较高的车。歌钟:富贵人家的音乐歌舞。

军容:军队的规模装备。国步:指国土面积。营:一作“衡”。一:一作“五”。全盛须臾(yú)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论:言说。高台曲池:泛指楼台湖池。

遗墟:荒废的城市建筑。迹:一作“窟”。

摇落:凋零。

朱亥: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朱亥本为屠夫,后为信陵君击杀晋鄙,夺兵抗秦救赵,是战国时著名的侠士。夷门:魏大梁城东门。


分享

古大梁行 诗词大意

  全诗二十句,四句一转韵,分为五个自然段落。全诗的重点是在写当时古都的荒凉,因此第一段就着力描写了作者驱马荒城所见的景象:在缓辔徐行中,只见满城一片荆棘,莽莽苍苍,昔日巍峨壮丽的魏王宫观如今长满了禾黍,曾经威震诸侯的信陵君和他的三千食客,也已烟消云散,化作满地灰尘。这一段起得苍劲有力,它以形象的笔墨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荒城图,首先给读者以满目凄凉的强烈印象,起了笼罩全篇、奠定基调的作用。这一段虽然是描绘驱马所见,是在说“今”,但其中的“魏王宫观”“信陵宾客”已暗中寓“昔”,在今昔对比中,眼前的所见更为突出。第二段是对往昔的追忆,与第一段形成对比:在雄都朝市中,轩车驰骤,歌钟四起,一片繁华景象;而军队有三十万之众,国家方圆千里,国势堪称强盛。这一对比,使第一段的形象有了深厚的背景,并且格外鲜明。第三段一方面反接第二段,同时回应第一段,从对往昔的追忆,又回到眼前的景象:那高敞的舞榭歌台和曲折的池沼,已荡然无存,在断壁颓垣中,只见狐狸奔窜,草木黄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这与第二段的热闹繁华恰成对比,而且“高台曲池”,自身也有对比。第四段紧承第三段,同时也以“摇落”“秋草”等字面遥接第一段,好像是在写此时情况:游侠之士口里,还在传说着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壮士朱亥的大名;路上的行人,还可辨认出向信陵君荐举朱亥的老者侯嬴居住过的大梁东门的道路。实际上,这也是对往昔的追忆,形成物是人非的对比。最后一段,作者从朱亥、侯嬴联想到曾经得到赵王赏赐白璧黄金,骑骏马、佩宝刀,后来终于困于大梁的虞卿,如今也已成为难以追思的过客了,只有汴水一直在默默地向东流去。这些从前的人事,与此时古城的颓败荒凉,也形成强烈对比。全诗的今昔对比,在章法上,曲折而有变化,但又井井有条,一脉贯通,通过这种反复交错的对比,使无限兴亡之感,从字里行间沛然涌出,震动着读者的心灵。

  诗人善于寓感慨于写景之中,情景高度融合,使兴亡之叹和身世之感,从鲜明的形象中自然流出。第一段用“驱马荒城愁杀人”来抒发自己初进大梁时的惊愕、感叹之情,而景物方面则以满城的“荆榛”“禾黍”“灰尘”来烘托,使感叹显得极为自然。“愁杀人”三字,既体现出诗人无限慨然之思,又使古城倍显荒凉,情景相生,收到了强烈的效果,全篇的怅惘凄凉之情,也由此衍生而出。第三段中“全盛须臾哪可论”一句,前有“忆昨”一段作铺垫,后有“遗墟”“古地”作反衬,情感就自然跳脱而出。而第四段“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二句,则是全诗感情的高峰突起之处。诗人面对荒城,在暮天摇落之际,顿生宋玉之悲,兼感朱亥、侯嬴之豪情壮举,一腔无可寄托的豪荡、愤懑之情,不能自制,于是“抚剑悲歌”,那悲壮苍凉的歌声,在古城中回荡,愈发显得悲凉感人。特别是末段最后两句,“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有总结全篇的作用,感情极为广远、深沉。作者伫立在秋水漫漫的汴河之滨,眼见“逝者如斯”,各种愁思;一起涌至。这其中,有对往古的怀想和凭吊,也有对自己年华逝去而一事无成的嗟叹,更有对于国家局势的深情的关切。诗人将难以诉述的复杂情怀,都倾注在一江流水之中,使得感慨更为深沉,意味更为悠长,而在质实的描写之中,最后宕开一笔,也显得极为空灵。那激荡胸怀的感情,与景物相融合,收到了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外,在音韵对偶上,全诗四句一转韵,第一、三、五段为平声韵,第二、四段为仄声韵,平仄相间,形成起伏跌宕,顿挫回环之感。句子以散行为主,但除第五段外,其余每段都是散偶相间,即每段开始二句为散行,后两句为对偶。这样,“隔联间以对仗,壁垒森严”(《唐贤三昧集笺注》卷下,黄培芳评),“按节安歌,步武严整,无一往奔轶之习”(《唐风定》卷九,邢昉批)。这些都更有利于表现诗中那种豪健挺举、深沉悲凉的兴亡之叹。


  • 诗词译文
  • 创作背景

古城长满了荆棘杂草,笼罩在一片苍茫的气象之中。我骑马来到这古城前,目睹荒芜的景象,不由愁思满怀,难以自已。魏王的宫室、庙观都长满了禾黍,信陵君和他的宾客们都随着灰尘一去了无痕迹。想当年在雄伟的都城的朝市上,华贵的车骑华光四射,高雅的乐声悠扬此起彼伏。精锐的军队,规模达三十万之多,国土上营寨连绵,相接千里之遥。全盛的那段时光对于永恒的历史来说不过的短暂的一瞬,哪里可以言说,连当年那些楼台、湖池都早已不复存在了。断壁残垣间只有狐狸跑过的痕迹,古旧的土地上只留下几许昔日草木的枯根。天色已晚,草木凋零,目睹此情此景,不由手把长剑,悲极而歌。侠客朱亥的威名至今为人所传颂,路过的行人都还能认出经过夷门的道路。那些身佩白璧腰缠黄金食封万户的侯爵,以及手持宝刀跨着骏马的战将,早已埋葬在了山丘之中。当年发生在古大梁城里的凄凉旧事已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湮没无闻了,谁还能深究个中缘由呢?往来其中的人们也只能看见那流水从容东流而去,也许它就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大梁:今河南开封。

莽苍:一作“苍茫”。饶:多。荆榛:泛指丛生的荆棘杂草。

魏王宫观:古大梁在战国时是魏国都城。观:一作“馆”,一作“殿”。禾黍:语见《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信陵:战国时魏国公子无忌,封号信陵君。

朝市:朝廷街市。

轩车:有帷幕且前顶较高的车。歌钟:富贵人家的音乐歌舞。

军容:军队的规模装备。

国步:指国土面积。营:一作“衡”。一:一作“五”。

论:言说。

高台曲池泛指楼台湖池。

遗墟:荒废的城市建筑。迹:一作“窟”。

摇落:凋零。

朱亥: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载,朱亥本为屠夫,后为信陵君击杀晋鄙,夺兵抗秦救赵,是战国时著名的侠士。

夷门:魏大梁城东门。

  此诗是高适与李白、杜甫一起游历大梁古城时所作。据《新唐书·杜甫传》:“尝从(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醋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此事在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高适此诗作于当年,时四十岁。


高适的诗词欣赏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传君昨夜怅然悲,独坐新斋木落时。逸气旧来凌燕雀,

高才何得混妍媸。迹留黄绶人多叹,心在青云世莫知。

暂无

不是鬼神无正直,从来州县有瑕疵。

暂无


分享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飘泊怀书客,迟回此路隅。问津惊弃置,投刺忽踟蹰。

方伯恩弥重,苍生咏已苏。郡称廉叔度,朝议管夷吾。

暂无

乃继三台侧,仍将四岳俱。江山澄气象,崖谷倚冰壶。

暂无

诏宠金门策,官荣叶县凫。擢才登粉署,飞步蹑云衢。

暂无

起草征调墨,焚香即宴娱。光华扬盛矣,霄汉在兹乎。

暂无

隐轸推公望,逶迤协帝俞。轩车辞魏阙,旌节副幽都。

暂无

始佩仙郎印,俄兼太守符。尤多蜀郡理,更得颍川谟。

暂无

城邑推雄镇,山川列简图。旧燕当绝漠,全赵对平芜。

暂无

旷野何弥漫,长亭复郁纡。始泉遗俗近,活水战场无。

暂无

月换思乡陌,星回记斗枢。岁容归万象,和气发鸿炉。

暂无

沦落而谁遇,栖遑有是夫。不才羞拥肿,干禄谢侏儒。

暂无

契阔惭行迈,羁离忆友于。田园同季子,储蓄异陶朱。

暂无

方欲呈高义,吹嘘揖大巫。永怀吐肝胆,犹惮阻荣枯。

暂无

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从来贵缝掖,应是念穷途。

暂无


分享

《武威同诸公过杨七山人,得藤字》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幕府日多暇,田家岁复登。相知恨不早,乘兴乃无恒。

穷巷在乔木,深斋垂古藤。边城唯有醉,此外更何能。

暂无


分享

《留上李右相(一作奉赠李右相林甫)》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风俗登淳古,君臣挹大庭。深沉谋九德,密勿契千龄。

独立调元气,清心豁窅冥。本枝连帝系,长策冠生灵。

暂无

傅说明殷道,萧何律汉刑。钧衡持国柄,柱石总朝经。

暂无

隐轸江山藻,氛氲鼎鼐铭。兴中皆白雪,身外即丹青。

暂无

江海呼穷鸟,诗书问聚萤。吹嘘成羽翼,提握动芳馨。

暂无

倚伏悲还笑,栖迟醉复醒。恩荣初就列,含育忝宵形。

暂无

有窃丘山惠,无时枕席宁。壮心瞻落景,生事感浮萍。

暂无

莫以才难用,终期善易听。未为门下客,徒谢少微星。

暂无


分享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落日登临处,悠然意不穷。佛因初地识,人觉四天空。

来雁清霜后,孤帆远树中。裴回伤寓目,萧索对寒风。

暂无


分享

《塞上听吹笛》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冰雪融尽,入侵的胡兵已经悄然返还。月光皎洁,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曲》飘向何处?它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分享

《送李侍御赴安西》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作为行客面对着飞蓬,手持金鞭指挥着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功名在万里之外,心声在一杯之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虏障在燕支之北,长安在太白之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离别时不要难过,看取宝刀称雄。


分享

《送蹇秀才赴临洮》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

怅望一日千里,如今头上有了白发。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

还想奔赴阳谷,不嫌陇山山高。

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

倚马可见纸笔,随身只带宝刀。

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预料你终能自致高位,建功立业的地方就在临洮。


分享

《苦雪四首·其二》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惠连发清兴,袁安念高卧。

大雪之时,谢惠连曾有清逸的兴致,而袁安也曾恬然高枕而卧。

余故非斯人,为性兼懒惰。

我本来就不像他们那样的人,更何况我的性情又是这样懒惰。

赖兹尊中酒,终日聊自过。

全凭着那杯中的美酒,整天姑且这么孤独地度过吧。


分享

《效古赠崔二》

唐代 高适高适 唐代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寒冬十月我徘徊在河洲之上,一眼看去便想回家乡。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猛烈的风暴带来了严寒,雨雪飘飘天地为之无光。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我们今天为了什么?浩渺地不知走向何方。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遥想那当道的执政,一个个地位显赫名声远扬。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他们高远地像坐在云端,哪里还能沦落困顿。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款待宾客演奏着流行音乐,门前的马车排得老长。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美人像盛开的芙蓉,狭室里散发出兰麝的芬芳。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金色的火炉里燃着兽炭,宾主间谈笑风生得意洋洋。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有谁知道在广大的平民中,我等是如此枯槁模样。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我惭愧没有经世济民的谋略,甘愿长久地被弃置闲放。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您有经营天下的才能,为什么也还是那么憔悴忧伤!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长歌反添胸中愤懑,对酒不醉烦恼怎忘。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穷达自有命运,请您切莫独自泪下成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