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文化历史 曹操发布三道“求贤令”,只是单纯的为了招揽人才吗?

曹操发布三道“求贤令”,只是单纯的为了招揽人才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魏武三诏令: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是唯才是举,还是打压士族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建安十五年(210年)令:“……天下未定,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齐桓其何以霸?今天下得无盗嫂受金,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唯才是举,吾得用之。”

  在这份《求贤令》中,曹操第一次发出了“唯才是举”的呐喊。曹操看来,如果只选用清廉之士,齐桓公就不会重用生活奢华的管仲,也就谈不上什么霸业了。曹操历史性的提出了选用人才可以不注重“品德”只注重才能。“盗嫂受金”之人也可用,这与汉代以来“举孝廉”,注重清誉名流的选才标准大不一样。

  十九年(214)令:“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

  这一年刘备夺益州,曹操征孙权受挫。在这道令中,曹操继续以“盗嫂受贿”的陈平为例,称陈平能帮助刘邦建立大汉,言而无信的苏秦能救济弱小的燕国,说明“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不能因为人的品行有短处,就弃才不用,朝廷要重用有才之人,不要有所遗漏。

image.png

  二十二年(217年)令:“昔伊挚、傅说出于贱人,管仲,桓公贼也,皆用之以兴。萧何、曹参,县吏也……今天下得无高才异质,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此时的曹操已是魏王,各种礼仪车马服饰已经直逼天子。在第三道诏令中,他以伊挚、傅说、管仲、吴起、萧何、曹参、韩信、陈平八位有污点的谋臣武将为例,认为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即便出身低贱,即便曾经是敌人,即便身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甚至“不仁不孝”,都可以为“我”所用。

  以上就是著名的“魏武三诏令”,曹操在210年-217年,连续发布三道求贤令,而且每道的诏令的基本意思都差不多,都是坚持“唯才是举”,不必过分强调所谓道德。“盗嫂受金”、“不仁不孝”之徒,只要有治国强兵之术,也要举荐上来予以重用。

  曹操发布三道“求贤令”,是单纯的为了招揽人才,还是另有深意?

  一、真心招揽人才

  我们评价一个人、一件事情,首先不要恶意揣度他人。因此,我认为在210年曹操第一次发布求贤令的时候,是真心实意的想以“唯才是举”的原则招揽人才。当时赤壁之战过去两年,孙刘联盟越来越稳固,曹操知道自己统一天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事情,所以他想挖掘更多的人才,作出更大的功业。

  曹操是一个英才卓绝的人,所以他不光是呼吁“唯才是举”,一直以来他都是那么做的。曹操早期的谋士戏志才“负俗之讥”,鬼才郭嘉“不治行检”,“性格刚戾”的程昱,有“毒士”之称的贾诩,贪财的丁斐、蒋济等等,他们在曹操麾下都成为了曹魏举足轻重的人物。

image.png

  二、打破两汉以来“重名轻实”的官员选拔制度

  曹操的求贤令,其实有些冒天下之大不韪,因为曹操所提出的“唯才是举,不重品德”是与当时主流社会相悖的。曹操此举是为了打破两汉以来“重名轻实”的官员选拔制度。两汉实行察举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光武帝非常重视儒学,所以到了东汉中后期,社会上流行的是品鉴人物、清议高名。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曹操当年也想求得汝南名士许劭的评语,许劭本来看不起曹操阉宦出身,被曹操逼的无奈,才给出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评价。连曹操这样洒脱不羁的人,都需要名士的点评加持,可见当时品评、清议、虚谈风气之盛。

  另外不得不说,由于察举制这一入仕机制的导向,导致两汉士人重视品德名声进入了一种“偏执”的状态。为了能够得到“孝廉”的名声,士子都“刻情修容,依倚道艺,以就其声价。”矫揉造作的自我修饰,依讬经术以博取名声,最终入仕。我们翻开史书,往往超长守孝、为故吏奔丧、推财让人的事例比比皆是。

image.png

  三岁让梨的孔融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孔子后人,孔融就是典型的品德高尚、名重天下的大名士。然而孔融的治国理政能力实在“惨不忍睹”:为北海相时本想有一番作为,但面对黄巾军却毫无办法,结果连家室也被虏。在司马彪笔下,孔融任用小人,内政一片混乱,百姓怨声载道。

  荆州牧刘表在天下大乱之前,也是大名士,“八及”之一,然而其在乱世之中虽然跨有江、汉,却仅仅是个自守之徒。许靖是许劭的堂兄,后来辗转成了刘备属下,刘备本来不想任用他,法正却劝说刘备:“许靖虽是获虚誉而无其实者,宜加敬重以眩远近。”

image.png

  三、贬抑士族,为篡汉扫清障碍

  逯耀东先生评价曹操的求贤令:他深深了解这批名士对当时的政治与社会所发生的作用与影响;以及他们互相标榜,臧否人物,不仅影响政府用人的权力,同时在社会上造就一批名实不符的浮华之士。

  如果曹操想建立强而有力的中央集权,或更进一步篡夺刘氏政权,都必须先铲除这些出身于大家世族的名士。一再强调他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彻底否定了两汉才德并举的选举标准。因此,魏武三令并不是乱世求才的权宜之计,而是曹操透过用人制度,打击大族与名士的政策。

  察举制的另一个恶果,就是门阀士族的萌芽与发展。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弘农杨氏“四世太尉”,其实东汉中后期,门阀士族已经开始萌芽。袁绍、杨修的家族由于一直有人担任高官,所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他们的家族势力也越来越庞大,累世公卿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打破旧世界,建立新秩序,是每一个站在时代风口浪尖关键人物所想要做到的事情。曹操一方面是想改变东汉以来华而不实的选官制度,同时他也想遏制不断发展壮大的门阀士族,因为如果任由他们发展,他们或许会是自己前进的最大阻力。

  尽管曹操一直有意无意的打压士族,坚持唯才是举,然而在他死后。曹丕为了能够获取士族集团的支持,还是进行了妥协,采纳了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最终还是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或许这就是历史的潮流,不是某个人能够左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化历史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其中哪一关最难,哪一将最厉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岭关是关羽离开许都后的第一关,把关将为孔秀,手下有五百军士。关羽没有丞相文凭,被孔秀拦住,两人战在一起。仅仅一个回合,关羽将孔秀斩于马下,干脆利索,一点也不...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叡死后10年,司马懿为何才发动高平陵之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司马懿在曹叡活着时,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安分守己。  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个皇帝,于黄初七年(226年)即位为帝,年仅24岁。他在辅政大臣曹真、司马懿、陈群、...

如果刘备从汉中出兵,能与关羽一同夹击并斩杀曹军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已威震华夏,刘备为何没有趁机灭掉曹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刘备让关羽发动战争,只是局部战争,为了配合争夺汉中。  主战场在汉中,双方主公曹操和刘备都亲自在汉中督战,为了争夺战略要地汉中,打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如刘备发动...

乐进作为追随曹操最早的外姓将领,他立下了哪些功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他是五子良将第二,为何给人的感觉寸功未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乐进追随曹操时间,早于其他外姓将领,仅次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亲大将。  初平元年(190年),曹操不满汉贼董卓废立皇帝,逃出京城洛阳,到陈留后,“...

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值得被张辽、徐晃眼红、羡慕?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为何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赏赐的,名义上是汉献帝刘协封的,含金量大。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表扬关羽斩颜良,向汉献帝刘协请封的。当时汉献帝虽然已经名存实亡,可是在名义上,还是汉...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文化历史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 如果刘备从汉中出兵,能与关羽一同夹击并斩杀曹军吗?
  • 乐进作为追随曹操最早的外姓将领,他立下了哪些功勋?
  • 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值得被张辽、徐晃眼红、羡慕?
  • 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为什么连曹芳和曹髦都比不上?
  • 赤壁之战后曹操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不再次攻打荆州?
  • 司马懿在曹操对他有所怀疑后,他是怎么打消疑虑的?
  • 刘备在出征东吴时,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与五虎上将?
  • 司马昭为何不但没有杀了刘禅,还封他为安乐县公?
  • 在曹操25个儿子中,楚王曹彪是怎么反抗司马懿的?
  • 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有什么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
  • 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那么翊军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 诸葛亮为何不同意“子午谷奇谋”?怕曹魏一方也有人想到
  • 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
  • 在曹操眼中,曹彰为什么不适合作为曹魏的继承人?
  • 刘备为什么会选择两个托孤重臣?是不信任其中一位吗?
  • 在关羽被擒时,东吴除了鲁肃之外还有谁能够为他求情?
  • 诸葛亮之所以敢率军攻打曹魏,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张飞在刘备伐吴前是什么状态?为什么会被部下杀死?
  • 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斩马谡,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三星堆的发现对中国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
  • 吕布在兖州之所以打不过曹操,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古蜀人崇拜太阳神吗?详解三星堆商铜太阳形器
  • 曹操为何亲率大军征讨马超?怕潼关丢失后失去关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