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文化历史 袁绍为什么建议让董卓带兵进京?他不怕董卓乱政吗?

袁绍为什么建议让董卓带兵进京?他不怕董卓乱政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袁绍建议何进召董卓进京,是智商不够,还是另有阴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史学界一般习惯于把三国时代界定为公元190年-280年,因为190年关东联军起兵讨董,至280年晋灭吴。而混乱实际上开始于公元189年,4月汉灵帝崩,少帝刘辩继位,何进(刘辨之舅)以外戚为大将军,与太傅袁隗共领尚书事。

image.png

  灵帝在世时本想以皇子刘协继位,临死以刘协托付宦官蹇硕。灵帝既死,蹇硕便想诛杀何进,立刘协为帝,因何进有所察觉,其事未果。何进既掌朝政,蹇硕心不自安,乃与诸宦官谋诛何进。中常侍赵胜素亲于何氏,将蹇硕之书交与何进。于是何进诛杀蹇硕,自此何进掌握东汉军政大权。

  7月袁绍作为何进的“心腹”极力劝何进诛杀十常侍为首的宦官集团,而何太后、车骑将军何苗不同意。袁绍又建议何进召四方猛将豪杰进京,以胁迫太后同意。何进采纳,于是召前将军董卓、丁原、王匡、桥瑁等进军洛阳。至此,何进与宦官已经陷入不死不休的境地。

  8月十常侍趁何进入宫之际杀掉何进,何进部将吴匡等在宫门外闻听何进被杀,遂与虎贲中郎将袁术等斫宫门而入,又纵火烧南宫宫门。袁绍亦引兵入宫,杀宦官赵忠等。张让、段珪等劫持少帝,太后及陈留王刘协仓皇出逃。袁绍等关闭宫门,大杀宦官,死者二千余人。

  正当袁绍在皇宫内大肆屠戮宦官之际,董卓已经带兵赶到了北邙山,迎接到了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董卓于是裹挟着少帝回到宫中,短时间内引诱吕布杀了丁原,并收编了何进、何苗兄弟的部下,至此董卓在洛阳一家独大。9月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袁绍逃出洛阳,组织兵力讨伐董卓。

  董卓是一个有野心的军阀,而且是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他的出现就像一个潘多拉魔盒。袁绍建议何进把董卓召进洛阳,等于把这个恶魔从魔盒里释放了出来,董卓及之后的李傕郭汜,给东汉朝廷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让大汉天子尊严扫地。

  那么应该如何评价袁绍建议召董卓进京呢?本来按照大多数人的看法,袁绍建议让董卓带兵进京,就是个馊主意,是在犯傻!

  比如当时陈琳、曹操、郑泰、卢植等人都反对袁绍的这个提议,时任何进主簿的陈琳认为如果何进想杀宦官,完全有足够的的力量,现在召四方兵马进京,是授人以柄,只会增加祸乱的可能(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不必成,祗为乱阶)。

  当时只是袁绍“小跟班”的曹操也认为:“宦官古今都有,只是君王不应该给予大权和宠信让他们发展到现在这个程度,既然要惩治他们,除去首恶就可以了,而且这活儿只要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你现在征召各地部队,就是让宦官们提高警觉,肯定会失败!”

  卢植、郑泰则是直接指出董卓是个祸害,不可召入洛阳。卢植认为“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郑泰对何进说:“董卓强暴残忍野心勃勃,若倚重他做朝政大事,将会放任他的凶暴和野心,必定会危害朝廷。你是大将军、辅政大臣,应当坚持由自已决断,诛除有罪的人,实在不适合以董卓作为援助,而且事情拖久了就会生变。”

  有这么多人都认为召董卓进京是个馊主意,为何袁绍执意劝何进这么做呢?因此有人认为——袁绍执意召四方兵马入洛阳,实际上是另有阴谋!比如知乎博主渤海小吏就认为,袁绍从一开始就是想让何进和宦官集团相互斗争,最好能够一死一伤或者两败俱伤,这样最符合袁绍所追求的利益。

image.png

  此种观点也有证据支撑。比如在何进被杀后,袁家迅速做出反应,袁隗和袁绍假传圣旨斩杀了太监们安排的樊陵和许相;袁术则和何进部将吴匡联合进攻皇宫,用刀劈砍宫门,威胁宫中交出张让等人;最终袁绍带兵进宫捕杀所有宦官,甚至都顾不上管皇帝的死活。

  具体详情,请大家详阅渤海小吏的文章《189年汉末崩塌(8)袁绍导演的惊天政变》。我个人非常喜欢渤海小吏的写作风格和对历史独到的见解和分析,尤其总能在历史往事中,找到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真谛,推荐喜欢历史的网友们关注一下。但在这个问题上,我有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就召董卓进京这件事,说袁绍犯傻,出了个馊主意有点贬低他;而如果认为整个189年的洛阳大乱斗是袁绍一手策动的,又有点抬高他了。袁绍有家世、有能力,但也有他的缺陷,他肯定不傻,但也算不上一个聪明的人。

  回到具体事件来分析,站在袁绍的立场考虑,袁绍最想要的是什么?我们从头捋一捋袁绍在诛宦官之前在干什么。有着“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的出身,再加上袁绍相貌英俊,气质威严,凭借世资,年少为郎。袁绍二十岁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不久,因母亲病故服丧,接着又补服父丧,前后共六年。

image.png

  这里简单说一下,由于察举制的选人导向,东汉中后期士人最追求的就是名声。孝、廉就是最重要的品德,所以袁绍服丧六年就是为了养名。之后袁绍拒绝朝廷辟召,隐居在洛阳,这也是一种抬高自己名声的方式,谁隐居会选择在首都洛阳?袁绍表面上不妄通宾客,其实在暗中结交党人和侠义之士,如张邈、何颙、许攸等人。

  这里需要再简单补充一下,桓灵二帝期间,搞过两次“党锢之祸”,士人和宦官争斗,结果被宦官撺掇着皇帝把士人都杀的杀、禁锢的禁锢,不允许出来做官。所以,其实在东汉末年 ,士人阶级和宦官集团的才是尖锐对立的,是不死不休的局面!这也是为何袁绍执意诛除宦官的原因。

  简单点说,袁绍在诛宦官之前一直在不断抬高自己的名声,结交党人,树立威望。比如当时十常侍首领赵忠曾说:“袁本初坐作声价,好养死士,不知此儿终欲何作。”说白了,袁绍是把自己当作年青一代士人领袖来标榜的,这就能够解释他为何有些近乎偏执的要“杀尽宦官”。

  经历两次“党锢之祸”的摧残,东汉的士人官僚阶级,对于宦官已经到了咬牙切齿的地步,袁绍自诩为年青一代士人领袖,自然要以诛除宦官为己任。一旦能够诛除宦官 ,那将是不世的功业,到时候再凭借自己的家世,袁绍未来自然可以飞黄腾达。

  因此,诛除宦官始终都是袁绍的目标。袁绍不断撺掇何进杀尽宦官,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至于劝何进召董卓一事,袁绍有没有包藏祸心那肯定也是正常的。毕竟如果宦官集团和外戚斗起来,受益的肯定是袁家和士族官僚集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文化历史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其中哪一关最难,哪一将最厉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东岭关是关羽离开许都后的第一关,把关将为孔秀,手下有五百军士。关羽没有丞相文凭,被孔秀拦住,两人战在一起。仅仅一个回合,关羽将孔秀斩于马下,干脆利索,一点也不...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叡死后10年,司马懿为何才发动高平陵之变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首先,司马懿在曹叡活着时,是一个大大的“忠臣”,安分守己。  曹叡是曹魏的第二个皇帝,于黄初七年(226年)即位为帝,年仅24岁。他在辅政大臣曹真、司马懿、陈群、...

如果刘备从汉中出兵,能与关羽一同夹击并斩杀曹军吗?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已威震华夏,刘备为何没有趁机灭掉曹操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刘备让关羽发动战争,只是局部战争,为了配合争夺汉中。  主战场在汉中,双方主公曹操和刘备都亲自在汉中督战,为了争夺战略要地汉中,打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如刘备发动...

乐进作为追随曹操最早的外姓将领,他立下了哪些功勋?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他是五子良将第二,为何给人的感觉寸功未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乐进追随曹操时间,早于其他外姓将领,仅次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宗亲大将。  初平元年(190年),曹操不满汉贼董卓废立皇帝,逃出京城洛阳,到陈留后,“...

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值得被张辽、徐晃眼红、羡慕?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关羽为何一直以“汉寿亭侯”自居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一,汉寿亭侯虽然是曹操赏赐的,名义上是汉献帝刘协封的,含金量大。  关羽的汉寿亭侯是曹操表扬关羽斩颜良,向汉献帝刘协请封的。当时汉献帝虽然已经名存实亡,可是在名义上,还是汉...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文化历史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时,其中哪一关的守将是最厉害的?
  • 司马懿在曹叡死后十年内,为什么不选择发动政变?
  • 如果刘备从汉中出兵,能与关羽一同夹击并斩杀曹军吗?
  • 乐进作为追随曹操最早的外姓将领,他立下了哪些功勋?
  • 关羽的汉寿亭侯,为何值得被张辽、徐晃眼红、羡慕?
  • 曹魏末代皇帝曹奂,为什么连曹芳和曹髦都比不上?
  • 赤壁之战后曹操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不再次攻打荆州?
  • 司马懿在曹操对他有所怀疑后,他是怎么打消疑虑的?
  • 刘备在出征东吴时,为什么不带上诸葛亮与五虎上将?
  • 司马昭为何不但没有杀了刘禅,还封他为安乐县公?
  • 在曹操25个儿子中,楚王曹彪是怎么反抗司马懿的?
  • 诸葛亮劝刘备赐死刘封,有什么直接原因和深层次原因?
  • 赵云被封为翊军将军,那么翊军将军是个什么样的官职?
  • 诸葛亮为何不同意“子午谷奇谋”?怕曹魏一方也有人想到
  • 老古话说的“早起两不要,睡前四不宜”是指的什么?
  • 在曹操眼中,曹彰为什么不适合作为曹魏的继承人?
  • 刘备为什么会选择两个托孤重臣?是不信任其中一位吗?
  • 在关羽被擒时,东吴除了鲁肃之外还有谁能够为他求情?
  • 诸葛亮之所以敢率军攻打曹魏,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张飞在刘备伐吴前是什么状态?为什么会被部下杀死?
  • 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斩马谡,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三星堆的发现对中国历史造成了哪些影响?
  • 吕布在兖州之所以打不过曹操,主要是因为哪三个原因?
  • 古蜀人崇拜太阳神吗?详解三星堆商铜太阳形器
  • 曹操为何亲率大军征讨马超?怕潼关丢失后失去关中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