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风云人物 历史上蔡邕是怎么死的?王允要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蔡邕是怎么死的?王允要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王允是东汉时期的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出身太原王氏,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王允大家可能熟悉一些,“王司徒巧设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说的就是王允,当然历史上其实没有貂蝉,也没有美人计。蔡邕(yong)其实在那个时期比王允更有名,他是名满天下的大才子,《三国演义》中说的是董卓被诛杀后,人人都非常高兴,只有这个蔡邕抱着董卓的尸体痛哭,然后王允就以董卓同党的罪名杀了蔡邕。

  01

  事件经过

  那么王允真的是因为这个原因杀蔡邕吗?答案肯定不是,因为根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蔡邕并没有伏尸痛苦,他只是“殊不意言之而叹,有动于色”,大体意思就是说蔡邕不经意间谈起董卓并叹了口气,神色有些变化。结果王允的反应如何呢,怒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倾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董卓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这难道不是附逆吗?”并随之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为了继续写完汉史,递上辞表道歉,请求受到刻额染墨、截断双脚的刑罚。士大夫大多同情并想要救他,没有成功。太尉马日磾听说后,对王允说:“伯喈是旷世的奇才,清楚很多汉朝的事,应当让他续写解决后边的历史,让它成为一代重要的典籍。而且他忠诚孝顺的名声一向显著,获罪也没有缘由,杀了他岂不是会丧失威望吗?”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让他写出毁谤的书,流传于后世。现今国家中途衰落,政权不稳固,不能让奸邪谄媚的臣子在幼主旁边写文章。这既不能增益圣上的仁德,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蔡邕

  马日磾离去后告诉别人说:“王允大概不能长久于世吧。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纲纪;写作,是国家的典籍。废弃了纲纪与典籍,难道还能长久吗!”蔡邕于是死在了监狱里。王允后悔了,想阻止杀他却来不及了。当时蔡邕六十岁。群臣和士人没有不为他哭泣的。著名经学家郑玄听闻蔡邕的死讯后,叹息说:“汉朝的事,谁来考定啊!”兖州、陈留郡间都画蔡邕的像来纪念他。

  这就是王允杀蔡邕一个比较完整的经过,其实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王允杀蔡邕没有什么道理。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甚至认为,《后汉书》是为了可惜蔡邕的才华,故意记错了。但王允就是杀了,而且还不顾很多人的阻拦,为了下边分析原因我再简单说一下王允和蔡邕两个人的情况。

image.png

  02

  王允和蔡邕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世代官宦,王允幼年即有大志,所以特别注重自我修养,学文习武,很快就成了一个文武全才。而且王允这个人性格刚直,疾恶如仇(性刚棱疾恶),当时东汉末年是宦官的天下,结果王允就多次得罪宦官,差点被整死,后来不得不亡命天涯。再后来董卓把宦官们都杀了,王允身在朝中,为了除掉董卓,虚与委蛇,取得了董卓的信任,董卓把朝廷的事情都交给王允处理。后来王允策反了吕布,诛杀了董卓。

  蔡邕,可谓汉末天下第一大才子,他的女儿就是大名鼎鼎的蔡文姬。蔡邕几乎是一个全才,他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蔡邕品德高尚,他侍母极孝,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名重天下。但是还是绕不开宦官,和王允一样,他也受到宦官的迫害,在被董卓征召之前,远避江海12年时间。

  然后董卓来了,董卓虽然名声不好,但是他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是大老粗。刚刚掌握朝政时,为了装点门面,也为了争取士人的支持。他征召了很多名士。比如蔡邕、陈纪、荀爽(荀彧的叔叔)、孔伷等等,而且恢复受到党锢的党人的名誉。其实蔡邕开始是拒绝董卓的,董卓只说了一句话“我力能族人”,蔡邕就乖乖的去了。不用族人,放在我身上,光为了保护我自己的老婆孩子,我也得去。所以后世有人批评蔡邕没有气节,没有以死明志什么,那纯粹站是着说话不腰疼。

  蔡邕到朝廷后,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又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左中郎将,随汉献帝迁都长安,被封为高阳乡侯。董卓的宾客部属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太公相比,称尚父。董卓询问蔡邕的意见,蔡邕说:“现在您的威德虽高,但相比尚父,我以为还不行。等到关东平定,陛下返还旧京,然后再讨论此事。”董卓听了他的话。

  蔡文姬

  董卓看重蔡邕的才学,对他非常客气,一遇举行宴会,往往令蔡邕鼓琴助兴,蔡邕也有心出力。但董卓性格刚愎自用,蔡邕恨自己的话很少为董卓采纳,对堂弟蔡谷说:“董公性格刚烈而容易作恶,终究不能成事。我想东奔兖州,但是道路太远,不易达到,打算暂时逃到山东地区看看,怎么样?”蔡谷说:“您的容貌与普通人不同,在路上走,看的人云集,这样想躲起来,难啊!”蔡邕才打消了这个主意。后来就是董卓被诛杀,蔡邕当着王允面叹了口气,王允把蔡邕杀了。

  03

  原因推测

image.png

  我想了很久也没想明白王允为何一定要杀蔡邕,然后我媳妇来电话了,那会已经10点多了。她问我在干什么,我说在想一个问题,王允为何要杀蔡邕?她其实都不知道王允和蔡邕是谁,也不关心,但是她给了我一个答案:杀人要不就是为了钱,要不就是为了权,要不就是为了女人。我听完大笑,但却给我也提供了一个方向,杀人需要动机,杀人是为了自己获得好处。我试着推测一下,王允杀蔡邕的三个动机:

  权力

  王允杀蔡邕立威,以此表明彻底清除董卓余孽的态度。除掉董卓之后,王允可谓声威大震,声望达到了最高峰。王允成了东汉政府的实际掌权人,但是他还需要处理董卓余孽的问题。董卓掌权时可能会有些人选择屈服于董卓,为了彻底震慑甚至清除这些大臣、将士,所以王允要表明一个态度。其实除了蔡邕,当时王允还杀了一个人叫丁彦思,这个人历史并没有相关记载。

  是凉州兵口口相传的,“丁彦思、蔡伯喈但以董公亲厚,并尚从坐”。什么意思呢,这些人意思是说丁彦思、蔡伯喈只是因为董卓对他们亲厚,就被王允给杀了,更别提我们这些董卓的部下,所以他们为了保命,反攻长安。结果大家都清楚,王允非但没有震慑住这些人,还把这些人逼的反攻长安,最终埋葬了自己。

  身后名

  王允杀蔡邕第二个原因可能是为了身后名,马日磾去劝说王允不要杀蔡邕的时候,王允说过一句话“又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蔡邕是在写汉史的,王允有污点吗,怕毁谤议论?有,他在董卓手底下是真正干事的人,很多时候为了取得董卓的信任,“矫情屈意,每相承附,卓亦推心”。这个就是王允洗不掉的污点,虽然是为了谋诛董卓,保护朝廷,但是史官向来是如实记载的,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所以王允才会和马日磾说,令我们蒙受毁谤议论。

image.png

  嫉妒、性格

  第三个原因可能是嫉妒和性格。王允也是个文人,而且学问也很高,可以说是学富五车。但是他是比不了蔡邕,毕竟蔡邕是全才,名重天下。所以,在所难免王允对蔡邕有些嫉妒,后世有人就说是因为之前有几次讨论,王允都说不过蔡邕,所以心底里暗暗记恨王允。蔡邕还有一点值得董卓嫉妒的是董卓对他的态度,董卓敬重蔡邕,所以亲厚蔡邕;而王允矫情曲意,内心备受煎熬,终于杀掉了董卓,可以释放心中的压抑了。

  性格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王允和蔡邕本来应该是惺惺相惜的,其实他们二人年岁差不多,王允137年出生,蔡邕133年出生,都是192年去世。二人都是有才华有能力的人,都受过宦官迫害,现在都在为朝廷效力。然而性格原因使他们成为两种不同的人,史书记载王允“性刚棱疾恶”,这种人眼里揉不得沙子,疾恶如仇。而蔡邕呢,比较温和厚道,所以他才会对董卓之死表示叹息,才会让王允找到理由杀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云人物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还不知道:司马衷和刘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衷被称为史上最傻皇帝,智商连阿斗都不如,事实真的如此吗?  蜀国的刘禅一直被认为是傻皇帝的代表,他投降后,有一天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说:这里挺爽的,思念蜀国干嘛。随从郤正很无语,告诉他下次问起应该回答“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每天都惦记着啊”,这样才有逼格。后来司马昭又问起,刘禅就按他说的回答了。司马昭说...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是影响了明清易代的重大事件,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李自成和满清及吴三桂的联军,在一片石打了一仗。自此后就一溃千里,直到李自成彻底败亡。这种情况,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为什么说很不正常呢?  因为李自成只不过是和满清军队打了一仗,就算打败了,他应该还有接下来的很多战争计划。比如,他还可以组织北京保卫战。就算北京保卫战打败了,退出了北京城,他还可以进行其他阻击战。要知道,李自成的军队...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又作曲义、鞠义),凉州西平郡人 ,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叛韩就袁  麴义,一做曲义。汉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西平,成为当地的大姓,麴义常在生活...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真的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晋朝,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有趣的评论:司马懿老贼透支了自己子孙的智商,所以晋朝是很糟糕的一个朝代,而且是第一个南迁的中原王朝。这句话其实有几分道理,晋朝皇帝的素质相对于汉、唐、明等大统一王朝确实比较差,而且还出了晋惠帝司马衷这样千古笑话,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晋朝的君主都是昏君,除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对蜀汉后主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是真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吗?  刘禅阿斗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禅是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然而流程却丝毫没有继承下他父亲刘备的光荣的性格和美德。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和诗人的眼光,而且还很快把他父亲所多年打下来的江山挥霍一空了。  很多人都说刘禅是被他父亲当年为了笼络人心摔了一下而摔傻了。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刘禅本来就...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风云人物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 有哪些与袁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 雍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立刻对胤禩动手?
  • 刘备当初都能重用魏延 诸葛亮为何不好看魏延
  • 历史上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 乾隆知道自己要继承皇位后 乾隆为什么会忘天痛苦
  • 康熙临死前如果不传位给雍正 雍正最后会不会造反
  • 朱标有25个兄弟 他们为什么不去争夺太子之位
  • 关羽和魏延赡养士兵最后都跑光了 赵云为何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 历史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 康熙早年时期擒住鳌拜 康熙晚年时期为何后悔了
  • 朱高炽十几年监国却坐了一年皇帝 朱高炽为何如此短命
  • 历史上钟繇的生平经历如何?有何作为
  • 李渊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如何 李渊到底生了多少个孩子
  • 有关于太子朱标的死有三种说法 其中哪一个最可信
  • 许田围猎时刘备没有杀曹操,是因为什么?
  •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和演义差距有多大
  • 郭汜: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与李傕等人互斗多年
  • 赵云十分重情重义又铁骨铮铮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也不用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