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历史解密 唐隆政变对唐朝的影响有多大 这场政变是什么样的

唐隆政变对唐朝的影响有多大 这场政变是什么样的

  历史上的“唐隆政变”是怎么回事?这场政变对大唐有何深远影响?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气势恢宏的大唐王朝历史上,有过很多次令人震撼的“宫廷政变”,这些起于皇宫萧墙之内的战争,不仅有权利更迭转变,而且从某种意义上,也推动着大唐王朝不断前行。在唐王朝诸多“政变”中,发生在公元710年7月末,既唐隆年间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政变,对于之后的大唐王朝历史走向,有着深远意义。那么历史上的“唐隆政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武则天晚年病重期间,也就是公元705年2月底,李显等宗室成员,联络朝中一些实权派大臣发动了著名的“神龙政变”。

  这场政变之后,李显顺利登上了皇位。但武则天死后,皇位更迭,势必也引发朝局动荡,以及各种政治势力集团相互之间的权力争夺。在这种情形下,李显的皇位似乎做得很不稳定,因此他也倍感压力。而在几股政治势力派系中,李显的皇后韦氏,无疑是权力上升最快,也是野心最大的一位。

  武则天在世时,韦氏跟李显时常受到武则天打压,平日里也是唯唯诺诺。即便有政治野心,也无法得到施展。但李显登基后,情况发生了巨大转变。李显做了皇帝,按照惯例韦氏便被升格成了皇后,并且韦氏也是出生名门望族,有一定政治根基。而且她最喜欢的女儿安乐公主还嫁给了武三思。因此,韦皇后不止掌管后宫,同时与武三思勾结,权力甚至伸向了朝堂之上。

image.png

  后来武三思虽然在“景龙政变”中,被李显的儿子,也就是太子李重俊诛杀。但同时李重俊也在那次政变后,被李显斩首示众。在那次政变之后,韦皇后不仅把武三思那些安插在朝堂上的残余势力收归己有,而且还在帮助李显平叛太子李重俊政变时立了功劳。因此,韦皇后成了李显最值得信赖的人,并且权力进一步加大。

  权力往往容易让人野心膨胀,韦皇后从嫁给李显后,几乎一直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下。而当她以皇后的身份获得了巨大权力之后,不免内心也会产生效仿武则天的举动,成为“第二个女皇”。

  在景龙政变后,李显登基时立太子李重俊,由于发动政变,最终被诛杀。于是当时大唐帝国便出现了“太子空缺”的情况。由于韦皇后没有自己的儿子,只有一个安乐公主。因此,韦皇后便撺掇李显立了一个年幼的皇子做太子。在这种情形下,韦皇后又开始联合女儿安乐公主,密谋把李显毒死,从而韦皇后便能掌控实权,然后在改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

image.png

  在《旧唐书》,《新唐书》,以及《资治通鉴》等史料里,都曾记录:在710年6月份,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密谋,在唐中宗李显最喜欢吃的饼里下了剧毒。李显吃了饼后“腹疼难忍”,不救便暴毙而亡。

  李显死后,尚未成年的太子李重茂登基成了皇帝。而韦皇后则以太后的身份开始摄政。那时候,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志得意满,以为大唐朝的形势,正在按照他们母女二人的谋划发展,或许不久后,韦皇后就能像武则天一样成为“女皇”。但处在权力带来兴奋中的韦皇后,却忽略了大唐王朝中另一股政治势力。那便是李唐宗室和张柬之等人形成的政治同盟。

  当年这些人和李显一起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从而让李显当上了皇帝。在李显做皇帝的五年时间里,这股政治势力也越来越强大。并且李旦,太平公主,张柬之等人参与主导过“神龙政变”,也为他们这个政治集团积累了丰富的“政变经验”。

image.png

  随着韦皇后摄政专权,势必在权力上会跟以李旦,太平公主等人为首的宗室政治集团形成冲突矛盾。在这种情形下,李旦,太平公主等人便再次开始谋划发动“政变”。而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也就是后来大唐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在这次政变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时被人称作“三郎”的李隆基,虽然年纪刚二十出头。但拥有超强的谋略,以及过人的胆识。他凭借“宗室代表人物李旦三公子”的身份,拉拢聚集了一批英勇善战的武将。并且整个政变前期谋划,几乎都是李隆基代表他父亲跟太平公主,以及朝中大臣进行商议。

  公元710年7月21日,李隆基作为“政变”先锋官,带领一众兵马向皇城杀来,快速将守卫皇宫内城的羽领军首领斩杀,随后收降了羽林军。后来他带着政变部队,从玄武门杀入皇宫,一鼓作气诛杀了韦皇后,安乐公主,以及上官婉儿等党羽几十人。

image.png

  李隆基果断的军事杀戮,令人震撼,同时也让参与政变的宗室成员及文武大臣敬佩。政变成功后,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下,小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了自己的叔叔李旦。随后李旦把年号改为“唐隆”,而这场政变也被称为“唐隆政变”。并且由于李隆基发动政变立了大功,因此,他也被李旦册立为太子。

  这场在历史上被称为“唐隆政变”的宫廷军事行动,不仅造成皇权转换,同时也把大唐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玄宗李隆基”推上了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解密

故宫里面的水缸为什么很少结冰呢?

故宫里面的水缸为什么很少结冰呢?
  故宫作为我国一个非常具有历史和地标意义的建筑,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前往参观,而在故宫中又放置着很多的大水缸,其实在古代的宫殿里,放置水缸的作用,很多人应该都是知道的,那就是救火,因为宫殿的结构都是木质,如果起火的话很容易一起烧起来,所以放水缸就是为了方便救火,但是为什么故宫里面那么多的水缸,却从来都没有结过冰呢?  故宫之内总共有300余口容量巨大的金属缸。这些水缸的用途很简单,那便就是平时存满...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
  县令是战国时期设立的官职,意为一县之长。知县则是秦朝设立的官职,早期知县和县令官职相同,都是县里的主官。据说知县一词的起源,是因为在宋朝派遣到县里当官的都被称为“知县事”,此后简称就叫知县。直到明清时期,知县正式被定位七品官,民间称七品官为“七品芝麻官”,这个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下面就来介绍下县令和知县究竟有和区别,感兴趣的话就一起来看看吧。  县令和知县是中国古代的两种官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宋朝经济那么发达 宋朝为何还出现434次农民起义

宋朝经济那么发达 宋朝为何还出现434次农民起义
  宋朝GDP占世界80%,为何还会出现434次农民起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一提到大宋王朝,很多人都油然而生一种骄傲感,为啥?因为不少专家研究后表明,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财富占据了当时世界的60%,甚至还有数据表明,宋朝的GDP占据了当时全世界的80%之多。还有更搞笑的,居然研究出宋朝的人均GDP达到了2000多美元。  好家...

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是什么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是什么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地主阶级结构也开始发生重大变化,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他们希望通过各种渠道取得大小官职。  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  从南北朝时期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起来。...

汉武帝母亲地位低微,为何他能被选为太子呢?

汉武帝母亲地位低微,为何他能被选为太子呢?
  古代皇位传承往往父死子继,以立嫡立长为依据。如果没儿子,则兄终弟及。  汉武帝刘彻是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非嫡非长,母亲王娡是楚霸王分封的燕王之曾外孙女,虽有贵族血统,但已沦落为平民,且又有过婚姻,后台不硬,地位不高,汉武帝却从十四个皇子中脱颖而出,成了天之骄子,让人满腹孤疑,他们到底有何能耐,使何手段,能上位成功。  那么汉武帝明明是庶出,母亲出身卑微,为何依旧能登上皇位?  榴莲历史通认为汉...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历史解密

  • 故宫里面的水缸为什么很少结冰呢?
  • 县令和知县有什么区别?谁的官职更大一些呢?
  • 宋朝经济那么发达 宋朝为何还出现434次农民起义
  • 唐朝时期的科举制是什么样?产生了什么影响?
  • 汉武帝母亲地位低微,为何他能被选为太子呢?
  • 魏延和张郃相比 两人谁的武力值更高
  • 庞统的死和诸葛亮有关系吗 诸葛亮知道庞统之死吗
  • 秦始皇军队那么强,为何还要费力建长城呢?
  • 蒙恬临死前说了什么?为何曹操会如此动容呢?
  • 宋明两朝相隔不远,为何差距会那么大呢?
  • 曾秉为官清廉,为何会被朱元璋罢免官职呢?
  • 牛仙客当上宰相后做了哪些事?他将盛唐推向深渊
  • 田氏代齐后为什么没有更改国号呢?
  • 长平之战中,白起是如何坑杀四十万赵军的?
  • 为什么汉武帝一定要杀钩弋夫人不可?钩弋夫人的背后有谁?
  • 宋朝和明朝相隔90年 给人感觉为何相隔甚远
  •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为什么要向刘禅推荐一个名气不大的向宠?
  • 刘弗陵当了十多年皇帝,为何一个子嗣没有留下?
  • 明朝统治的中期,军队的屯田制度为何会崩溃呢?
  • 魏征尸骨未寒,为何唐太宗会翻脸呢?
  • 清朝灭亡后,八旗子弟都去了哪里呢?
  • 李世民为何会被封为秦王呢?其中有怎样的含义?
  • 古人是如何防治洪水的?很多意想不到的措施
  • 古代人口那么重要,为何打赢攻城战要屠城呢?
  • 左良玉既然是忠臣,为什么却在崇祯死前按兵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