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秘闻野史 捏不准领导的心思就不要乱说话,这两个臣子死得莫名其妙!

捏不准领导的心思就不要乱说话,这两个臣子死得莫名其妙!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两个历史小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01

  郑武公把女儿嫁给了胡国国君,相约世结姻亲。

  但是胡国盛产制箭木材,郑武公野心勃勃扩充军备,志在中原,攻打胡国是早晚的事。

  他微微向重臣关其思透露了心意。

  一次高层会议上,郑武公突然发问:“我想用兵,谁来当第一个倒霉蛋。”

  关其思微微一笑,胸有成竹的出列:“胡国可伐。”

  常理说,郑武公应该默契地接过递来的刀,接茬讨论细节。

  但戏剧的一幕发生了,郑武公面色狰狞,像被轧了尾巴的猫,炸了毛:“我女儿嫁到胡国,胡国就是亲戚之国,你怎敢提这种建议,良心太坏了。”

  下令把关其思推出去斩首,头颅传送胡国,以表达永世不相犯之意。

  胡国国君大为感动,不再对郑国防备。

  接着郑国军队偷袭,胡国一战而亡。

  估计关其思在天上大骂:“我没讲错好吧。”

  原文: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郑武公出身不好,自小没被善待,又是非正常上位,不择手段的心思多点儿。

  腹黑一路遗传,课本上《郑伯克段于鄢》就是讲郑武公的大儿子对付自己母亲和弟弟的“光辉事迹”。

  郑武公连女儿都可以舍弃,一个臣子算什么。

  对于郑武公这样的领导而言,万物皆为我所用,借你人头成就我的霸业,对你未尝不是一种荣耀。

image.png

  02

  比关其思更惨的是唐鞅。

  暴君宋王说:“我杀人多,可臣子们却越发不畏惧我,这是怎么回事?”

  宰相唐鞅回答:“您治罪的都是不好的人,对不好的人治罪,好人不畏惧。您想让臣子畏惧,不如不要区分好坏,不断的治罪臣子,这样臣子们就会畏惧了。”

  宋王一拍大腿,精辟呀!

  不久,杀死了唐鞅。

  宋王被称为桀宋,桀纣一样的暴君,可郑武公却是开疆扩土,体恤百姓的明君,对臣子态度咋都像渣男呢?

  《韩非子·说难》里说:“其知皆当矣,然甚者为戮,薄者见疑。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矣。”

  (关其思)他们的观点都对,但是重的被杀戮,轻的被怀疑。不是明白道理难,而是如何去处理明白道理的这件事才难呀!

  03

  口袋装土豆的农妇,走到厨房才抖漏出土豆。

  段位高的人,老早就看出了事态的走向,到了一定的时机再说,或根本不说,取决于机变。

  “知机善变,不变则危”。

image.png

  张居正在《权谋残卷》里说:“人心有所叵测,知人机者,危矣,故知微者宜善藏之。”

  人心无法预测,知道别人心思的人最危险。所以洞察先机的人应该隐藏自己所知道的。

  对于桀宋那种渣领导,基本可以晾到一边,让他自己玩去。

  对于郑武公那种智慧腹黑型领导,张居正的意见是:“谏不宜急而宜缓,言不宜直而宜曲”。

  谏言不能急而要慢慢地表露,说话的方式不能直来直去,而要曲折婉转。

  你以意说,领导以意听,彼此都有个转圜的余地,翻脸之时也可以强行解释一下。

  关键是在劝谏之前,估摸一下领导成色,看值不值得你去冒险。

image.png

  04

  当然也有值得犯言直谏的好领导。

  齐桓公很恼火,他跟管仲密议攻讨莒国,不知怎的,京城传的沸沸扬扬,谁泄了密?

  齐桓公召管仲来责问。

  军国大事泄密要追责的,管仲哪敢背锅!

  管仲心眼子多,瞬间反应过来:“这肯定是有贤人呀。”

  闻言,齐桓公果真脸色和缓了下来。

  为啥齐桓公脸色缓和了呢,因为齐桓公是真爱惜人才,手下重臣有的出身奴隶,有的来自敌国。

  为招致人才,齐桓公发明了“庭燎”,通宵燃灯火,待贤人自荐,这就是著名的“庭燎求贤”。

  管仲也曾辅佐齐桓公政敌,差点要了齐桓公的命,齐桓公不计前嫌,照样视为心腹。

  齐桓公宽宥下属过失,屈尊待贤,才有了齐国的强国霸业。

  管仲说有贤人,就是摸准了君主的脑回路,将矛盾焦点从泄密追责转移到寻找贤人上去。

  齐桓公在管仲的“启发”下突然想起来,讨论攻打莒国时,有一个拿扫帚的杂役,往他们那儿瞅了一眼。

  齐桓公把那个叫东郭牙的杂役唤来,一问,果真是他。

  齐桓公很好奇:“我俩窃窃私语,你怎么知道的。”

  东郭牙说:“君子有喜乐、钟鼓、清净三色, 你俩张牙舞爪的样子一看就是钟鼓兵革之色,这是要用兵啊。君王所指的是莒国方位,尚未归顺的小国唯有莒国,所以猜测要伐莒。”

  东郭牙补充道:“俺们小人善于揣摩领导意图,我就是这样知道的。”

  东郭牙逻辑缜密,口才棒棒的,齐桓公大喜,又发掘一个奇才,泄密事按下不提了,把东郭牙加官进爵,皆大欢喜。

  齐桓公和后世的唐太宗一样,将大局放在私人情绪之上,虚己待人,屈己尊贤,善于包容宽宥,是值得下属辅佐和犯言直谏的好领导。

image.png

  05

  也有一种万能的玩法,参考周公旦与胜书的聊天记录:

  胜书曰:“有事于此,而精言之而不明,勿言之而不成。精言乎,务言乎?”

  周公旦曰:“勿言”

  胜书问:“拿不准的事,跟领导仔细说说不清楚,不说事又不成。细说?还是不说?”。

  周公旦:“不说。”

  对呀,拿不准就不要说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秘闻野史

古代有一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古代有一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在我国古代,宫廷之中的等级制度可谓十分之森严。  古代皇家为了纯正皇室血脉,也就产生了一群特殊的存在:太监。  古代皇宫之中,能够存在的男子,除了皇帝之外就要属那些未成年的皇子了。  其次就是所谓的太监和大内侍卫。其实人们并不知道,大内侍卫是不可以接近后宫妃嫔的。  即使大内侍卫轮值守卫后宫,也需要彼此互相监督,不可踏入妃子宫内半步。  但在古代却有一群男子,不必经过阉割就可以随意进出皇帝的后...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隋朝的太子杨勇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死或许是改变了历史的,当然了历史当然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只是做一些假设,话说如果隋朝的太子杨勇他不死,也没有失去太子之位,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后面的唐朝什么事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这个问题不太恰当,前半句...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懿安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醉打金枝的故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因为升平公主不尊敬长辈,醉后将她痛打了一顿。然而郭暧跟升平公主的女儿,谱写了大唐王朝的一代传奇。  她就是郭子仪的孙女懿安皇后郭氏(死后追封),郭氏是唐代宗的外孙女,唐代宗的孙子是唐顺宗李诵,所以说李诵是郭氏的表哥。  贞元九年,郭氏因家世显赫,被选为广陵王妃,时为广陵王的宪宗亲临...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后人眼中永乐大帝朱棣与洪武大帝朱元璋有着非常相似的性格,二人都有远大的理想、极高的才华、以及极重的杀心与疑心,但是起初在朱元璋眼里并不是这样,虽然朱棣也是自己的儿子,但是朱元璋却把自己近乎全部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嫡长子朱标。  嫡长子朱标与皇四子朱棣  大家都知道太子朱标是历史上最幸福的太子,深得当朝皇帝朱元璋的信任和宠爱。而其母亲马...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上帝位之争最激烈的朝代是哪个?答案一定是清朝。那么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争是哪两位皇帝之间?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间。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九子夺嫡,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秘闻野史

  • 古代有一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
  •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
  • 一人单挑全唐人!乾隆爷的诗有一首看一眼就能倒背!
  • 雍正的顾常在:入宫不到半年就死了,死后八年都没下葬
  • 和珅怎么得罪了嘉庆帝?和珅的杀身之祸是怎么招来的?
  • 大唐第一高富帅贺兰敏之是怎么死于非命的?贺兰敏之做了什么?
  • 明熹宗朱由校的张裕妃:17岁因孕封妃,最后却受冻而亡
  • 乾隆后宫出身最显赫的舒妃,死后天子亲自祭奠
  • 17岁少女进宫嫁给53岁乾隆,却被冷落8年
  • 揭秘:刘伯温临终前让儿子烧掉的一本书是什么?
  • 谋反罪按律凌迟,朱元璋为什么只扒了蓝玉的皮?
  • 乾隆很忙?除了画画写诗,朕在吃上也没输过!
  • 朱元璋在农妇家过夜,后来农妇怀上了?
  • 乾隆有一位“外国妃子”,连生四子最后葬入皇陵
  • 万贵妃比皇帝大十余岁,横行后宫备受宠爱
  • 九子夺嫡唯一的幸存者!十四阿哥胤祯为什么和雍正反目成仇?
  • 14岁侍女被乾隆宠幸,最后却独守空房78年
  • 清朝最惨公主,改嫁3次,最后晚年悲凉
  • 曹操跟许褚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曹操学狗叫许褚能这么肆无忌惮?
  • 乾隆一生有三任皇后,他最爱的谁?
  • 太平公主为什么两次出家?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 揭秘:明朝开国大将蓝玉为何会被朱元璋扒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