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风云人物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是什么人?他反隋的原因是什么?

  宇文忻,字仲乐,北周,隋朝名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丞相杨坚专权而导致三总管之乱爆发。宇文忻身为平灭北齐的名将,选择支持杨坚而大败相州总管尉迟迥,为隋文帝篡周建隋扫平了障碍。既然宇文忻为隋朝建立立了大功,为何又要反隋呢

  一,出身名门

  宇文忻出身鲜卑贵族,为北周大司马宇文贵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聪明异常,显露出一定的军事才能。当时宇文忻只有几岁,就能在与同龄的孩子们玩游戏时指挥他们排兵布阵,发出准确严明的号令,把他们训练的井井有条。

  宇文忻十二岁时更能左右开弓,身手敏捷地骑马射箭,还立下远大志向,要立下超过韩信、白起的大功,成为举世闻名的大英雄。宇文忻长大后随齐王宇文宪伐突厥有功,获封兴固县公。镇守玉璧的名将韦孝宽听说宇文忻骁勇善战,便把他调到自己麾下听用。宇文忻因此跟随韦孝宽屡败北齐,获封骠骑将军、化政郡公。

  二,参与灭齐

  建德四年(575年),宇文忻随北周武帝伐齐,夺取晋州。北齐皇帝高纬因此亲率大军前来御敌,北周武帝见齐军兵强马壮而心生畏惧,想要退军。宇文忻于是劝谏说:“陛下英明神武,高纬昏庸无道,正是大周灭齐的大好时机。如若齐人另立明君,君臣同心,即使我军再强,也很难灭齐。现在齐国君昏臣愚,兵无斗志,虽有百万大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北周武帝听了,这才放心交战,大败北齐。

  建德五年(576年),周军围攻晋阳,但在安德王高延宗的拼死抵抗下损失惨重,就连北周武帝也差点被齐军俘虏。周军众将因此力劝皇帝撤军,宇文忻于是劝谏说:“陛下自夺取晋州以来战无不胜,打得高纬仓皇而逃,威震关东,自古以来用兵没有陛下这么厉害的。现在只不过是因为轻敌才在晋阳小败,怎么能为这么一点挫折就放弃灭齐的大好时机?”北周武帝听了,这才下定决心作战,攻克了晋阳。

image.png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灭齐,北周武帝封宇文忻为大将军。当时南陈趁着北周伐齐,也派兵北上攻齐,夺取淮北之地。北周武帝于是派宇文忻与乌丸轨讨伐南陈,二人于是大败陈将吴明彻,得胜而还。北周武帝大喜,于是升宇文忻为柱国、豫州总管。

  三,力助杨坚

  忻与高颎、李询等谋曰:“事急矣,当以权道破之。”于是击所观者,大 嚣而走,转相腾藉,声如雷霆。忻乃传呼曰:“贼败矣!”众军复振,齐力急击之, 迥军大败。及平鄴城,以功加上柱国,赐奴婢二百口,牛马羊万计。高祖顾谓忻曰: “尉迥倾山东之众,运百万之师,公举无遗策,战无全阵,诚天下之英杰也。”(隋书·卷四十)

  大象二年(580年),丞相杨坚掌握北周大权,引起相州总管尉迟迥等人的强烈不满。宇文忻原本就与杨坚交好,因此选择支持杨坚。不久尉迟迥起兵勤王,声讨杨坚。杨坚因此命韦孝宽、宇文忻二人前往平叛。周军屯聚河阳,但畏惧尉迟迥兵强而不敢前进,杨坚只得派心腹高颎前往监军。高颎便与宇文忻一人商议破敌之策。

  尉迟迥派儿子尉迟惇率精兵进军武陟,与周军对峙。宇文忻因此率军出击,击败尉迟惇。尉迟迥于是派三千精兵埋伏在野马冈,准备伏击周军。结果宇文忻早就料到尉迟迥动向,只率五百骑兵就全歼了野马冈伏兵。然后宇文忻乘胜夺取草桥,直逼邺城。尉迟迥于是出城迎敌,击退周军。

  宇文忻与高颎见邺城外有数万围观的百姓,决定牺牲这些人以打败尉迟迥。然后周军就朝百姓杀了过去,吓得他们四散奔逃。宇文忻趁机命人大喊说:“贼兵败了。”周军因此士气大振,攻向尉迟迥。最后周军获胜,攻克邺城。战后杨坚加封尉迟迥为上柱国、英国公,还称赞他说:“尉迟迥拥兵百万,你却能轻而易举地击败他,真是天下最杰出的英雄啊!”

  四,谋反被杀

  忻与梁士彦昵狎,数相往来,士彦时亦怨望,阴图不轨。忻谓士彦曰:“帝王岂有常乎?相扶即是。公于蒲州起事,我必从征。两阵相当,然后连结,天下可图也。”谋泄伏诛,年六十四,家口籍没。(隋书·卷四十)

image.png

  开皇元年(581年),宇文忻力助隋文帝灭周建隋,获封右领军大将军,参与隋朝军国大事的决策,深受隋文帝信任与倚重。宇文忻治军严明,深受将士爱戴,又屡立战功,威望日盛,因此受到隋文帝猜忌。隋文帝想派宇文忻征讨突厥,高颎于是劝谏说:“宇文忻有异心,不能让他统帅大军。”隋文帝借机免了宇文忻的官职,让他赋闲在家。

  宇文忻见自己突然受到隋文帝疏远,因此十分不满,与同样遭受排挤的梁士彦、郑译来往,暗中图谋大事。宇文忻对梁士彦说:“帝王难道是天生的吗?有人支持就能当皇帝。你在蒲州起兵,我假意前去征讨,到时两军合并回攻长安,一定能夺取天下。”结果事机不密,隋文帝得知此事,下令将宇文忻、梁士彦、郑译三人诛杀。

  总的来说宇文忻是北周名将,在平灭北齐与尉迟迥的过程中立了大功,既促进了北周统一,也为隋朝取代北周立了巨大功劳。但宇文忻功高震主,因此引起隋文帝猜忌而被免职,愤懑不平而意图反隋,结果失败被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云人物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还不知道:司马衷和刘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衷被称为史上最傻皇帝,智商连阿斗都不如,事实真的如此吗?  蜀国的刘禅一直被认为是傻皇帝的代表,他投降后,有一天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说:这里挺爽的,思念蜀国干嘛。随从郤正很无语,告诉他下次问起应该回答“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每天都惦记着啊”,这样才有逼格。后来司马昭又问起,刘禅就按他说的回答了。司马昭说...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是影响了明清易代的重大事件,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李自成和满清及吴三桂的联军,在一片石打了一仗。自此后就一溃千里,直到李自成彻底败亡。这种情况,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为什么说很不正常呢?  因为李自成只不过是和满清军队打了一仗,就算打败了,他应该还有接下来的很多战争计划。比如,他还可以组织北京保卫战。就算北京保卫战打败了,退出了北京城,他还可以进行其他阻击战。要知道,李自成的军队...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又作曲义、鞠义),凉州西平郡人 ,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叛韩就袁  麴义,一做曲义。汉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西平,成为当地的大姓,麴义常在生活...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真的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晋朝,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有趣的评论:司马懿老贼透支了自己子孙的智商,所以晋朝是很糟糕的一个朝代,而且是第一个南迁的中原王朝。这句话其实有几分道理,晋朝皇帝的素质相对于汉、唐、明等大统一王朝确实比较差,而且还出了晋惠帝司马衷这样千古笑话,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晋朝的君主都是昏君,除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对蜀汉后主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是真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吗?  刘禅阿斗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禅是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然而流程却丝毫没有继承下他父亲刘备的光荣的性格和美德。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和诗人的眼光,而且还很快把他父亲所多年打下来的江山挥霍一空了。  很多人都说刘禅是被他父亲当年为了笼络人心摔了一下而摔傻了。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刘禅本来就...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风云人物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 有哪些与袁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 雍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立刻对胤禩动手?
  • 刘备当初都能重用魏延 诸葛亮为何不好看魏延
  • 历史上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 乾隆知道自己要继承皇位后 乾隆为什么会忘天痛苦
  • 康熙临死前如果不传位给雍正 雍正最后会不会造反
  • 朱标有25个兄弟 他们为什么不去争夺太子之位
  • 关羽和魏延赡养士兵最后都跑光了 赵云为何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 历史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 康熙早年时期擒住鳌拜 康熙晚年时期为何后悔了
  • 朱高炽十几年监国却坐了一年皇帝 朱高炽为何如此短命
  • 历史上钟繇的生平经历如何?有何作为
  • 李渊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如何 李渊到底生了多少个孩子
  • 有关于太子朱标的死有三种说法 其中哪一个最可信
  • 许田围猎时刘备没有杀曹操,是因为什么?
  •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和演义差距有多大
  • 郭汜: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与李傕等人互斗多年
  • 赵云十分重情重义又铁骨铮铮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也不用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