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江陵之围:萧绎将南梁从ICU推进了太平间!

江陵之围:萧绎将南梁从ICU推进了太平间!

  江陵之围:萧绎将南梁从ICU推进了太平间!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如果你来到公元554年十月的江陵城,你一定会看见一个令你瞠目结舌的现象:

  城外烟尘滚滚,大批西魏士兵正在源源不断地向江陵挺进,准备对这座南梁的新都城发动进攻;城内也早已下达了戒严令,这个冬天充满了肃杀。

  皇帝萧绎的宫中,自皇帝以下所有的百官都换上了军服,面容严肃的聚在一起。然而,他们并不是在商议破敌之策,而是在听皇帝的经筵日讲。

  之前下达戒严令的时候,萧绎也专门停掉了这个讲座;而当一封宣称未见魏兵的侦查奏报递到御前的时候,萧绎便又重新开始了他的文化课学习,还要求大家和他一起学。两道命令之间的时间间隔,连24小时都没有。

  (配图为明朝经筵日讲)

  在侯景之乱被平定以后,萧绎顿时成为了南朝的国家英雄(虽然他的弟弟不买账)。而在大乱平定以后,萧绎下的一道手谕却耐人寻味——他让前敌总司令王僧辩把在建康的几个侄子全杀了。

  半年以后,除了那个不识相的萧纪以外,已经没有人可以再威胁到萧绎的地位。于是萧绎就在三请三让的戏演足了以后,正式在江陵登基称帝,史称梁元帝。

image.png

  奇怪的是,萧绎却并没有前往建康登基,反而一直呆在江陵。至于原因,官方给出的说法当然是因为侯景之乱使得江东民生凋敝,不忍再靡费民力之类的话。实际上的原因,却可以总结成两点:

  一,江东一带一塌糊涂不假,但是有很多锅不能赖在侯景头上,萧绎派去的官军甚至比侯景部还狠,这个我们以后还要再讲;

  二,萧绎的部下基本都是楚地的人,不愿意去下游当客人,就待在中游就蛮好。

image.png

  在这两种因素的合力之下,萧绎就在江陵踏踏实实地当起了他的皇帝。

  五十多年前,南齐的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也是在这里当的皇帝;不久以后,他就死了。

  熟读经史的萧绎,不会不知道当年的故事;然而,在别人劝说他的时候,他却丢出了一句相当硬气的话:“吉凶在我,运数由天,避之何益?”

  记住这句话,因为很快萧绎就会自己打自己的脸。

  萧绎登基的时候,各地呈上来的不是祥瑞,而是各种各样的灾异,甚至连淮南都出现了野象践踏农田的异闻。这一切仿佛都在预示着,这个苟活于江陵的政权的年寿不永。

  果然,在吃掉益州以后,西魏展现出了更多的领土诉求。他们先是让杨忠发动南侵,实现了以安陆为界的划地而治;又在不久以后发动了以柱国于谨为统帅的旨在灭亡南梁的战争。

  南征以前,有人问于谨,萧绎会如何应对这一次进攻?于谨开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是抓紧时间迁都建康避其锋芒;中策是命令百姓坚壁清野等待援兵;下策则是一动不动等着挨打。而且于谨还很有把握地表示,萧绎一定会采取下策,也就是没有对策。

  远在江陵的萧绎应该是没听到这段对话,但是他用脚投了于谨的赞成票。

  魏兵发兵第二天,急报就送到了江陵,萧绎也召开了御前会议。然而会开出来的结果,却是这样一句话:

  二国通好,未有嫌隙,必应不尔。

  好不容易有个人自告奋勇地去侦查一下,结果转了一圈没看见魏兵,就心安理得地告诉皇帝,那些说西魏来打咱们的是假情报,您安心烧高香吧。

  萧绎虽然糊涂,但也没全信。但是他所做的安排并不是加紧战备或者商议迁都,而是让大家穿着军装去听他的经筵日讲。

  在满城戒严之下,一群穿着军服的文官和一群半懂不懂的武官,坐在一起,听着皇帝亲自登台讲授《道德经》。这个画面,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之下,多了几多滑稽。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萧绎拒绝了周边部队的勤王请求,却要求远在建康的王僧辩带兵逆流而上。当别人问道为何如此时,正在夜观星象的萧绎只悲伤地回了一句:

  客星入翼、轸、今必败矣!

  一个月后,魏军先头部队抵达江陵城下,被梁军击败。然而短暂的胜利却并没有能转换成战略上的成功,在西魏大部队团团将江陵包围以后,城内城外都不在怀疑,陷落只是时间的问题。

image.png

  手下向萧绎提出鱼死网破、决一死战,萧绎拒绝了;他们要求斩杀几个皇帝身边的佞臣,又被拒绝了;最后,几个大臣苦苦劝告皇帝化妆逃出城,还是被拒绝了。江陵之围,就在萧绎近乎认命的状态下宣告城破。

  当魏兵攻入江陵内城的时候,萧绎没有组织抵抗,也没有正襟危坐等待敌人到来,而是跑到藏书阁,把他所藏的十四万卷图书付之一炬。事后,当西魏仆射长孙俭问道此事时,呆若木鸡的萧绎只回答了十一个字:“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image.png

  此时昭明太子萧统的儿子萧詧已经投靠了西魏,封为梁王,并被定为下一任傀儡政权的皇帝。而于谨很不厚道地把萧绎发配给了萧詧处理。这位侄子在百般凌辱了自己的叔父以后,又极力主张处死萧绎及其子嗣,并在萧绎死后,“厚葬”了他:

  使以布帕缠尸,敛以蒲席,束以白茅,葬于津阳门外。

  萧绎的这条命,就算是这么交代了。对于这个人,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

  应该说,把南梁折腾的奄奄一息的,是昏聩的萧衍和残暴的侯景;而把南梁从ICU推到太平间的,就是他萧绎了。

  在侯景肆虐的时候,萧绎等人没有同仇敌忾共同对敌,反而自己内斗的一团糟,甚至不惜请外国来帮助自己灭掉自家兄弟。无怪乎《南史》的作者都要悲愤地写道:

  自侯景之难,州郡太半入魏,自巴陵以下至建康,缘以长江爲限。荆州界北尽武宁,西拒峡口;自岭以南,复爲萧勃所据。文轨所同,千里而近,人户着籍,不盈三万。中兴之盛,尽于是矣!

  如果说司马睿的“元帝”之谥好歹还是有割据江东的实际功劳的话,那么萧绎的“元帝”纯粹就是后人的贴金了,这个送给中兴之主的谥号放在他身上几乎就是讽刺。

image.png

  甚至就连萧绎的败亡,都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灾难。他的焚书,被认为是焚书坑儒以后中国文化史上的又一次浩劫。他一人之死虽不足惜,然而他的死却连累着整个荆州的百姓跟着他一起受苦,就显得太混账了:

  于谨收府库珍宝及宋浑天仪、梁铜晷表、大玉径四尺及诸法物;尽俘王公以下及选百姓男女数万口为奴婢,分赏三军,驱归长安,小弱者皆杀之。得免者三百馀家,而人马所践及冻死者什二三。

image.png

  这支西魏的部队里,上到高级统帅杨忠,下到最底层的官兵,都多得是汉族人。而这些人在面对自己的同族骨肉的时候,似乎下手并不比当年的五胡十六国更轻。底层士兵尚且不论,作为副帅的杨忠自始至终不发一言,实在是很耐人寻味的事。

  直到萧绎死,他心心念念的王僧辩也没能来到江陵。那么,这位平定侯景的第一功臣又去了哪儿呢?他最后的归宿又是怎样的呢?咱们下回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