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文化历史 刘璋做错了哪三件事情,导致心腹谋士皆弃他而去?

刘璋做错了哪三件事情,导致心腹谋士皆弃他而去?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益州牧”刘璋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何他麾下的心腹谋士皆弃他而去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214年,汉末军阀强人刘备统兵包围了成都城,益州牧刘璋见大势已去,又不忍成都的老百姓遭受战火杀戮的“茶毒”,便带着下属,打开城门,向刘备投降。

  战后,刘备为了安抚刘璋,将其迁往公安,并将刘璋作为益州牧师拥有的财物全部归还于他,使得刘璋这份汉末军阀人物能够体面的“退场”。

  《后汉书》: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有精兵三万人,谷支一年,吏民咸欲拒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岁,无恩德以加百姓,而攻战三载,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群下莫不流涕。备迁璋于公安,归其财宝,后以病卒。

  刘璋是汉室宗亲,其父是汉末军阀人物刘焉,刘璋和其父亲刘焉差距不小,是一个见识短,性格懦弱,没有主见之人。

image.png

  刘焉病逝后不久,刘璋承袭了益州牧,当时益州官吏赵韪见刘璋年轻,缺乏威信谋略,便在巴中收买人心,聚拢兵勇,发动叛乱,而刘璋面对这样的局面,却束手无策,只能够听天由命。

  就在这危难之际,刘璋父亲刘焉生前收容的荆州、三辅流民建立的“东州兵”力挽狂澜,才使得这场兵变危机被平息了下去。

  但是这次兵变危机结束后没多久,先前依附于刘焉的张鲁见刘焉已死,便拥兵自重,割地自立,不再听从刘璋的号令,刘璋为此十分愤怒,大骂张鲁乃是一个背信弃义之徒,当即就派遣大将庞羲举益州之兵去往汉中攻打张鲁,但是张鲁在汉中经营多年,已经成势,庞羲率军前去,被张鲁内外夹击,败退而走。

  刘璋见无法击败张鲁,只能够接受张鲁割地自立的结局,与此同时,中原之地群雄逐鹿,激战正酣,而作为益州牧的刘璋选择守好自己的一幕三分地,苟且偷安,成为汉末军阀中的“中立人物”。

  我们回顾历史,就会发现益州牧刘璋麾下的心腹谋士张松,法正等人先后背叛了刘璋,为刘备所用,那么“益州牧”刘璋到底做错了什么?会令他麾下的心腹谋士皆弃他而去呢!

  笔者认为“益州牧”刘璋做错了三件事情,导致他麾下的心腹谋士皆弃他而去,这三件事情分别是:

  第一,刘璋向“国之奸贼”曹操示好,令张松,法正等心腹谋士与其离心离德。

  曹操名为朝廷丞相,实为“国之奸贼”,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之事,成为他的诟病之处,受其天下豪杰异士的唾弃。

  公元208年,刘璋派遣张松以益州使者的身份出使曹操处,张松到了曹操驻军的地方后,没有受到曹操的接待,被冷落到一边,这就使得张松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为此忿忿不平。

image.png

  本身张松就对曹操心生厌恶之心,而这一次作为益州使者他又受到了曹操的轻视,这就使得张松越发痛恨曹操这位“国之奸贼”。

  与此同时,张松对于自己的主公刘璋也并不看好,他认为刘璋向曹操这位“国之奸贼”示好,无疑就是在与虎谋皮,自寻死路,于是乎,想到这一点,张松便开始与口碑良好的刘备进行接触,最终成为刘备的内应,为刘备所用。

  《后汉书》:十三年,曹操自将征荆州,璋乃遣使致敬。操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璋因遣别驾从事张松诣操,而操不相接礼。松怀恨而还,劝璋绝曹氏,而结好刘备。璋从之。

  而法正这位谋士早就对刘璋示好曹操之事,是深恶痛绝的,他为了日后的出路,和张松达成了协议,密谋拥护刘备入益州,成为益州新主。

image.png

  第二,不听心腹幕僚相劝,刚愎自用,导致心腹谋士皆弃刘璋而去。

  益州牧刘璋在张松等人的设计之下,决定邀请同为皇室宗亲的刘备领兵来到益州之境进行驻防。

  但是这个决定刚一下发,就遭到刘璋麾下幕僚将士们的强烈反对,幕僚黄权对刘璋苦口婆心地说道:主公,刘备乃当世之豪杰,素有勇猛之名,现在您将他请入益州之地,若以上下级的关系来指挥他,恐令他十分不自在,如果将他当成与您平起平坐的宾客,那么一国不容二君,一旦刘备在益州站稳脚跟,逐渐做大,主公你的境遇就危险了啊。

  《三国志·卷四十三·蜀书十三·黄李吕马王张传第十三》: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遣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

  但是益州牧刘璋刚妄自由,根本不听,不仅派谋士法正去往益州边境迎接刘备率军入川,还将黄权外放到外地为官。

  而另一位谋士王累态度更是坚决,他为了劝醒刘璋,直接将自己倒挂在成都城的大门之上,以此来劝解刘璋勿要放刘备入川,但是刘璋不为所动,一意孤行,还是令法正引刘备大军入川。

image.png

  王累获悉消息后,气愤不已,当即选择在成都大门前自尽,以此来“明志”。

  益州牧刘璋不听人言,刚愎自用的做法,令麾下的心腹谋士与其离心离德,最终纷纷倒向了引兵入川的刘备。

  第三,刘璋头脑迂腐,拒绝良策,导致兵败成为定局。

  刘备入川后不久,他与张松密谋西川之事最终暴露,益州牧刘璋为此和刘备彻底撕破脸破,兵戎相见。

  而双方战事的初期,益州牧刘璋由于占据“地利”的优势,一直牢牢地把控着战事的主动性,当时,幕僚郑度向刘璋建议道:主公,刘备麾下兵士不多,军心不稳,后勤补给也跟不上,如果我们能够截断刘备大军的粮道,刘备必定会撤军而走,到时候,我们趁胜追击,必定能够将大败刘备大军,将其生擒。

  但是益州牧刘璋头脑迂腐,不懂变通,拒绝了这个良策,使得刘备在法正等人的帮助之下,及时解决了后勤问题,使得刘璋错失了最好的战机,被刘备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攻到了刘璋的大本营成都。

  而刘璋麾下的那些心腹幕僚们见刘璋是一个如此迂腐,不懂变通之人,纷纷选择与刘璋划清界限,不再为其出谋划策,使得刘璋最终不得不开城向刘备投降。

  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刘璋麾下的谋士接弃他而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刘璋的性格,刘璋能力一般,却不听人言,刚愎自用,导致自己兵败,成为一个受人唾弃的汉末军阀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化历史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其中哪一关最难,哪一将最厉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岭关是关羽离开许都后的第一关,把关将为孔秀,手下有五百军士。关羽没有丞相文凭,被孔秀拦住,两人战在一起。仅仅一个回合,关羽将孔秀斩于马下,干脆利索,一点也不...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叡死后10年,司马懿为何才发动高平陵之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司马懿在曹叡活着时,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安分守己。  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个皇帝,于黄初七年(226年)即位为帝,年仅24岁。他在辅政大臣曹真、司马懿、陈群、...

如果刘备从汉中出兵,能与关羽一同夹击并斩杀曹军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已威震华夏,刘备为何没有趁机灭掉曹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刘备让关羽发动战争,只是局部战争,为了配合争夺汉中。  主战场在汉中,双方主公曹操和刘备都亲自在汉中督战,为了争夺战略要地汉中,打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如刘备发动...

乐进作为追随曹操最早的外姓将领,他立下了哪些功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他是五子良将第二,为何给人的感觉寸功未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乐进追随曹操时间,早于其他外姓将领,仅次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亲大将。  初平元年(190年),曹操不满汉贼董卓废立皇帝,逃出京城洛阳,到陈留后,“...

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值得被张辽、徐晃眼红、羡慕?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为何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赏赐的,名义上是汉献帝刘协封的,含金量大。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表扬关羽斩颜良,向汉献帝刘协请封的。当时汉献帝虽然已经名存实亡,可是在名义上,还是汉...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文化历史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 如果刘备从汉中出兵,能与关羽一同夹击并斩杀曹军吗?
  • 乐进作为追随曹操最早的外姓将领,他立下了哪些功勋?
  • 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值得被张辽、徐晃眼红、羡慕?
  • 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为什么连曹芳和曹髦都比不上?
  • 赤壁之战后曹操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不再次攻打荆州?
  • 司马懿在曹操对他有所怀疑后,他是怎么打消疑虑的?
  • 刘备在出征东吴时,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与五虎上将?
  • 司马昭为何不但没有杀了刘禅,还封他为安乐县公?
  • 在曹操25个儿子中,楚王曹彪是怎么反抗司马懿的?
  • 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有什么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
  • 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那么翊军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 诸葛亮为何不同意“子午谷奇谋”?怕曹魏一方也有人想到
  • 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
  • 在曹操眼中,曹彰为什么不适合作为曹魏的继承人?
  • 刘备为什么会选择两个托孤重臣?是不信任其中一位吗?
  • 在关羽被擒时,东吴除了鲁肃之外还有谁能够为他求情?
  • 诸葛亮之所以敢率军攻打曹魏,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张飞在刘备伐吴前是什么状态?为什么会被部下杀死?
  • 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斩马谡,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三星堆的发现对中国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
  • 吕布在兖州之所以打不过曹操,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古蜀人崇拜太阳神吗?详解三星堆商铜太阳形器
  • 曹操为何亲率大军征讨马超?怕潼关丢失后失去关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