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历史解密 高阳公主身为李世民爱女,为什么会与和尚有染?

高阳公主身为李世民爱女,为什么会与和尚有染?

  高阳公主(?―653年),本姓李氏,名不详,陇西成纪人。唐朝时期公主,唐太宗李世民爱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公元649年,唐朝贞观二十三年,一个巨大的皇家丑闻,在极短时间内,传遍了整个长安城。当朝最受宠爱的公主之一,李世民的爱女,高阳公主,竟然和一个和尚偷情!而且这个和尚,还是玄奘大师的弟子!

  对于这件事,虽然一直竭力掩饰,希望能够压制舆论。但天底下哪有不透风的墙?这种消息最后还是传了出来,而且很快传遍整个长安城。

image.png

  在这桩丑闻传出之后,身为皇帝的李世民,顿时勃然大怒。直接下令,将这个和尚直接腰斩,而且还同时杀光了高阳公主身边的数十个婢女。就连高阳公主本人,也被李世民严厉责罚。另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李世民当时过于生气,气坏了身体。在这桩丑闻发生后,没过多久,李世民便直接病逝了。

  作为这桩惊天丑闻的主角,高阳公主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为何要与和尚通奸?这桩通奸案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后来这位高阳公主,又是怎样的结局呢?

  因为是女子的原因,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高阳公主的姓名,也没记载她的出生时间。但根据后世史学家考证,这位公主应该是出生于公元626年左右,也就是李世民登基前后,误差不会超过两年。

  另外,史书上也没有记载,她的生母是谁。我们只知道,高阳公主应该是李世民的第十七个女儿,而且应该是庶出,不是皇后长孙氏所生。

  虽然是庶出的女儿,但李世民对这个女儿的宠爱,丝毫不逊色于嫡出的女儿。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皇帝,李世民其实也是个妙人。历史上真实的李世民,在教导儿子的时候,大多比较严厉,甚至可以说是近乎严苛。最后更是逼得自己儿子造反!但对女儿,李世民则是相当的和蔼,称得上是典型的女儿奴。

image.png

  李世民一生共有二十一个女儿,这还不包括那些早夭的公主。而李世民的这种慈爱,不是单单对某一个女儿特殊照顾,而是对所有的女儿,都特别慈爱。而作为李世民较小的一个女儿,高阳公主小的时候,更是生活在近乎被溺爱的环境当中。

  大概也正是这种溺爱,让高阳公主成年之后,会变得那么肆意妄为。

  贞观十五年,随着高阳公主逐渐长大,李世民亲自给高阳公主指定了一门亲事。而高阳公主的丈夫,就是当朝宰相房玄龄的二儿子,房遗爱。

  皇帝最得宠的女儿,嫁给了掌管唐朝军政大权近20年的宰相之子。这桩婚事显然是一桩天赐良缘,高的不能更高了。虽然只是嫁给了房玄龄的次子,但双方成亲的时候,仍是极尽荣耀,而且,两人成婚之后,房遗爱更是夫凭妻贵,当上了大唐太府卿。

  所谓太府卿,就是一个管皇家钱粮出纳保管的这么一个工作。而且在贞观年间,太府卿的权力又被大幅提升,连国家的很多钱粮出纳保管工作,也划分到了太府卿手中。在唐朝所有官职当中,比太府卿权力更大的,或许很多。但比太府卿更肥更有油水的位置,恐怕就很难找了。

  然而,如此优渥的条件,却并没有让这对顶级官二代,过上神仙眷侣一样的生活。反倒是为接下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诸多隐患。

  就在两人成婚数年之后,贞观十九年,有个西行万里的和尚,终于回到了长安。对于这个名叫玄奘的和尚,中国人基本上没有不知道他。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玄奘的归来,却会给高阳公主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

  玄奘返回长安后,接下来便入住到长安弘福寺,对带回来的那些经书进行翻译。因为玄奘带回来的经书比较多,翻译起来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所以,李世民就从全国范围内,给玄奘找了几个助手。

  这其中,有一个和尚,法号辩机。相比其他几位助手,辩机和尚是难得的佛学天才。来到玄奘身边,开始翻译经书的时候,仅仅只有二十七岁而已。另外,辩机和尚本人才华极高,今天我们看到的《大唐西域记》,就是由玄奘口述,然后由辩机和尚整理出来的。

  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成了一桩千古悬案。

  据史书记载,辩机和尚到了弘福寺,正式开始工作后。没过多久,高阳公主就来弘福寺拜佛,然后就认识了辩机和尚。此后,辩机和尚经常为高阳公主讲解经文,两人渐渐有了暧昧关系。

image.png

  三年之后,高阳公主的公爹,大唐宰相房玄龄去世。房玄龄去世后,按照当时的制度,他的爵位由他的长子房遗直继承。高阳公主对此十分不满,认为既然自己受宠,那就应该由自己的丈夫去继承。然而对此,李世民却只是严加斥责,并没有同意。高阳公主因此十分气恼,所以提出分家。但当高阳公主提出分家的计划后,却遭到了老大房遗直的坚决拒绝。

  然后,高阳公主就和辩机和尚挑明了暧昧关系,彻底有了私情。再之后,长安城内恰好破获了一起盗窃案。在查案过程当中,官府意外发现,这个小偷在辩机和尚那里偷了一个玉枕。而这个玉枕,恰好是高阳公主的私密物品。此后,很快有御史弹劾,将这个玉枕作为高阳公主和辩机和尚通奸的明证。这桩丑闻,才算是彻底被揭发出来。

  此后,李世民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将辩机和尚腰斩,同时处死了高阳公主身边的十几个婢女。就连高阳公主本人,也受到李世民的严厉责罚。

  以上这些,就是这桩通奸案的全部史料。对于这件事,史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似乎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但如果仔细想一下的话,我们会发现,这里面的逻辑好像不太对!

  首先,高阳公主本来深受李世民喜爱,后来之所以会遭到李世民训斥,是因为高阳公主想要帮自己的丈夫争取爵位!这也可以从侧面正面,房遗爱和高阳公主的关系,其实并不差。既然如此,偷情的动机就很值得商榷了。

  另外,这桩通奸案的证据,是一桩偷盗案当中的玉枕。就算这枕头真的是在辩机和尚房间内发现的,真的就能证明双方有私情吗?

  而且,有关这桩通奸案的所有记载,基本上都是出自于《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宋代编撰的史书。但是在唐朝乃至五代十国编撰的史书当中,几乎没有任何明确记载!

  所以,对于这桩通奸案的详细情况,后世始终存在质疑。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这件事情之后,李世民对高阳公主的态度,开始急转直下。而且,就在不到一年之后,李世民便因病去世。一直到死,父女二人都没有再和解的机会。甚至就连李世民去世的时候,高阳公主都没有表现得如何悲伤。

  这桩通奸案的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其结果,史书上确实是记载得清清楚楚,没有半点存疑。

image.png

  而随着李世民去世,新皇帝李治登基。接下来,没过多久,高阳公主就又卷入了一桩谋反案,彻底葬送了自己。

  李世民去世后,太子李治登基。与此同时,李世民留下了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群贞观功臣,辅佐李治。然而李治登基之后,随着李治逐渐坐稳了皇位,长孙无忌等老臣,却逐渐成了他掌握权力的绊脚石。

  就在这个时候,高阳公主打算谋反了。

  据史书记载,高阳公主自从辩机和尚被杀之后,就一直心存怨恨。而且,李治登基之后,她和丈夫房遗爱,便联合与李治不和的唐朝大将薛万彻,唐朝驸马兼名将柴绍与平阳昭公主之子柴令武夫妇,李渊的六儿子李元景……

  总之,就是房遗爱和高阳公主夫妇,联合了一堆李唐皇族的二代们,打算联合发动政变,推举李渊的六儿子李元景登基。

  之所以推举李元景,一方面是因为李元景是当时李渊所有在世的儿子当中,年龄最大,资历也最老的一个。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房家的老三房遗则,娶了李元景的女儿!

  然后,就在他们还没正式发动政变之前,消息就提前泄露了。长孙无忌当即将他们全部逮捕,而后经过一番审讯,又将江夏王李道宗、吴王李恪,全都牵连了进来。总之,当时所有李唐宗室内部,掌握了实权的李家宗室,几乎都被牵连到了这桩谋反案当中!

  再之后,既然是谋反,自然不可能再有任何宽容。以上所有涉及这桩谋反案的人,全部被处死。就算没有查到明确证据的,也被直接流放,最后死在了流放途中。而高阳公主,同样也被直接处死。

  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房遗爱谋反案。

  房遗爱谋反案,是李治在位期间,一次极为重要的政治动荡。这次谋反案之后,李唐皇室的力量,几乎被清理掉了大半。自此之后,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老臣党,开始在朝中全面掌权。但几年之后,在那桩更加有名的‘废王立武’事件当中,长孙无忌又被彻底打压了下去,失去了所有的权力。

  但同时,史书上对于这桩谋反案的记载,同样是扑朔迷离。史书上明确记载了结果,但如果仔细推理的话,我们却很容易发现,这个结果似乎存在很大的问题!

image.png

  首先,在这桩谋反案发生数年之前,高阳公主刚刚和辩机和尚闹出了那桩通奸案!按照这个思路,当时高阳公主和房遗爱,早就应该感情破裂了才对!怎么可能会联手准备造反呢?

  其次,房玄龄在世的时候,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两人,在朝堂上其实算是政敌。而在这次谋反案之后,房家便从朝堂上彻底被清空了!所有连带势力,几乎被一网打尽。后世绝大多数的史学家,都认为长孙无忌在审讯期间,存在打压政敌的嫌疑。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房遗爱谋反案,虽然结果在史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但个中内幕,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高阳公主和房遗爱,有谋反的企图,这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是,如果双方真的有这个企图,那么当初那场通奸案,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真相到底如何,其实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这次事件后,高阳公主彻底结束了她的一生。后世史书怎么写,后来唐朝又怎么发展,对她其实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

  纵观高阳公主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女子,高阳公主的起点,其实已经高得不能更高了。皇帝女儿和宰相之子成婚,又手握皇室财政大权。既不缺钱,也不缺地位。但即便如此,这个小家后来还是过成了那个样子,最后甚至连性命都丢掉了。

image.png

  作为父亲,李世民给自己女儿的,显然已经不能更多了。但恰恰是李世民给得太多,最后导致高阳公主的人生,深陷权力斗争的漩涡,无法自拔。这样的人生,真的就很幸福吗?

  如果李世民泉下有知的话,相信肯定会觉得十分后悔。

  为人父母,到底该给孩子留下什么?到底是该留下金山银山?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亦或是炙手可热的地位?

  这其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解密

故宫里面的水缸为什么很少结冰呢?

故宫里面的水缸为什么很少结冰呢?
  故宫作为我国一个非常具有历史和地标意义的建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前往参观,而在故宫中又放置着很多的大水缸,其实在古代的宫殿里,放置水缸的作用,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救火,因为宫殿的结构都是木质,如果起火的话很容易一起烧起来,所以放水缸就是为了方便救火,但是为什么故宫里面那么多的水缸,却从来都没有结过冰呢?  故宫之内总共有300余口容量巨大的金属缸。这些水缸的用途很简单,那便就是平时存满...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
  县令是战国时期设立的官职,意为一县之长。知县则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早期知县和县令官职相同,都是县里的主官。据说知县一词的起源,是因为在宋朝派遣到县里当官的都被称为“知县事”,此后简称就叫知县。直到明清时期,知县正式被定位七品官,民间称七品官为“七品芝麻官”,这个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下面就来介绍下县令和知县究竟有和区别,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县令和知县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官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宋朝经济那么发达 宋朝为何还出现434次农民起义

宋朝经济那么发达 宋朝为何还出现434次农民起义
  宋朝GDP占世界80%,为何还会出现434次农民起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一提到大宋王朝,很多人都油然而生一种骄傲感,为啥?因为不少专家研究后表明,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财富占据了当时世界的60%,甚至还有数据表明,宋朝的GDP占据了当时全世界的80%之多。还有更搞笑的,居然研究出宋朝的人均GDP达到了2000多美元。  好家...

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是什么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是什么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地主阶级结构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大小官职。  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  从南北朝时期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起来。...

汉武帝母亲地位低微,为何他能被选为太子呢?

汉武帝母亲地位低微,为何他能被选为太子呢?
  古代皇位传承往往父死子继,以立嫡立长为依据。如果没儿子,则兄终弟及。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非嫡非长,母亲王娡是楚霸王分封的燕王之曾外孙女,虽有贵族血统,但已沦落为平民,且又有过婚姻,后台不硬,地位不高,汉武帝却从十四个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了天之骄子,让人满腹孤疑,他们到底有何能耐,使何手段,能上位成功。  那么汉武帝明明是庶出,母亲出身卑微,为何依旧能登上皇位?  榴莲历史通认为汉...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历史解密

  • 故宫里面的水缸为什么很少结冰呢?
  •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
  • 宋朝经济那么发达 宋朝为何还出现434次农民起义
  • 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是什么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 汉武帝母亲地位低微,为何他能被选为太子呢?
  • 魏延和张郃相比 两人谁的武力值更高
  • 庞统的死和诸葛亮有关系吗 诸葛亮知道庞统之死吗
  • 秦始皇军队那么强,为何还要费力建长城呢?
  • 蒙恬临死前说了什么?为何曹操会如此动容呢?
  • 宋明两朝相隔不远,为何差距会那么大呢?
  • 曾秉为官清廉,为何会被朱元璋罢免官职呢?
  • 牛仙客当上宰相后做了哪些事?他将盛唐推向深渊
  • 田氏代齐后为什么没有更改国号呢?
  • 长平之战中,白起是如何坑杀四十万赵军的?
  • 为什么汉武帝一定要杀钩弋夫人不可?钩弋夫人的背后有谁?
  • 宋朝和明朝相隔90年 给人感觉为何相隔甚远
  •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为什么要向刘禅推荐一个名气不大的向宠?
  • 刘弗陵当了十多年皇帝,为何一个子嗣没有留下?
  • 明朝统治的中期,军队的屯田制度为何会崩溃呢?
  • 魏征尸骨未寒,为何唐太宗会翻脸呢?
  • 清朝灭亡后,八旗子弟都去了哪里呢?
  • 李世民为何会被封为秦王呢?其中有怎样的含义?
  • 古人是如何防治洪水的?很多意想不到的措施
  • 古代人口那么重要,为何打赢攻城战要屠城呢?
  • 左良玉既然是忠臣,为什么却在崇祯死前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