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岳飞捷报连连却被宋高宗召回,千古忠臣死于“莫须有”!

岳飞捷报连连却被宋高宗召回,千古忠臣死于“莫须有”!

  岳飞捷报连连却被宋高宗召回,千古忠臣死于“莫须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靖康之难后,宋朝军事实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公元1127年,金国大军攻破北宋都城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难,这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历史大变局。

  两位皇帝、后宫、亲王、宗室妇女以及大批社会精英被掳到金国,也就是说,宋高宗赵构的亲生父母、兄弟姐妹都在金国人手上,加上军事实力差距,南宋处境艰难。

  历史上,犬戎入侵西周,杀死周幽王父子,掳走褒姒;五胡乱华,西晋被迫衣冠南渡,正统王朝从来没有如此被动。

image.png

  南宋君臣,在艰难中成长。

  高宗赵构本就是一个机灵人,靖康之难前,他在金营当人质,宋军偷袭金营,同为人质的宰相张邦昌担心金国迁怒,惊恐不已,康王赵构则不以为意,不仅保存了自己的尊严,还让金国误以为赵构不害怕,所以是假亲王,就把他给放了。

  宋的军事力量也有了进步,名将涌现。

  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的二三十年里,宋军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童贯之流掌兵二十年,北宋军队腐败混乱。

  镇守太原时,童贯手握几十万大军。金兵尚远,童贯作为军队最高统帅,只因害怕,竟弃军逃跑。此时的北宋军队,四字可总结:不堪一击。

  当金兵南下时,一路经过险关要津,全无宋兵抵御,使金人都叹息说,宋朝太无人了。足见当时宋朝军队的无能了。(胡绳《二千年间》)

  第二阶段:李纲、种师中等涌现,北宋虽然具备实力,却不能发挥。

  李纲是文臣,成功指挥了开封保卫战,钦宗因此命令他带兵去山西作战,李纲毕竟不是武将,野战失败;

  种师中即《水浒传》中的小种经略相公,带兵作战是没有问题的。种师中救援太原,朝廷补给不能跟进,友军不能遵守军令抵达战场,士兵忠诚度不足,竟因为朝廷拖延奖励临阵溃逃,种师中救援太原,粮草不济急于求战,寡不敌众而败,本人战死。

  此时大宋军队,因宋太祖、太宗以来留下的各种军事掣肘,无法发挥实力,只勉强可战。

  第三阶段:韩世忠、岳飞等带领的宋兵,已经具备野战战胜金国的实力,并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大捷。宋军在各方面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例如大仪镇之战,四十四岁的韩世忠不惜亲自做诱饵,带领少数士兵上阵厮杀,险些被擒杀,才最终把金兵引入包围圈,歼敌上万人。

  这一阶段,宋朝军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军队作战能力已经隐隐超越了游牧民族骑兵。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是宋朝军事实力成长的缩影

  善以少击众……猝遇敌不动,故敌(金国)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宋史·岳飞传》)

  一度所向披靡的金人,对岳飞所治军队评价非常高。

  岳家军短短十几年的里成长为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是南宋整体军事力量成长的缩影。岳家军是如何打造的呢?

  靖康之难后,高宗南渡,岳飞跟随老将宗泽守卫开封,组织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的义军抗金,本来已经有了起色。宗泽因高宗不肯回中原忿忿而死,继任者杜充镇守开封,居然镇压抗金义军,岳飞阻挡无效。

  后金兵南下,杜充不战而弃中原南逃,岳飞也奉命渡江。南北方的官方和民间的抗金力量陷入混乱,岳家军收拢这些军事力量,逐渐从几千人发展到十万人。

  最关键的是,岳家军是一支具备信仰的军队,“还我河山”的目的,明确而高尚。

  岳飞告诫“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惜死”,治军提出: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毕沅《岳飞》)

  岳家军以光复河山为信仰,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宋军有了质变。

  另一方面,金军统帅完颜宗弼说,金国在占领北方之后,士兵因为无法掳掠,战斗意志滑坡,且互相之间争夺利益,各支军队之间开始丧失团结基础。

  郾城大捷,岳家军势如破竹,金军已经不能抵挡南宋的反攻

  金太宗死后,幼帝继位,完颜挞懒掌权,主张把河南归还南宋,返还徽宗遗体和南宋太后,平息两国干戈。宋高宗非常高兴,准备同意金国的提议,派军队接收河南。

  不久完颜挞懒在金国内部的政治斗争中失败,全家被杀,主战派的完颜宗弼掌权,进攻宋军,宋金双方在淮河一线附近进行了多长战役,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郾城之战。

  岳家军是宋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直接从中路进攻金军,同时可以护卫建康。他们很快就占领河南南部,志在光复河山的岳飞,八万军队分三路:一路守颖昌(河南许昌)、一路前往黄河以北组织义军夹击金国、自己带轻骑兵驻守郾城。

  金军统帅完颜宗弼(《岳飞传》里的金兀术)带领金国最精锐的一万五千骑兵和十万步兵直奔郾城,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彻底解决岳飞,兵力上看,岳飞占据绝对劣势。

  金国骑兵非常厉害,以“铁浮屠”和“拐子马”闻名,曾短短几年灭辽国,打得北宋几十万大军丢盔弃甲:

  “铁浮屠”即骑兵和战马周身盔甲,以苇索相连,正面冲击力巨大;

  “拐子马”由善射轻骑兵组成,负责两翼突进,配合“铁浮屠”,纵横天下。

  这些精锐骑兵,通常先在一旁观战,在战场焦灼时突然加入战场,极具突然性

  兀术被白袍,乘甲马,以牙兵三千督战。兵皆重铠甲,号铁浮图。(《宋史·刘锜传》)

  郾城城头上的岳飞看到完颜宗弼的骑兵,却笑着说:“金人技穷。”

  宋军无论在勇气还是技巧上,已超出完颜宗弼想象。岳飞派儿子岳云出战,岳云以步卒打头,骑兵殿后。“铁浮屠”虽周身铠甲,马腿关节却无铠甲保护。岳家军步卒只需将铁浮屠三匹相连马中的一匹的一条腿砍断,三匹马就全部瘫痪了。

  铁浮屠很快瘫痪,随后岳云带骑兵冲杀,金兵迅速崩溃。

  完颜宗弼调兵支援,试图稳住阵脚,岳飞又亲自带领四十骑兵冲入金兵阵中,宋军士气大增。这支曾经追随完颜宗弼灭亡辽国,两次包围开封的大军,就这样被兵少的岳飞打散。

  不甘失败的完颜宗弼转头进攻位于颖昌的另一路岳家军,岳飞料敌先机,派岳云带领八百亲兵支援,厮杀当日,岳云和亲兵“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几进几出,每个人都像极了小说中的赵云,并与乱军中杀死了完颜宗弼的女婿夏金吾和金军副总帅。

  此时,金军已经黔驴技穷。岳家军对阵金国精锐大军,连续以少胜多,如同尖刀直指金国心脏,岳飞与部下约定:

  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

  表面上看,岳飞的郾城--颖昌大捷是非常危险的军事行为:两翼缺乏策应,兵力又弱于对方,且岳家军处于进攻态势,没有天险和军事工事可以倚仗。

  但这种情况下,岳家军依然能够大胜金国主力骑兵,恰恰能够说明南宋军队此时已经具备了“直捣黄龙府”的实力。且北方民众仍然思念故宋,此时不趁机恢复中原,几十年之后,故国人老去,恐怕就再也不可能恢复河山了。

  强大的军队,不能代表胜利;有了胜利,不能代表成功。

  南宋在军事上扭转颓势,影响不了宋高宗的和谈之心。

  高宗顾虑重重,以议和为主线

  作为一国之君,自然不愿意屈居人下。《宋史》记载,高宗命岳飞戒酒时,曾说:

  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宋朝的河朔地区,应该指的是贺兰山一代的蒙古草原,正是岳飞《满江红》中的渴望之地。

  “河朔幅员二千里,地平夷无险阻。”(《宋史·地理志》)

  足见高宗偶尔也有豪气万丈时,也希望让岳飞“踏破贺兰山缺”。

  但对于高宗赵构来说,有三把剑悬在他的心头:

  1、靖康之难前,还是康王的赵构曾经在金营为人质,亲眼见识了金兵强悍和宋兵萎靡,对于战争胜利缺乏信心,徽钦二帝被掳走、南宋建立之初被金兵追赶,高宗心中有着极深的恐惧;

  2、岳飞、韩世忠、张俊、刘世光为南宋四大将,为了抵御金兵,高宗给了他们这些带兵的将领很大的自主权,而这些人长期带兵在外,很容易拥兵自重。且岳飞、韩世忠等人主战,多次违背高宗意愿,让高宗心存忌惮;

  3、高宗的亲生父母在金国受辱,也是人质。古代,忠于皇帝则是忠于国家,忠孝是为最高品质。对于高宗而言,营救父母,既终于徽宗,有孝顺父母,是忠孝两全的事情。

  宋徽宗等人在金国受尽磨难,求救不断,徽宗一度给高宗写血书求救:

  徽宗自燕山密遣阁门宣赞舍人曹勋至,赐帝绢半臂,书其领曰: “便可即真,来援父母。”(《宋史·宋高宗本纪》)

  这种情况下,1135年3月,宋徽宗驾崩于冰天雪地的黑龙江,高宗嚎啕大哭,甚至怪罪1131年张浚在山西大散关尚原战胜金兵;1141年宋金谈判,高宗明确对金使说,如金国归还徽宗棺木和太后,则答应金国包括称臣、纳贡、割地在内的一切条件,否则继续开战。

  由此可见,靖康之难不仅仅灭亡了北宋,也让金国掌握了制约南宋皇帝的钥匙。

image.png

  十三道金牌召岳飞,千古忠臣死于莫须有

  北伐频传捷报,高宗却在朝堂上公开表示:战争涂炭生灵,南宋国力有限,虽能取胜,却没有兵力驻守

  ---这显然是托词的借口,中原本是宋土,就地可以招募守卫力量。

  高宗总结“北伐只会胜利,不能成功”。

  宰相秦桧等人在一旁支持高宗的投降路线,下旨岳飞班师回朝。岳飞非常愤怒,当即上了一道《乞止班师诏奏略》,讲到:

  今豪杰向风,士卒用命,天时人事,强弱已见。功及垂成,时不再来,机难轻失。

  高宗本就贪图安逸,又心心念念自己的母亲。恰巧此时有人对高宗讲了楚汉争霸时项羽要烹刘太公,刘邦作为一代雄主要分一杯羹的事情,导致高宗非常不高兴。

  岳飞坚持北伐,又触动了高宗的多条神经。朝廷一天接连签发十三道金牌,每道金牌上的字都写着

  飞孤军不可久留,令班师赴阙奏事。

  高宗既恨岳飞不肯为自己着想,也恨岳飞抗命。他对同样被下令班师的韩世忠说,当年郭子仪大军在外,朝廷有召,任何事情都放下,也要回京。言下之意很明显了,岳飞已经危险。

  岳飞班师后,心中仍然不满。随后经历一些摩擦,岳飞、韩世忠、张俊三大将兵权被夺,宋金和谈已定。

  强大的军事力量是金国放弃进攻南宋的根本,也是南宋要求归还太后的支撑。所以高宗不会轻易杀掉这些武将,他需要优秀武将们活着,震慑金国。

  岳家军并不清楚其中的曲折,岳飞已经隐居,手下们却上书朝廷要求岳飞指挥军队继续北伐。结果消息泄露,秦桧诬陷岳云写信操纵岳家军谋反,韩世忠质问秦桧,写信的事情无凭无据,怎么能治岳飞的罪呢?

  秦桧回答,书信被烧很正常的,虽然没有证据,但这件事可能会有(莫须有)啊。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岳飞传》)

  本来岳飞坚决不认罪,后一名狱卒说:君臣之间不能互相怀疑,否则不是大臣被杀,就是大臣谋反,岳飞你如果出狱,必然怀疑皇帝要杀你,未来一定谋反。

  岳飞闻言认罪,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最后的忠,享年三十九岁。

  黄仁宇教授在《中国大历史》中,对岳飞的死有客观的评论:

  岳飞不是军阀,事实上他可以节制。要不然在华中大胜金人之后,不会因秦桧以皇帝名义召他南归,即停止了与女真的战役而就死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