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战史风云 京索之战对刘邦来说有什么意义?京索之战是怎么样的?

京索之战对刘邦来说有什么意义?京索之战是怎么样的?

  京索之战是怎么样的?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下去。

  楚汉战争时期,大家的印象里是在彭城之战后,刘邦所率领的联军被项羽率精骑击溃,之后刘邦退到荥阳,和项羽对峙了大概1年多,之后双方和议,韩信率汉军攻打魏、代、赵、齐,刘邦也撕毁和议追击撤军的项羽,项羽最终在多方的围剿下败亡,刘邦和项羽争霸过程中,荥阳的对峙阶段对于刘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刘邦在彭城之败后,没有被项羽一波灭掉,而刘邦能在大败后于荥阳立足,离不开京索之战的胜利,刘邦正是因此才能够在荥阳站稳脚跟,而这场可能规模不大的战役对于刘邦来说却至关重要。

image.png

  首先要说的是喜欢韩信的人多半会将京索之战的功劳放在他身上。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复收兵与汉王会荥阳,复击破楚京、索之间,以故楚兵卒不能西。

  不过在其他人的记载中没有明确声明,此战是韩信指挥的,京索之战韩信应该是参战的将领之一,至于是不是韩信统领全局不得而知,我个人是觉得,京索之战是双方骑兵部队的一次正面冲突,是汉军击败楚军追兵的一次胜利,其中灌婴的作用可能是要大于韩信的。

  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形,刘邦是趁着楚军主力深陷齐国而联合各路诸侯攻入楚国都城彭城的,项羽虽然提前知道了消息,但是撤军回援的速度还是晚了,只能说项羽是自己给自己找一个无法避免的麻烦。

image.png

  在灭秦后,项羽分封诸侯,的确一时间成为了大家名义上都臣服的共主,风光无限,但是即便项羽分封诸侯的策略在多么正确,也无法避免一个问题,那就是人都是贪心的,分封做不到绝对的公平,而且项羽还加入了制衡的因素,那就令有些人不服气了,齐国的田荣就跳出来挑战项羽的权威了。

  《史记.项羽本纪》田荣闻项羽徙齐王市胶东,而立齐将田都为齐王,乃大怒,不肯遣齐王之胶东,因以齐反,迎击田都。田都走楚。齐王市畏项王,乃亡之胶东就国。田荣怒,追击杀之即墨。荣因自立为齐王,而西杀击济北王田安,并王三齐。

  田荣自立为齐王,这就是在赤裸裸的挑战项羽,表示对项羽在分蛋糕时不公平,所以说作为名义上老大的项羽必须要去处理田荣,相反刘邦就没有这种额外负担,这徒增了项羽实力的消耗,项羽虽然击败了田荣,但同时为了削弱齐地的反抗能力,所以项羽采取了沿路焚毁城池,坑杀齐军降卒的做法,想要达到震慑齐人的目的,可结果反倒是极其了齐国百姓的强烈抵抗,田横趁机收拢败兵,在城阳反抗项羽,这使得项羽在齐地的军事行动陷入了持久对峙中,而这也给了刘邦机会。

  《史记.项羽本纪》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馀万人。

  刘邦带着50余万联军攻入彭城,但是却被项羽所率的3万精锐部队溃,楚军应该大部分都是轻骑兵,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出其不意,追杀汉军的目的。

image.png

  在彭城之败后,刘邦一时间是很危急的,大家都知道他自己被楚军追得,把儿子女儿都踹下车了,而那些跟随刘邦入彭城的诸侯也立刻变成了墙头草。

  《史记.高祖本纪》诸侯见楚彊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塞王欣亡入楚。

  大家一看,还是项羽厉害,转身就投奔项羽去了,项羽就算恨透了这帮墙头草也没办法,毕竟刘邦才是自己的主要敌人,总不能因为直接把他们都杀了,至此曾经在彭城内,以为已经快要击败项羽的刘邦是被现实狠狠的打脸了,乱局中,想要靠别人是不现实了,只能依靠自己,如何止损,让自己在大败中能够站稳脚跟,不被项羽一波击败成为了刘邦的难题。

image.png

  所以说在刘邦逃亡荥阳的途中,他还是做了一些安排的,他是在逃亡的途中就意识到荥阳会成为他和项羽下一个对峙的关键地点,刘邦做出了相应的布置,延缓楚军追击的速度。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汉王败走,贺方将军击楚,追骑以故不得进,汉王顾谓贺:子留彭城,用执圭东击羽,急绝其近壁。

  《史记.高祖本纪》随何往说九江王布,布果背楚。楚使龙且往击之。

  汉军主力部队败逃,但是不代表所有部队都撤了,刘邦在彭城附近还是保留了一支部队的,也就是缯贺所率领的汉军,兵力规模应该不大,主要是起到袭扰作用,让项羽心有顾忌,不能放手一搏,率全军出击追杀刘邦,同时刘邦在败逃途中让人去说服英布,让英布反叛项羽,英布也是直接答应了,这两点都很好的限制了项羽追击刘邦的能力。

  英布是当初帮助项羽截杀义帝的人,可是还是那句话,没人愿意一直当被人的小弟,当初因为项羽分封是,让英布当上了九江王,英布还可以听项羽的话,但是项羽想要一直把英布当做小弟来看待,人家表示坚决反对,项羽征讨齐国的时候就招呼英布,“带兵过来随我出征”,英布表示“老大,我身体不舒服,去不了”,最终英布只是派部将带着几千人,估计也是老弱病残,把项羽给应付了,那时两人之间就埋下决裂的苗头了,所以当刘邦派人游说英布的时候,在项羽暂时强势,刘邦败走的情况下,英布还敢反叛项羽。

image.png

  在给项羽下“脚拌”的同时,刘邦还在彭城和荥阳之间建立了两道临时防线,迟缓楚军的追击速度,给自己在荥阳收拢部队争取时间。

  《史记.高祖本纪》吕后兄周吕侯为汉将兵,居下邑。汉王从之,稍收士卒,军砀。

  《史记.傅靳蒯成列传》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

  下邑大致位置是今天的安徽砀山县,雍丘在今天的河南省杞县,彭城就是徐州,荥阳是荥阳市,郑州下辖的县级市,从地图中就可以看出来,下邑雍丘组成临时抵挡楚军追兵的两道防线。

  所以总的来看,刘邦在乱局中还是及时调整布局,为自己在荥阳站稳脚跟打下基础的,彭城之战是在当年的4月,京索之战是在6月,刘邦的布置,可能为汉军在荥阳争取了一个月的休整时间,这对京索之战汉军取胜至关重要。

  《汉书.高帝纪》五月,汉王屯荥阳,萧何发关中老弱未傅者悉诣军。韩信亦收兵与汉王会,兵复大振。

  《史记.项羽本纪》至荥阳,诸败军皆会,萧何亦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复大振。

  可以看到在彭城之战后,从彭城方向败退下来的汉军,其他防线的汉军,韩信就是在这个时期,率部抵达荥阳的,以及萧何从关中带来的补充兵源,都汇集在荥阳,不管怎么说,汉军一方是打算在荥阳和楚军决战的,毕竟如果在荥阳,刘邦还败了,项羽是绝对不会给刘邦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image.png

  这里说萧何连关中老弱以及没有载入徭役簿籍的人都带出关中了,个人觉得不是说萧何带着兵源都是老弱,战力底下之人,主要还是侧重于,萧何集结了关中所有能调集的人力,还是有数量可观的壮丁的,老弱即便到了前线也主要是负责后勤。

  所以这就看出刘邦在彭城之战后的布置为汉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不然萧何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带人从关中驰援荥阳,荥阳这个地方有些特殊,西边就离山区很近了,而东边则是平原,很适合骑兵作战,刘邦在见识楚军骑兵的厉害之后,也意欲组建一支可以与楚军相抗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才是京索之战,汉军取胜的关键。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原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於荥阳东,大破之。

  刘邦以秦人为主要力量组建另一支骑兵部队,也就是郎中骑兵,并最终由灌婴为统帅,个人觉得,汉军之前不是说没有骑兵部队,不然也不会临时就能组建起郎中骑兵,只是说没有一支精锐的骑兵部队,所以刘邦是在汉军的骑兵中选拔个人战力强的士兵组成一支特种骑兵部队,当时军中将士都主推秦人,也能看出曾经善战的秦人并未在秦亡后就退出历史舞台了,而且关中秦人和项羽还有着深仇大恨,项羽号称坑杀了20万秦军降卒,这无意中让刘邦在关中能够拥有广泛的百姓支持。

image.png

  这支郎中骑兵虽然个人战力爆表,但是毕竟是临时拼凑组成的,还是需要训练的,所以说,京索之战前,汉军对楚军追击的迟滞措施是太有用了,能够让郎中骑兵获得一个短暂但宝贵的备战时期。

  相对来说楚军的追兵,前头部队必定是骑兵,骑兵的优势就是可战可退,打赢了可以快速扩大战果,打败了也可以快速脱离战场,避免被围,而项羽是想全军追击刘邦,可是主力深陷齐国,英布反叛,彭城到荥阳沿路还有留守的汉军,所以说项羽无法权力追击,京索之战时,和汉军作战的楚军,我个人觉得,应该是楚军的先锋骑兵部队,而且项羽也应该不在军中。

  《史记.项羽本纪》楚起於彭城,常乘胜逐北,与汉战荥阳南京、索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京、索两地在荥阳的东南,是一片适合骑兵作战的区域,而灌婴所统领的郎中骑兵就是在此击败来犯楚军的,郎中骑兵是绝对的主力部队,韩信参战了吗,应该也是参战的,毕竟这是彭城之战后,汉军反击的首战,汉军不会留有余地,如果京索之战打败了,那么项羽势必会更加疯狂的向荥阳一线增兵,后果不堪设想。

image.png

  而项羽应该是没参战的,领兵的楚军将领不知道是谁,京索之战只是两军的一次规模不大的军事冲突,也可以说是项羽的试探性进攻,如果打赢了,项羽会有想法,但是打输了,项羽还是以处理内部问题为主了,尤其是刚刚挑衅项羽的英布。

  京索之战规模可能不大,但是对刘邦来说意义重大,此战让刘邦在大败中站稳脚跟,并且有一个相对充足的时间稳固后方。

  《汉书.高帝纪》六月,汉王还栎阳。壬午,立太子,赦罪人。令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引水灌废丘,废丘降,章邯自杀。雍地定,八十余县,置河上、渭南、中地、陇西、上郡。令祠官祀天地、四方、上帝、山川,以时祠之。兴关中卒乘边塞。关中大饥,米斛万钱,人相食。令民就食蜀、汉。

  在京索之战后,刘邦终于回到了关中,并且彻底击败了章邯,关中的根据地更加稳固了,关中发生饥荒,也是得到了解决,这都让刘邦在汉中的根基越发巩固,项羽地盘处于四战之地,和刘邦相比,项羽就太苦了,而且刘邦让诸侯的儿子留在了栎阳,这多少也是把他们当做人质的意思。

image.png

  总的来说,彭城之战后,刘邦临时布置,有效迟滞了楚军的追击,在荥阳,他组建了精锐的骑兵部队,击退了来犯的楚军先锋部队,打消了项羽继续追击的意图,为汉军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为汉军后来更改战略,由韩信去攻灭魏赵等国打下了基础,虽说后来荥阳几经易手,但是对刘邦集团的打击已经不那么严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战史风云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后期一次非常重要的农民起义,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然而这场曾横扫清朝半壁江山的运动,前后存在14年,最终还是失败了。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促使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走向覆灭的呢?这就需要了解于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方面清朝作为旧秩序的延续,是封建专制皇权统治(这里...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唐开元初年不仅是唐朝和中国封建王朝最为鼎盛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丝路贸易的鼎盛时期。然而,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来,安史之乱和其后的藩镇割据让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王朝在苦苦挣扎中走向穷途末路。强大的唐帝国缘何由盛转衰?自汉朝开始与西方进行交流的舞台—“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这些疑问我们可以从安史之乱前的怛罗斯之...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宋徽宗时期的花石纲把东南一带闹得昏天黑地,出产花石多的地方,百姓遭殃也最重。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县)地方,出产各种花石竹木,朱勔的应奉局常常派差人到那里,搜刮花石。当地有个方腊,家里有个漆园。方腊平时靠这个园里的出产,日子勉强过得去。自从朱勔办了花石纲以后,方腊家也遭到勒索。方腊恨透那些官府差役,又看到当地农民兄弟...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从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拥立的。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连皇帝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还有谁敢跟他们作对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儿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音fén),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政权交给宰相,把兵权交给将...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朝以武力征服天下,在前期时曾与蒙古准噶尔部进行了长达75年的战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最终才将其彻底征服。在与准噶尔部交战过程中,清朝遭到了建立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败,也成为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在康熙年间,康熙帝先后三次亲征,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击败,之后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成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战史风云

  • 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有这些原因在失败是必然的!
  • “丝绸之路”缘何逐渐中断?怛罗斯之战的历史影响和意义!
  • 方腊起义的起因是什么?方腊起义为什么失败?
  • “甘露之变”是什么典故?甘露之变最后怎么样了?
  • 和通泊之战:雍正皇帝一生的噩梦!
  • 安史之乱是怎么爆发的?安史之乱的经过和结果!
  • 诸葛亮的空城计真的奏效了吗?其实司马懿早已看穿一切!
  • 李世民在位做过哪些事情?唐朝守业者李世民的政绩!
  • 春秋时期发生的争桑之战到底是什么样的 两个村民而引发的战争
  • 黄巢攻下长安后义军为什么迅速落败了?是黄巢膨胀了吗?
  • 赵国反攻秦军大败,秦昭王和赵孝成王究竟谁打残了谁?
  • 六国合纵伐秦明明不止一条路,为何偏偏盯着函谷关不放?
  • 南宋是蒙古最难啃的骨头?元军南侵费了多少时间?
  • 廉颇“抗秦援韩”为什么败了?“抗秦援韩”有机会取胜吗?
  • 长平之战白起为什么没有一鼓作气灭赵?乘胜追击会有什么结果?
  • “死诸葛走生仲达”是什么意思?诸葛亮司马懿相持五丈原!
  • 诸葛亮到底是几次出祁山北伐?诸葛亮北伐的真实战绩如何?
  • 睢阳之战张巡为守城吃三万人,如何评价他?
  • 淝水之战是怎么胜利的?谢玄败秦绝对不是侥幸!
  • 长平之战为秦国统一天下埋下伏笔!长平之战的起因和结果是什么?
  • 安史之乱后大唐怎么衰败了?安史之乱对大唐有哪些影响?
  • 诸葛诞为什么叛魏反司马?诸葛诞最后结局怎么样?
  • 秦琼避战为什么?玄武门之战有什么值得深思的地方?
  • 东吴、蜀汉同时起兵,虞松向司马师献出了什么计策?
  • 襄平之战讲了什么?司马懿谋略与血性爆发尽显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