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阴晋之战的经过如何?魏国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

阴晋之战的经过如何?魏国是如何以少胜多的呢?

  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她的“几”字形河道在地图上非常特殊,今天我们要说的地方就是洛水汇入黄河那块三角形地区。这里土地肥沃自然是不必多说,最为关键的是这里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河东地区的重要枢纽,咽喉要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image.png

  黄河日出

  春秋战国时代,这一片地区被人们称为“河西地区”,也就是字面意思,黄河以西的地区。秦国自锤翻西戎之后,若是想要继续东进与六国争天下,那么河西地区是必须拿在手中。而三家分晋后,魏国被压在河东之地,必须扩展生存空间,那么河西也是第一目标。秦魏两国为了这片地区,在三百多年中你来我往。而在这一系列的战争中,对于秦国来讲最为失败和惨烈的当属阴晋之战。

  《吴子》里面有两句话,可以看得出来这场战役的经过。第一句交代背景“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第二句讲结果“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不过令人不解的是5万击败50万,如此经典的战役,其他史料均为提及。

  魏国为什么这么猛,这就要说到变法了。当时李悝在魏国主持变法,取得了巨大成果,魏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和谐稳定。在此基础上又任用吴起对军事进行改革,魏国战斗力也是直线上升。公元前409年,魏国对河西地区展开了行动,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一路上势如破竹,经过一年时间完全占领了河西地区,魏国设河西郡并让吴起担任第一任郡守。

image.png

  吴起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秦国的观念是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对于河西地区组织了多次反扑均以失败告终。前389年,秦惠公过于心急,起兵五十万欲与魏国一决雌雄。秦国所规定的兵役年龄是16到60岁且国君可以根据情况需要随时征召该范围的男子参战,我很疑惑那个年代有多少人能活到60岁,这个规定说白了就是16岁开始,国家需要你的时候就必须参战。

  秦军

  秦国大军直扑阴晋,这个地方是东西交通的战略要地,秦军也志在必得。在秦弩的火力支援下,秦军使用各种攻城器械,对阴晋发动一波又一波的冲击。不过在魏军的坚守下竟然毫无进展。魏军能在如此猛烈的攻击中坚持下来,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是在城墙上居高临下以逸待劳。第二是魏军有当时的特种部队,这就是吴起军事改革的成果。

  当时魏军有一种叫做“魏武卒”的重型步兵,每个士兵配备头盔、铠甲,有长戟和铁剑以及强弩,并且随身携带几天的口粮。这在当时仅看装备就强于普通士兵太多了,不光如此,吴起还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极大的激励。简单概括就是,有军功就有地位,有军功家属也有地位,就算战死沙场,军属也有抚恤。这样一来军民同心,拧成一股绳,志气大涨。

  秦军入侵魏国的消息传到这些士兵耳中时,他们都是自觉穿上盔甲,主动要求前往杀敌。吴起当时提出要带领五万没有立过功的士兵去打仗。武侯当然是不假思索就答应了,并额外配备了500战车和3000骑兵。战前按照国际惯例,吴起开了个动员大会:“诸吏士当从受敌车骑与徒。若车不得车,骑不得骑,徒不得徒,虽破军皆无功。”话说的很明白,各个兵种如果没有相应的缴获,就算赢了也没有军功。

  战士们听了都是摩拳擦掌,渴望上阵杀敌。等这边魏武卒赶到阴晋城下时,可能秦军还在想,终于敢出来面对面的战斗了,哪曾想到魏武卒士气高昂,看到秦军就好比看到猎物一般。反反复复冲击秦军阵地,给秦军造成极大伤亡。而秦军人数的优势在此刻仿佛成了负担一般,一人胆怯带着几十人也胆怯了。原本志在必得的秦军在此刻毫无斗志,狼狈而逃。

  这次战役给秦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秦惠公郁郁而终,两岁的嬴昌继位,不过两年后死于宫廷政变。而后秦献公继位,阴晋的失利,让东方六国都看不起秦国,魏国打秦国就想打弟弟一样。不过还好出了个秦献公,他积极改革韬光养晦,为之后的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打下了基础。

  秦国历代君王都以阴晋之战为耻辱,也许嬴政统一之后在焚书坑儒之时就强调要将阴晋之战的所有记载销毁。而《吴子》却以兵书的方式能以保存流传,不过这也是一个猜测,到底有没有阴晋之战,目前还没有定论,真相需要等待我们去寻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