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名著经典 《梁书》中记载的沈约是个怎么样的人?详解沈约传

《梁书》中记载的沈约是个怎么样的人?详解沈约传

  讲解南北朝梁朝历史的《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那么其中记载的沈约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沈约,字休文,吴兴武康人。他的父亲沈璞,元嘉末年被杀,沈约年纪很小,偷偷跑掉了,逢大赦,被赦免。因此成为孤儿,家庭贫穷。沈约专心好学,日夜兼读不知疲倦。他的母亲担心他用功过度而生病,经常把油灯的油少放些好让他早些睡觉。沈约白天读的书,晚上就能背下来,于是对不少典籍都很熟悉,会写文章。沈约初官奉朝请。济阳蔡兴宗听说他很有才华而十分看重他。蔡兴宗担任郢州刺史后,任命沈约当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蔡兴宗曾对他的几个儿子说:“记室沈约人才德性都堪作老师和表率,你们要好好地待他,向他学习。”后来蔡兴宗任荆州刺史,又让沈约担任征西记室参军,并兼任厥西县令。蔡兴宗死后,沈约最初任安西晋安王法曹参军转外兵参军,兼任记室。进京任尚书度支郎。齐朝初年,沈约任征虏记室,兼任襄阳县令。侍奉齐朝的文惠太子。文惠太子住进东宫后,沈约担任步兵校尉,主管文书记载,在永福省值班,校订四部图书。当时东宫人才济济,而沈约尤其受到赏识与亲睐。每逢值班去见太子,总是谈到太阳落山才出来,当时王侯到东宫,有时不能进宫,沈约总是劝说太子,替王侯传话。太子说:“我平生很懒,很晚才起床,这你是知道的,和你交谈讨论后,就忘记睡觉,如果你要我早点起床,可以时常早些进宫中来。”于是提拔沈约为太子家令,后来又兼任著作郎,历任中书郎、本邑中正、司徒右长史、黄门侍郎。当时竟陵王也在招徕有才的人,沈约同兰陵的萧琛、琅笽的王融、陈郡的谢胱、南乡的范云、乐安的任日方等人都和竟陵王门下交游,时称网得天下才子。不久又兼任尚左丞,后来又任御史中丞,转车骑长史。隆昌元年(494)被任命为吏部郎,出任宁朔将军、东阳太守。齐明帝即位后,提封为辅国将军,征辟为五兵尚书,升任国子祭酒。明帝死后,宰相当权执政,尚书令徐孝嗣让沈约撰写遗诏。提升为左卫将军,不久又加封通直散骑常侍。永元二年(500)因母亲年老上书请求免去职位,改任冠军将军、司徒左长史、征虏将军、南清河太守。梁武帝在西邸时,曾经和沈约颇有交情,攻占建康城后,任命沈约为骠骑司马,原来所任的冠军将军、征虏将军等职仍然保留。

图片.png

  当时梁武帝功业已经完成,天意人愿都归属梁武帝,沈约曾试探性地给梁武帝提及代齐的话题,梁武帝没有做声。过了几天,沈约又进言说:“现在与过去不一样,不能希望用淳朴的风气来期许万物,士大夫攀龙附凤,都是希望取得一点点功劳,以保住自己的福禄。如今婴儿小孩、放牧的一般老百姓全都知道齐朝的天下已经完了,没有人不说天下应当归您主宰的。天象和人事都表现出改朝换代的迹象,特别是永元以来,这种迹象更加明显。巫师预言说:‘在急流中行走,要作皇帝。’这又像写在白纸上的黑字一样明白清楚。上天的意志不能违背,民众的心情不能不顾及。如果是天命决定了的,虽说想谦让推脱,也是不可能的。”梁武帝说:“让我再想一想。”沈约回答说:“您最初在樊、沔一带带兵起义时就应该考虑好,现在帝王的大业已完成,何必再思考呢。过去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刚进入皇宫时,民众便说这是我们的君王。周武王不违背民众的意愿,立即正位也没有再去细想。您自从到了京城,气运的顺序就发生了变化,和周武王相比,只是快与慢不一样罢了。如果不早日把帝王的大业定下来,顺应天神与人民的愿望,假如有一个人反对,就会损害您的威望与名声。况且人心不像铁和石头一样一成不变,世上的事情也不能保证不发生变化,怎么能像建安时的魏武帝那样把人臣的名分留给自己的子孙呢?如果皇帝回到首都,公与卿都在各自的官位上,那么君王与臣子的名分就定下来了,不再会产生其他的想法。君王在上很贤明,臣子们在下面很忠诚,怎么还会有人敢和您一起作乱呢?”梁武帝同意了沈约的看法。沈约出去后,梁武帝召见范云并告诉他沈约的意见,范云的回答也和沈约的观点基本一致。梁武帝说:“看来聪明人的看法无意中一致了,你明天早晨和沈约一起再来。”范云出来告诉沈约,沈约说:“你一定要等我一起去。”范云答应了他的要求。而第二天沈约偷偷在范云的前面进宫去见梁武帝,梁武帝让他先筹划有关事项,沈约从怀中取出写好的诏书和官员设置情况的文书,梁武帝基本没有改动。过了一会儿范云从外面来,到宫殿门前没法进去,在寿光阁外面来回走动,口中不停地说“怪事”。沈约出来后,范云问他说:“结果怎么样?”沈约把手抬起来指向左边,范云笑着说:“没有辜负我们的希望。”过了一会,梁武帝便召见范云并对他说:“平时和沈约待在一起,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地方。今天才能和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真算得上见解高明的人。”范云说:“您重新认识了沈约,也和沈约现在重新认识了您是一样啊!”梁武帝说:“我从发兵起义到现在已经三年了,有功的臣子和将领,确实有他们的功劳,然而完成帝王大业,功在你和沈约两位。”

  梁台建立后,沈约担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还兼任右仆射。梁武帝祭天登上帝位后,沈约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食邑千户。接到诏书的当天,右仆射范云等二十多人都来拜望祝贺,当官的和老百姓都以此为荣耀,感到很光彩。很快被提升为尚书左仆射,仍然任散骑常侍。不久又兼任领军,加上侍中官职。天监二年(503),沈约的母亲去世,皇上亲自前往凭吊。因沈约年老体衰,不能因悲伤过度死去,所以派中书舍人断客节哀。沈约任镇军将军、丹阳尹,设置佐史。服丧完毕,提升为侍中、右光禄大夫,领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关尚书八条事,后提升为尚书令,仍兼任原来的侍中、太子詹事,扬州大中正等职。沈约多次上书请求辞官,改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设置佐史,仍兼任侍中,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九年(510),改任左光禄大夫,仍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起初,沈约长期担任宰相职位,而自己对御史台的工作有兴趣,不少人也都认为他适合在御史台任职,但梁武帝始终不取用他,于是沈约请求辞职,又得不到梁武帝的同意。沈约与徐勉向来很好,便给徐勉写信告知他的实情:“我幼年丧父,孤苦无依无靠,几乎不能生存,从早到晚勤苦劳作仍处于困难的境地,好不容易做了一个小官,也并非自己的本意,只希望得到一点俸禄,将来告老还乡衣食有些着落。过了十几年,承蒙照顾,本人不才,任襄阳县令,从公家和个人的情况看,都不能令人满意,用自己的身体换得必须的生活物资,也只好服从命令。永明末年,就任东阳郡太守,个人以为就此为止也很满足。而从建武初年开始,人世交错纷乱,纠缠不清,齐朝大势已去,无法挽救。到昏猜王萧宝卷执政的时候,一人一个主张,政令不统一,所以我想辞官不干,几乎快达到了自己的请求,曾托人将我的这一想法告诉徐县令,想必您至今一定记得。梁朝兴起,我碰上了好运气,以往隐居的志向和愿望又成为泡影了。今年刚开始,我请求辞职,实在是皇帝对我恩重如山,让人消受不了。我不能弘扬淳朴的民风,宣传国家的仁政,发扬光大朝廷的德行,还是想做一些文书之类的事,对现实发表一些看法。但开年以来,病情加重,忧虑加深,精力不足,操劳过度,总而言之是人老了才会出现这些凋谢枯竭的症状。起居行走都需要人牵扶,但仍努力勤政。在外人看来好像还是一个健全的人,但形体和精力已不听大脑指挥,时常要强打精神,才能勉强从事工作。把衣服一脱躺在床上,四肢便失去了知觉,上身热,下身冷,取暖则身体闷燥不安,降温则下身冷得更厉害。与其让上身不热还不如让下身不冷,而下身冷比上身热更让人难受。过一段时间,腰带就要紧缩几个孔,用手握胳膊,臂围大概每个月要瘦半分。按这样推算,怎能支撑得很久呢?如果像这样没有好转,一天天瘦下去,将会让当今皇上悔恨不已。冒昧地告知我的实情,请求能够辞官告老还乡。如果上天还能让我多活些日子,能够平安健康,大脑和肢体还管用,再来考虑国家的大政。”徐勉在梁武帝面前为他求情,请求按三司的标准让他告老还乡,梁武帝没有同意,只是给沈约增加了鼓乐的种类和乐队人员。

图片.png

  沈约不喜欢喝酒,清心寡欲,虽然当时官位显赫,待遇很高,但是衣着打扮仍很俭朴。曾在东田建立居室,凭眺郊野的群山,写过一首《郊居赋》,寄寓自己的情怀。不久加封特进,仍任光禄、侍中、少傅等职,十二年(513)死于任上,终年七十三岁。

  沈约左眼有两个瞳孔,腰上有颗紫色的痣,聪明过人。喜欢书籍,收集图书达两万卷,京城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年少时父母双亡,贫穷无靠,向同姓人乞讨,曾讨得米几百斛,受到同宗人的侮辱,他将米全部倒掉离家出走。到后来富贵显赫后,不因此事记恨,反而因之为郡部传。有一次陪皇帝宴游,有一位女乐师是齐文惠王的宫人。皇帝问她认不认识在座的人,她说:“只认识沈家令。”沈约伏在座位上哭,皇帝也感到悲伤,为此中止了酒宴。沈约曾在三朝任职,熟悉各朝典章,见识广博,当世很多事情都请教他。谢玄晖善长写诗,任彦升善长写文章,沈约既能写诗又能写文章,但不能超过前二人。自负有才,为荣华富贵所诱,乘时借势以求个人升进,累及清淡之名。后来居宰相位,渐渐感到满足,每提拔一次,就请求辞官隐退,然最终也不能离任,论者比喻他为山涛。当政十几年,不曾推荐重用一人,政绩平平而已。起初,高祖有对不起张稷的地方,张稷死后,高祖同沈约谈起此事,沈约说:“尚书左仆射出任边境州郡的刺史,这是过去的事,何必要再提它呢?”高祖认为是亲家相护,很气愤地说:“你这样讲,是忠臣吗?”便起驾回宫。沈约很恐慌,没有注意到高祖已站起,仍然呆坐在那里。回到家里,没有到床上,便在窗户下凭空睡着了,因此生病了,曾梦见齐和帝用剑割断了他的舌头。请一个巫师来察看他的病情,巫师所讲的话与他的梦境一样,于是请道士向上天奏赤章,说梁武帝萧衍禅代齐帝的事并不是沈约的主意。高祖派皇帝保健医生徐奘替沈约治病,回宫后将这些情况全都告诉了高祖萧衍。

  在此之前,沈约曾陪同高祖晏游,正赶上豫州献上时令贡品栗子,直径达一寸半,高祖对此感到很新奇,问沈约说:“有关栗子的事有多少?”与沈约一起各自将记得的事情写下来,结果沈约所知的比高祖少三件事。出宫后沈约对人说:“高祖很要面子,护短,如不让着他就会羞愧而死。”高祖认为他的言论太不恭敬,要惩治他,徐勉恳切地劝谏高祖才罢休。后来听说赤章之事,高祖特别生气,多次派使者谴责沈约,沈约恐惧而死。沈约所写的《晋书》一百一十卷,《宋书》一百卷,《齐纪》二十卷,《高祖纪》十四卷,《迩言》十卷,《谥例》十卷,《宋文章志》三十卷,文集一百卷,都流传于世。又撰写了《四声谱》,认为过去的词人,千百年来都没有弄清楚,而自己独自悟通,穷极其巧妙奥秘,自称入神得力之作,高祖特别不喜欢。高祖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说:“‘天子圣哲’就是四声。”然而高祖竟然不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名著经典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六。  起靖康元年正月二十四日庚寅,尽其日。  二十四日庚寅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再上奏。  书云:伏承御书特加温谕寻绎研味言悉由衷敦固欢好益光圣德陛下既全始终质诸天神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等永念同盟敢不只畏中山河间两府亦望差近上亲信之臣严赐敕旨令从随少宰专行管勾交拨疆界据喝下金帛拟准见御宝文字续次交送近者猥被圣恩赐致内乐百馀人不欲使去父母之邦因乞放还辱从所请感戴之至无任下情外据所割三...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一日丁酉,尽四日庚子。  二月一日丁酉朔姚平均数仲劫金人寨不克败绩杨可胜被执为斡离不(改作斡里雅布)所杀。  中兴遗史曰:先是朝廷大臣皆主和议唯李纲非之及种师道至议论与纲同上意颇和。又姚平仲以士不得速战有怨言达於天听上一日遣使伍辈促种师道战师道奏请召大臣熟议之君子谓师道主张不定其意在乎!败则分谤也。乃与李邦彦李纲吴敏同对於福甯殿皆言可击上问兵期师道请过春分节上以为缓...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靖康中帙。  起靖康元年二月五日辛丑,尽其日。  德安府进士张柄上书乞罢蔡懋复用李纲种师道。  臣谨按尚书右丞行营使李纲忠亮刚方有为有守功在社稷泽被生灵万口一谈神人系命方金贼(改作师)犯阙而奋不顾身自请督战盖陛下之裴度也。臣窃见纲於瞻对之际不能无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之言是宜陛下待以心膂之任无或携贰比闻出师攻贼为统制将校不肯入敌马前退衄遂策废罢成命已行兵民失措为(删此字)忠义解体矣。...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二年里记载了什么?

  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春秋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此书在哀公二年里记载了哪些事?  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水郭东,未尽也。及沂西田。沂西,未尽也。癸巳,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也。  夏,四月丙子,卫侯元...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三年里记载了什么?

  谷梁赤所撰的儒家著作《春秋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那么此书在哀公三年里记载了哪些事?  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此卫事也,其先国夏何也?子不围父也。不系戚于卫者,子不有父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言及则祖有尊卑,由我言之则一也。季孙斯、叔孙州仇帅...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名著经典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一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三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五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二年里记载了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三年里记载了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四年里记载了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七年的原文是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八年的原文是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九年的原文是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五年里记载了什么?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十年的原文是什么?
  • 谷梁赤所撰的《春秋谷梁传》哀公六年里记载了什么?
  • 薛丁山征西第71回:御花园打死张保,劫法场惊死高宗
  • 红楼梦贾母是造成贾府衰落的最大推手吗?
  • 红楼梦中众多女子中,有哪些人的结局比较好?
  • 红楼梦中黛玉怒怼周瑞家的是什么原因?
  • 红楼梦中宝玉在芙蓉女儿诔中是如何评价晴雯的?
  • 儒家经典《春秋谷梁传》哀公十一年的原文是什么?
  • 红楼梦中戏班解散后,十二戏子都去了哪里?
  • 薛丁山征西第73回:薛刚一祭铁丘坟,武则天借春天顺
  • 薛丁山征西第72回:武后下旨捉丁山,三百余名尽遭灾
  • 薛丁山征西第75回:薛刚三扫铁丘坟,西唐借兵招驸马
  • 《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薛丁山征西第74回:骆宾王移檄起义,薛刚二扫铁丘坟
  • 《三朝北盟会编》卷四十九原文记载了哪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