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奉天之难”的背景是什么?“奉天之难”为什么会爆发?

“奉天之难”的背景是什么?“奉天之难”为什么会爆发?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奉天之难”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德宗在位期间发动了削藩战争,但过程并不顺利,接连导致四镇之乱和泾原兵变。唐德宗只能被迫逃出奉天,好在李泌、李晟等大臣平定叛乱,这才解决一场危机。不过对于当时的唐朝来说,奉天之难的爆发无疑是让整个国家再度陷入衰败。后来唐德宗委任宦官为禁军统帅,也并没有做出太有效的改观。奉天之难到底是如何爆发的?唐德宗出现了哪些失误?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一、中兴之主

  如果说开元盛世是唐朝极致的辉煌,那么安史之乱就是唐朝苦涩的泪水。多少香榭亭台,莺歌燕语,都在连天的烽火中化为昔日的繁华一梦。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终于坐上了他心心念念的皇位,成为了唐代的第九位君王。这年他37岁,正是作为帝王的黄金年华,而他也早下定决心,要让这“安史之乱”后满目疮痍的大唐,再现中兴的荣光。

  比起那些蜜罐里长大的帝王来,唐德宗李适的早年人生,怎一个坎坷了得:十四年那年,就赶上了震惊天下的安史之乱,跟着祖父(唐肃宗)东奔西跑,却也凭着一身少年锐气,在那场大乱里脱颖而出;二十一岁那年,他受封天下兵马元帅,打赢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后一战;也凭着赫赫战功,与郭子仪李光弼等战神一道“图形凌烟阁”,年纪轻轻,就成为大唐百姓口耳相传的大英雄。

  但这场战乱带给他的,远不止英雄的荣耀。他的生母沈氏,即野史里的“沈珍珠”,在安史之乱里离奇失踪。公元779年的唐德宗登基大典上,思念母亲的唐德宗,只能“遥尊”母亲为皇太后,登基的现场,新皇帝与大臣们为此哭声一片。这之后终其一生,他都在拼命寻找母亲下落,哪怕有骗子上门冒充,他也从不治罪:“只要能找到母亲,朕宁愿被骗一百次。”

image.png

  这场大乱带给他的,是这样刻骨铭心的创痛。也正因如此,对于此时大唐的藩镇割据,唐德宗也深恶痛绝,誓要扫清安史之乱后的满目凋零,还大唐一个政通人和,四海澄清。

  为此,唐德宗对内崇尚节俭,史书上说他“动遵礼法,食马齿羹,不设盐、酪”,堂堂一国之君能够食用马齿苋还不放盐和乳酪一类的作料,算是把节俭美德发挥到极致了。

  自己生活简朴无华的同时,唐德宗也没忘了整顿朝中的奢靡浮夸之风。有一次,泽州刺史想要用祥瑞讨得唐德宗的欢心,于是献给唐德宗一幅庆云图,谁知唐德宗看过后却说:“朕以时和年丰为嘉祥,以进贤显忠为良瑞,如卿云、灵芝、珍禽,奇兽、怪草、异木,何益于人!布告天下,自今有此,毋得上献”,泽州刺史的这番马屁,算是拍到了马蹄上。

  一道旨意打压了进献祥瑞的风气后,唐德宗又把目光放在了朝中行贿受贿的弊政上。比如唐德宗发现“中使”邵光超奉诏去赐李希烈旌节的时候,收了李希烈给予的奴仆、马匹等礼物,当即将邵光超毒打一顿之后再流放,吓得其他人再不敢受贿。朝中行贿受贿的风气,就此大为改观。

  在唐德宗的一番治理下,大唐还真呈现出一番中兴之象。一时间,无数的鲜花和掌声将唐德宗包围,“明主出矣”成为天下臣民共同的心声。

  谁料就在所有人都对唐德宗寄予厚望之时,唐德宗的施政,却渐渐变了味。

  二、奉天之难

  对唐德宗来说,当初信誓旦旦要重现大唐盛世的豪情,终不敌日日盈耳的颂歌来得惬意。当初力图节俭自强的中兴之举,终不如大刀阔斧的削藩来得直接了当。

  唐德宗的一腔豪情,终于在一片赞歌声中化为乌有。渐渐地,唐德宗越来越听不得唱反调的话,他开始宠信擅长以“美言”杀人的奸臣卢杞,甚至在卢杞借刀杀人害死颜真卿后依然觉得卢杞是正人君子。

  日日不断的颂歌也毁了唐德宗的中兴大计。信心爆棚的唐德宗开始对藩镇们步步紧逼,打算靠着削藩一来给穷得叮当响的财政补血,二来加强中央统治,一键完成中兴大计。

  这个“英明举动”, 放在当时,简直是点火药桶:此时大唐各地藩镇羽翼丰满,外部又有吐蕃回纥磨刀霍霍,削藩这种事,一旦操之过急,极有可能变成大难。但猴急的唐德宗,却是不管这些。

  为了尽快完成削藩的计划,唐德宗不顾“父死子袭”的传统,断然拒绝了成德节度使之子李惟岳请求继承父位的上奏,气得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 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共同走上了武装反唐的道路。

  四镇节度使叛乱的消息传到朝廷后,唐德宗急忙下令河东、昭义、淮西、幽州、宣武诸镇出兵平叛,一场军阀混战,就此爆发了。

  四镇节度使起兵反唐后不久,淮宁李希烈也加入了叛军的阵营,与哥舒曜大战于襄城。唐德宗眼见叛军势大,而中原地区已无兵可派,紧急之下只得派了5000泾原兵前去支援。

  谁知泾原兵路过长安时,唐德宗却突然小气起来,既没有好酒好菜招待这些出征的将士,也没有给泾原兵丰厚的赏赐。

  这番举动狠狠得罪了泾原兵,结果本来是帮助唐廷打仗的泾原兵调转枪口攻入长安,逼得唐德宗仓皇出逃,前往奉天(今陕西乾县)避难,史称“泾原兵变”。

  泾原兵打下长安后,拥戴前幽州节度使朱泚为首领,开始围攻奉天城。好在德宗方面君臣一心,死守奉天,而朝廷援军又星夜来援,这才逼得朱泚退守长安。

  哪知奉天之围刚解,就传来了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与朱泚联手的消息,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德宗只得又匆匆逃往梁州(今陕西汉中)。

  兴元元年,唐将李晟攻克长安,朱泚被部下所杀,德宗回銮。这场差点将大唐王朝拖入无尽深渊的“奉天之难”,总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可以说,唐朝最危险的时刻,绝不是安史之乱丢长安,恰恰是唐德宗亲手挖下的奉天之难的大坑。若是当时的局面再恶化一点,只怕五代十国就要提前到来了。

  实事求是说,假如唐德宗只是个声色犬马的昏君,放在他登基伊始的内外环境里,还真惹不出这么严重的后果。闹到此时这步,全是唐德宗“积极性太高”闯的祸,简直是“凭实力挖坑”。如此表现,也令宋朝名臣王安石一声吐槽:其不亡者幸也——“作”成这样都没亡国,真是撞大运。

  那么,“挖大坑”的唐德宗能躲过亡国厄运,真的是靠命好?其实,人家不止能凭实力挖坑,更能凭实力爬坑。

image.png

  三、艰难爬坑

  奉天之难后,唐德宗痛定思痛,面对他“作”出来的大唐烂摊,开始了艰难的爬坑之路。

  贞元三年,唐德宗采用李泌的“北和回纥、南通南诏、和大食、天竺,如此,则吐蕃自困”的建议,决心在解决藩镇前,先解决大唐严重边患——吐蕃入侵问题。

  只要参考下唐德宗早年的悲惨人生,就知道他做出这个抉择有多不易:安史之乱时,身为皇子的唐德宗,就曾遭到回纥可汗的当面羞辱,他的亲信也被当场鞭打致死。从此回纥在唐德宗心中的“仇人榜”上,一直都和藩镇“媲美”。而此时的唐德宗,却毅然放下昔日怨怒,践行李泌“北和回纥”的主张,换得回纥向大唐称臣,成为大唐边防的助力。

  如此胸襟担当,后世某些碎碎念“诸臣误我”的亡国之君,真该好好学学。

  这份担当,效果也立竿见影,公元801年,大唐名将韦皋大破吐蕃,““拔城七、军镇五、户三千,擒生六千,斩首万余级”。此战之后,大唐西部十七年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削藩”的良好环境,就这么打出来了。

  国内的经济和军事改革也是唐德宗主抓的重点。唐德宗大力推行屯田制度,保证粮食供应的同时又保证了军费,大唐精锐神策军的战斗力,也从此直线提高。这一切,都成了后来他的孙儿——唐宪宗李纯平定藩镇的重要本钱。未来的“元和中兴”,就是这样打底。

  唐德宗去世九年后,即公元814年,大唐名将李愬雪夜下蔡州,削平淮西吴元济藩镇。五年后,淄青李师道藩镇也彻底被唐军削平。其他昔日死硬的藩镇,也慌忙向唐王朝效忠臣服。唐德宗生前呕心沥血的“削藩”大业,曾无比盼望的“中兴”时代,终于实现。

  大唐的第二个春天,就这么在唐德宗手中生根发芽了。由此可见,犯了错误哪怕挖了坑不可怕,只要肯补救,依然不失为一个负责任的人。譬如唐德宗,便是这样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