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文化历史 “五服”是什么?和“九族”有什么关系?

“五服”是什么?和“九族”有什么关系?

  众所周知近亲不能结婚,出了“五服”才不是亲戚,那么所谓的“五服”是什么?和“九族”有什么关系呢?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最初的五服是在帝国统治中,以国都为中心的五个同心圆范围,分为侯、甸、绥、要、荒,每圈相隔五百里。以侯服为最近,荒为最远,所以在古代,通常以蛮荒代指距离遥远的地方。

  这些地方,也通常因为距离文明社会遥远,所以被冠以野蛮落后的观感,也是流放犯人的指定地区。当然,划分范围除了加以区分以外,还包含着进贡的规矩,距离王都越近,朝奉的频次越频繁。

  比如,位于侯服区域的要求每日朝奉,而在第四层的要服,只要一年一次就可以了。这是最早的王权划分范围,也因为上古时期,对于数字“五”的重视,随之出现了很多跟五相关的等级划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五服”也成为了,以服饰来划分阶层的一种方法。当然,这个阶层并不包括平民以及地位更低的奴隶等,只是统治阶层排序的规则。这种“五服”从上至下分为:天子,诸侯,公卿,大夫和士。

  其中,最高等级的是最高统治者,然后是王权的维护者和既得利益者们。排在末尾的是官员和读书人,他们只是被选中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些人群。因为读过书有了名望,才得到高于普通劳动者的地位。

  从五服的前两种解释来看,无论是地域划分还是阶级划分,都奠定了儒家思想统治的结构基础。作为强调阶级感的一门统治哲学,儒家对于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每一个人,都在他们出生的那一刻,就为他们安排好了各自的角色。

图片.png

  而这样做的最大目的,就是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只要每个人都安于自己的阶层,那么就是儒家眼中,最完美的社会状态。这样的理论依据,也是我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很多国家的原始统治模型。

  有一句被读书人奉为圭臬的话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很多儒家教育者,公认的理论实践过程。那么按照这样的联系,把治国方针用于家庭管理,也就顺理成章了,所以五服很快也被应用在家庭中。

  如果以一家之主指代君王的话,如何衡量亲属的远近,就可以使用“五服”看出来。在现代的很多地区,用“五服”代指亲戚关系,仍然被广泛使用着。

  在家庭中,“五服”的一个特征也和服饰有关,但这里的服饰却略显特殊,指代丧服。也就是如果有人去世,可以根据身穿丧服的款式、质地,来确定此人和死者的亲属关系。

  根据古籍中的记载,以前的丧服分为五类,分别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从繁复程度上来讲,斩衰最重,缌麻最轻,而越繁复,说明和死者的血缘越密切。比如第一等的斩衰,只有纯粹的直系亲属可以着装。

  而子女为父母,长子长孙为祖父,妻子为丈夫等等,不但要穿生麻的丧服,而且还要服丧三年。除了服装以外,包括发型、冠冕、鞋履和手杖等都要符合规矩。而且,在服丧期间不得饮酒作乐,不得婚丧嫁娶,甚至当官的都要辞官回家,谓之“丁忧”。

  而到了“缌麻”这一层,不但衣服换成舒适的细麻布,服丧的时间也变成了三个月。至于亲戚关系再疏离一点的其他人,随着时代的演变,渐渐的已经不需要服丧了。

  不过,因为亲人过世是小概率事件,在平时还是需要用一个概念来划分亲属的,于是,“九族”概念就开始被发明出来了。

  很多人对于“九族”的概念,基本来自于影视剧作品中,关于祸事来临时被牵连的桥段。因为一人犯法,如果罪大恶极,常常在制罪的时候有“诛九族”的罪责。那么这个“九族”指什么呢?

  关于“九族”有两个说法,一种是认为指从高祖到玄孙,用现代语境解释就是“曾曾祖父”到“重重孙”;还有一种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犯罪,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侄子外甥、叔叔阿姨等人外,就连妻子和岳父岳母也难逃一死。按照刑法的严苛角度来看,后一种明显更加可信。

图片.png

  这样严格的连坐制度,创造之初也确实抱着震慑宵小的初衷。至于实行到后来的效果如何,这一点就见仁见智了。九族可以看作五服的一个发展,是以父族体系为主的“五服”说法的一种补充。

  民间常用“出五服”表述,血缘和亲戚关系的疏远。在婚配的时候,也通常以是否出五服,来判断近亲关系是否确切,是否具有生育健康后代的可能性。从九族和五服的对比可以看出,五服用于统治,而九族用于量刑。

  九大于五,也就意味着如果一个人犯罪,可能来往不多的人们都会受到牵连。对于无辜的人们,这也算是飞来横祸了。

  治国之时用之以宽,惩戒之时从重从严。这恐怕就是,古往今来君王们帝王之术的核心要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化历史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其中哪一关最难,哪一将最厉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岭关是关羽离开许都后的第一关,把关将为孔秀,手下有五百军士。关羽没有丞相文凭,被孔秀拦住,两人战在一起。仅仅一个回合,关羽将孔秀斩于马下,干脆利索,一点也不...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叡死后10年,司马懿为何才发动高平陵之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司马懿在曹叡活着时,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安分守己。  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个皇帝,于黄初七年(226年)即位为帝,年仅24岁。他在辅政大臣曹真、司马懿、陈群、...

如果刘备从汉中出兵,能与关羽一同夹击并斩杀曹军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已威震华夏,刘备为何没有趁机灭掉曹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刘备让关羽发动战争,只是局部战争,为了配合争夺汉中。  主战场在汉中,双方主公曹操和刘备都亲自在汉中督战,为了争夺战略要地汉中,打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如刘备发动...

乐进作为追随曹操最早的外姓将领,他立下了哪些功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他是五子良将第二,为何给人的感觉寸功未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乐进追随曹操时间,早于其他外姓将领,仅次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亲大将。  初平元年(190年),曹操不满汉贼董卓废立皇帝,逃出京城洛阳,到陈留后,“...

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值得被张辽、徐晃眼红、羡慕?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为何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赏赐的,名义上是汉献帝刘协封的,含金量大。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表扬关羽斩颜良,向汉献帝刘协请封的。当时汉献帝虽然已经名存实亡,可是在名义上,还是汉...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文化历史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 如果刘备从汉中出兵,能与关羽一同夹击并斩杀曹军吗?
  • 乐进作为追随曹操最早的外姓将领,他立下了哪些功勋?
  • 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值得被张辽、徐晃眼红、羡慕?
  • 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为什么连曹芳和曹髦都比不上?
  • 赤壁之战后曹操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不再次攻打荆州?
  • 司马懿在曹操对他有所怀疑后,他是怎么打消疑虑的?
  • 刘备在出征东吴时,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与五虎上将?
  • 司马昭为何不但没有杀了刘禅,还封他为安乐县公?
  • 在曹操25个儿子中,楚王曹彪是怎么反抗司马懿的?
  • 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有什么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
  • 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那么翊军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 诸葛亮为何不同意“子午谷奇谋”?怕曹魏一方也有人想到
  • 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
  • 在曹操眼中,曹彰为什么不适合作为曹魏的继承人?
  • 刘备为什么会选择两个托孤重臣?是不信任其中一位吗?
  • 在关羽被擒时,东吴除了鲁肃之外还有谁能够为他求情?
  • 诸葛亮之所以敢率军攻打曹魏,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张飞在刘备伐吴前是什么状态?为什么会被部下杀死?
  • 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斩马谡,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三星堆的发现对中国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
  • 吕布在兖州之所以打不过曹操,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古蜀人崇拜太阳神吗?详解三星堆商铜太阳形器
  • 曹操为何亲率大军征讨马超?怕潼关丢失后失去关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