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秘闻野史 北宋仁宗皇后被废身亡,这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北宋仁宗皇后被废身亡,这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仁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皇后是皇帝的正妻,在封建社会皇室宫廷中,皇后的地位仅次于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所以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非常重视皇后的选立。同样,废黜皇后也是国家的大事。虽然封建帝王权力至上,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废立皇后,但因为随意废立皇后、引发政局动荡的事例并不鲜见。

  今天的故事就与废立皇后有关,虽然此事并没有对政局产生明显影响,但通过故事女主角的经历,能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窥见封建专制统治下,帝王后宫充满权谋、争斗的残酷现实。

  先把时光穿越回公元1035年北宋仁宗时期。这一年的11月,北宋皇室发生了一件怪事:被宋仁宗亲下诏令贬为净妃的原皇后郭氏,得了小病,仁宗派宦官阎文应带御医前去诊治,几天后郭氏突然暴亡,年仅23岁。

  消息传出,满朝皆惊。右正言、直集贤院王尧臣等朝臣上奏仁宗,请求彻查郭氏死因,仁宗却没有答复。后在朝臣的再三要求下,仁宗将宦官阎文应贬职外任。仁宗还下诏,追复郭氏皇后称号,以皇后礼仪厚葬郭氏。

  郭皇后为什么突然暴亡?她的暴亡真的与宦官阎文应有关系吗?史书记载并没有确切答案,但通过郭皇后的经历,或许能探寻到其中的蛛丝马迹。

  1.郭氏封后,仁宗不满,埋下婚姻悲剧

  郭氏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祖父郭崇官至平卢军节度使,父亲郭允恭官至忠武军节长使兼侍中、崇仪副使。1024年,14岁的宋仁宗赵祯选立皇后,郭氏和一个姓张的美人一同选入宫中。

  仁宗看中了美丽的张氏,想立为皇后,但当时仁宗年少,其养母刘娥刘太后临朝执政,刘太后看中的是出身名门的郭氏,就拒绝了仁宗的要求,强行立郭氏为皇后。仁宗心中不满,但又无可奈何,虽然立了郭皇后,却对其越来越疏远。“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宋史》)

  刘太后是仁宗的养母,很有执政能力,从小对仁宗管束严格,平时仁宗的后宫,除了郭皇后和张美人,很少能接触到其他妃嫔,因此越发宠爱自己一直喜欢的张美人。郭皇后当时只有十三岁,年少没有心机,只知道争风吃醋,仗着有刘太后撑腰,甚至偷偷监视宋仁宗的行踪,处处限制仁宗宠幸其他妃嫔宫女。

  碍于刘太后的压力,仁宗既不能亲政,又不能和自己喜欢的女人在一起,心中的憋屈可想而知,这无疑为郭皇后日后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2.一个耳光,皇后被废,背后隐现权力之争

  刘太后虽有执政能力,但嗜权如命,直到死前,才于1033年归政仁宗。 24岁的仁宗开始亲政,压抑已久的情绪终于爆发。亲政不久,仁宗就先罢免了刘太后临朝时宠信的晏殊等重臣,只留下了宰相吕夷简。

  吕夷简此人极富心机,仁宗生母在世时,仁宗一直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世。其生母李氏去世时,吕夷简知道仁宗总有一天会得知自己的身世,所以极力劝说刘太后,以皇太后之礼厚葬李氏。后来仁宗得知真相,感念吕夷简对其生母丧事的进言,清除旧臣时,没有牵连他。

image.png

  一次,仁宗在后宫和郭皇后提起此事,特意说吕夷简忠诚可靠。郭皇后随口说:“吕夷简也是阿谀奉承之辈,不过为人机巧、善于应对而已。”仁宗其实也对吕夷简有所了解,认为郭皇后的话有道理,于是也罢了吕夷简的官。当时宦官阎文应在旁边,事后就告诉了吕夷简。吕夷简从此就恨透了郭皇后。

  没有了刘太后的阻碍,仁宗沉溺于酒色之气,又宠上了后宫的尚美人和杨美人,有时连朝政都不管不顾。郭皇后以前仗着刘太后撑腰,骄横妒忌惯了,再加上她本就不受仁宗宠爱,现在看到仁宗又宠上别的女人,自然更加不平。而尚美人、杨美人仗着仁宗宠爱,也是目中无人,根本不把皇后放在眼里。

  尚美人就和其他妃嫔经常在仁宗面前说郭皇后的坏话。一次,正好被郭皇后撞见听见,怒火中烧的郭皇后顾不得仪态举止,抬起手来就向尚美人的脸上搧去。尚美人见事不妙,一下子躲到仁宗身后,宋仁宗想上前劝说,郭皇后收不住手,一巴掌抡到了仁宗的脖子上,留下了两道血印子。

  无意中惹下大祸的郭皇后一下子慌了,仁宗大怒,气得转身离开。宦官阎文应借机劝仁宗废掉郭皇后,建议仁宗上朝时将脖子上的伤痕给朝臣看,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废掉郭皇后。仁宗本就对郭氏为后不满,第二天果然在朝堂上露出脖子上的伤痕让朝臣观看,并流露出废后之意。

  “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入内都知阎文应因与上谋废后,且劝帝以爪痕示执政。”(《宋史》)

  但仁宗素无主断,既想废后,又担心理由牵强,犹豫不决,就问已经官复原职的宰相吕夷简。吕夷简因上次罢相之事忌恨皇后,就力劝仁宗废黜皇后。“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后遂废。”(《宋史》)

  郭皇后于是被废,被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迁居长乐宫。 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御史范仲淹、段少连等十人集体劝谏仁宗“后无过,不可废。”都被斥责贬职。

  3.仁宗后悔,郭氏气节,终致悲惨谜案

  郭皇后被废后,仁宗更加没有顾忌,整天和尚、杨等后宫美人泡在一起,不理政事,终因酒色过度病倒。尚美人等借机干预朝政,群臣忧心忡忡,一齐上书整顿后宫。仁宗迫于压力,将尚、杨二妃驱逐出宫,后又立北宋开国功臣曹彬孙女曹氏为皇后,后宫才算稳定下来。

  仁宗虽然迷恋酒色,但性情仁慈,优柔寡断。后来又开始为废后一事内疚,思念起郭皇后来,就派人去慰问郭氏,并作唱和诗送给郭氏,表达思念之情。郭氏独居道观,孤独凄凉,看到仁宗不忘前情,也是悲喜交集,就和诗表意,诉说衷肠。

  仁宗看到郭氏的和诗后,更加后悔当初废后,对郭氏的思念日益加深,就密召郭氏回宫。但郭氏不想这么偷偷摸摸,就提出如果让她回宫,就要百官见证,光明正大,恢复皇后之位。“后帝颇念之,遣使存问,赐以乐府,后和答之,辞甚怆惋。帝尝密令召入,后曰:‘若再见召者,须百官立班受册方可。’”(《宋史》)

  而此时仁宗已有正宫皇后曹氏,而且曹氏聪慧贤淑,没有理由再行废立之事,因此左右为难,事情就拖了下来。不料,事隔不久,就发生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郭氏因一场小病,突然暴亡事件。“属小疾,遣文应挟医诊视,数日,乃言后暴薨。”(《宋史》)

  郭皇后的人生从一场并不如意的婚姻开始,经历了从封后、后宫争宠、因一个耳光被废,到后来孤寂中看到希望、却突然因一场小病莫明暴亡,这一切,看似只是皇帝和皇后之间的感情纠葛,但其中无不夹杂着封建社会皇室宫廷中的权力、阴谋、利益、地位之争。

  郭皇后的悲剧,固然与她的骄纵妒忌性格和不会处事有关,但凭心而论,她并不是一个心狠手辣、贪权干政的女人。她因无意中的一个耳光被谗言废后,让我们看到了封建宫廷中的权势争斗和人心险恶。

image.png

  她的死因并无确切说法,史料中记载,怀疑是宦官阎文应在药中下毒,但也仅是怀疑而已。“中外疑阎文应进毒,而不得其实。”(《宋史》)从事情经过看,阎文应和郭氏并无明显矛盾,没有必要致其于死地。最大的可能是,阎文应的背后还有另一只手——宰相吕夷简。

  史书记载,吕夷简和阎文应交好,“夷简素与文应相结,使为中诇。”(《宋史》)——中诇,意思是“从中侦察”,帮助吕夷简打探宫中消息。当初郭皇后得罪吕夷简的一句无心之言,就是阎文应告的密,郭皇后也由此得罪了吕夷简,所以仁宗废后犹豫不决时,吕夷简极力促成。

  等到仁宗想接回郭皇后,最担心受到报复牵连的当属吕夷简。后来郭皇后患小疾,带太医就诊的又是阎文应,所以郭后暴亡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这都是猜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秘闻野史

古代有一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古代有一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在我国古代,宫廷之中的等级制度可谓十分之森严。  古代皇家为了纯正皇室血脉,也就产生了一群特殊的存在:太监。  古代皇宫之中,能够存在的男子,除了皇帝之外就要属那些未成年的皇子了。  其次就是所谓的太监和大内侍卫。其实人们并不知道,大内侍卫是不可以接近后宫妃嫔的。  即使大内侍卫轮值守卫后宫,也需要彼此互相监督,不可踏入妃子宫内半步。  但在古代却有一群男子,不必经过阉割就可以随意进出皇帝的后...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隋朝的太子杨勇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人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的死或许是改变了历史的,当然了历史当然是不能改变的我们只是做一些假设,话说如果隋朝的太子杨勇他不死,也没有失去太子之位,那么是不是就没有后面的唐朝什么事了?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分析揭秘看看!  这个问题不太恰当,前半句...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懿安皇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醉打金枝的故事,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因为升平公主不尊敬长辈,醉后将她痛打了一顿。然而郭暧跟升平公主的女儿,谱写了大唐王朝的一代传奇。  她就是郭子仪的孙女懿安皇后郭氏(死后追封),郭氏是唐代宗的外孙女,唐代宗的孙子是唐顺宗李诵,所以说李诵是郭氏的表哥。  贞元九年,郭氏因家世显赫,被选为广陵王妃,时为广陵王的宪宗亲临...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后人眼中永乐大帝朱棣与洪武大帝朱元璋有着非常相似的性格,二人都有远大的理想、极高的才华、以及极重的杀心与疑心,但是起初在朱元璋眼里并不是这样,虽然朱棣也是自己的儿子,但是朱元璋却把自己近乎全部的爱都给了自己的嫡长子朱标。  嫡长子朱标与皇四子朱棣  大家都知道太子朱标是历史上最幸福的太子,深得当朝皇帝朱元璋的信任和宠爱。而其母亲马...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接下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欣赏。  历史上帝位之争最激烈的朝代是哪个?答案一定是清朝。那么清朝最激烈的皇位之争是哪两位皇帝之间?答案一定是康雍之间。历史上最为激烈的帝王之争——九子夺嫡,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当时康熙皇帝序齿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9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九个儿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秘闻野史

  • 古代有一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 隋朝太子杨勇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杨勇不死还有唐朝吗?
  • 懿安皇后:14岁嫁给侄子唐宪宗,是五居太母之尊
  • 朱棣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连自己的生母都不认?
  • 九子夺嫡究竟有多惨烈?九子夺嫡最后每个人的下场是什么?
  • 一人单挑全唐人!乾隆爷的诗有一首看一眼就能倒背!
  • 雍正的顾常在:入宫不到半年就死了,死后八年都没下葬
  • 和珅怎么得罪了嘉庆帝?和珅的杀身之祸是怎么招来的?
  • 大唐第一高富帅贺兰敏之是怎么死于非命的?贺兰敏之做了什么?
  • 明熹宗朱由校的张裕妃:17岁因孕封妃,最后却受冻而亡
  • 乾隆后宫出身最显赫的舒妃,死后天子亲自祭奠
  • 17岁少女进宫嫁给53岁乾隆,却被冷落8年
  • 揭秘:刘伯温临终前让儿子烧掉的一本书是什么?
  • 谋反罪按律凌迟,朱元璋为什么只扒了蓝玉的皮?
  • 乾隆很忙?除了画画写诗,朕在吃上也没输过!
  • 朱元璋在农妇家过夜,后来农妇怀上了?
  • 乾隆有一位“外国妃子”,连生四子最后葬入皇陵
  • 万贵妃比皇帝大十余岁,横行后宫备受宠爱
  • 九子夺嫡唯一的幸存者!十四阿哥胤祯为什么和雍正反目成仇?
  • 14岁侍女被乾隆宠幸,最后却独守空房78年
  • 清朝最惨公主,改嫁3次,最后晚年悲凉
  • 曹操跟许褚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曹操学狗叫许褚能这么肆无忌惮?
  • 乾隆一生有三任皇后,他最爱的谁?
  • 太平公主为什么两次出家?这背后隐藏着什么秘密?
  • 揭秘:明朝开国大将蓝玉为何会被朱元璋扒了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