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笠泽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笠泽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公元前478年(周敬王四十二年),在吴越争霸战争中,越军在笠泽击败吴军的一次著名江河进攻作战。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此战消灭了吴军的大量的有生力量,越军大破吴军。吴军“三战三北”,尸横遍野,一败涂地,吴王夫差仅仅带着少量的残兵逃入姑苏城(今江苏省苏州市)中,龟缩不出。越军取得了笠泽之战的重大胜利。公元前473年(周元王三年),姑苏被围城数年,吴军势穷力竭,“吴师自溃”、“士卒分散,城门不守”。同年(公元前473年)十一月,吴都城破,夫差逃到姑苏山一带自杀,吴亡。

  背景

  公元前544 年(吴王余祭四年,周景王元年),吴国在胜利发展中,顾虑南边的越国,很有可能乘其与楚作战期间,从背后袭击自己,于是派兵伐越,以除后顾之忧。越国抵抗力量薄弱,挡不住在江淮间富有作战经验的吴军的攻击,大批人员、财物受到吴军抢掠。公元前510年(周敬王十年,吴王阖闾五年),吴又派兵大举伐越,侵占了很多地方。公元前505年(周敬王十五年,吴王阖闾十年),吴军进入楚首邑郢城,越王允常乘虚率兵侵入吴境,逼进首邑,由于吴王紧急派兵回救,越军无所获,自行退出吴境。公元前496年(周敬王二十四年),吴王阖闾为报 9年前(公元前505年)越人侵吴之仇,乘越王允常去世,勾践新立,国内尚不稳之际,举兵伐越,吴王阖闾受重伤而死。吴王阖闾临死前嘱咐儿子夫差报仇雪耻,“必毋忘越”。夫差继立后,准备对越作战“报仇”,积极练兵讲武,勤习战射,为着提醒自己,他对门庭警卫规定,凡遇到自己进出,都要问“夫差!而(尔)忘越王之杀而(尔)父乎?”吴王则答:“唯(是)。不敢忘!”吴以3年时间完成备战,吴王即将兴师伐越报仇。然而。吴国整军备战,早已引起了越国的注意,公元前494年(周敬王二十六年),越王勾践鉴于槜李之战的胜利,决心乘吴国尚未准备就绪和发动战争之前,进攻吴国。越大夫范蠡苦口婆心地劝阻,勾践拒绝接受,征调部队,亲自统率,向吴进攻。

image.png

  越军出兵攻吴,引起吴国上下的愤恨。吴以大致准备就绪的部队应战,两军相遇于夫椒,立即展开激战。吴王夫差与重要将领伍员、伯嚭等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督励将士奋勇拼杀。由于吴军兵力强大,越军经不起吴军的攻击,将领灵姑浮、胥犴等战死,将士伤亡严重,遭到毁灭性的沉重打击。勾践率5000残兵败将退守会稽以北高地,吴军乘胜前进,大有冲破这条薄弱防线而消灭越国之势。吴军进境,很快就对会稽山包围攻击,形势非常危急。勾践急忙召集臣僚商讨对策。范蠡建议卑词厚利而求和,勾践同意范蠡的意见,派大夫文种为代表,到吴军内卑躬屈膝,力陈越王降服诚意。吴王有意接受,伍员则坚决反对说:“天以越赐吴,勿许也”。于是吴王拒绝了越的求和。文种返回与范蠡商量,以吴太宰伯嚭贪,重赂之,通过他对吴王进行活动。越王采纳了这个建议,选出美女二人和金宝重礼,由文种暗地献于伯嚭。伯嚭接受后,引文种见吴王。在伯嚭的影响下,吴王有意接受越的求和。具有政治远见和战略眼光的伍员,则认为接受越国求和是重大的失策和错误。吴王听不进劝告,而接受了越王求和。

  越王勾践为了保存残余力量,以作复兴报仇的基础,他忍辱含垢,以国王身份,到吴国作人质,侍奉吴王。他历尽艰辛屈辱,同时施展谋略,重赂吴太宰伯嚭,利用这个能左右吴王意志的内线人物,经过三年的磨难,才被释放回国。勾践返越后,为报刻骨仇恨,与他的三位重臣范蠡、文种、诸稽郢等共同商量应当采取的各种措施,奋发图强,力图富国强兵。文种向越王提出,对吴实施阴谋策略。他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泉之鱼,死于香饵”。报复吴国,必须趁其所愿,投其所好,才能制敌死命。建议对吴采取“七术”的谋略:重捐大量货币,贿赂吴国君臣;选送良材、巧匠使起宫殿,耗费其财物;采用美人计迷其心,而乱其谋;贵价籴粮,空其储蓄,疲劳其民;买通喜好阿谀奉迎的大臣,打破其对我谋略;挑起敢于“进谏”者与吴王的矛盾,使互相残杀;训练甲兵以承其弊。

image.png

  越乘吴将伐齐之机,越王亲率大臣朝吴,对吴王及朝中官员,都慷慨赠送礼物,博得吴国君臣一片欢欣。只有伍员感到这是“豢吴”,更尖锐地提出“越在,我心腹之疾也”的忠告,又遭到拒绝。越国收买伯嚭为内奸,专与敢于进谏的伍员作对,挑拨吴王与伍员的关系,终于陷伍员于死地。

  公元前482年(周敬王三十八年),吴王夫差乘着胜齐的威望,率领主力部队北上,参加黄池会盟。当年六月,吴国受灾,越王发水陆两路大军乘机向吴进攻。一举将吴留守部队击败。吴王会盟之后,率军南返,见大势不好,只得向越求和,越鉴于尚无彻底击灭吴国的兵力,而同意议和罢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