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神话故事 上古十大神兽之一的混沌是什么?混沌是什么模样

上古十大神兽之一的混沌是什么?混沌是什么模样

  上古十大神兽之一的混沌是什么?混沌是什么模样?  混沌是在上古时期汉族神话中是四凶之一的怪物,根据《左传》记载,四凶分别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中国神话中的混沌

  时间说

  《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中讲“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蒙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此间可知混沌乃是戌、亥交汇之间的一段黑暗时间,混沌虚无的状态。

  神兽说

  《山海经》中较早记述了混沌神话,特别值得认真分析。《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浑敦即混沌,混沌的形象为识歌舞的神鸟。有的本子为“有神焉”,繁体的“鸟”与“焉”写法相近,传抄中可能有差错,但都讲得通。显然,这里“浑敦”指太阳。那么浑沌怎么又与帝江联系在一起呢?帝江即帝鸿,古音“江”与“鸿”通。而帝鸿即黄帝——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袁枚(1716-1798)的《子不语蛇王》中也说:“楚地有蛇王者,状类帝江,无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柜,浑浑而行,所过处草木尽枯。”这段文字把帝江、蛇(龙)、《庄子应帝王》中的浑沌联系在一起,决非偶然。

  在《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庄子叙“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故事大意为:南海的帝王叫“倏”,北海的帝王叫“忽”,中央的帝王叫“浑沌”。倏和忽在浑沌的地方相会,浑沌对待他们很好。倏和忽想报答浑沌,见大家都有眼耳口鼻,用来看听吃闻,浑沌没有七窍,就为他凿七窍。每天凿一窍,七天后,七窍出,而浑沌则死了。《庄子》中的浑沌其形象其实更接近《山海经》中的神帝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

  汉代地理书《神异经》西荒经记载:“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意指混沌是一种像狗,却长着长毛动物,四条腿,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能走却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能通人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浑沌便会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恶人,浑沌便会听从他的指挥。

  古书《神异经》说:浑沌外表像犬,四足无爪,有目而不见,行走不便,有翅膀,欺负善良,喜欢残暴的人所以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希腊神话中的混沌

  在西文里关于浑沌的释义一般可追溯到农民诗人赫西俄德(Hesiod)所著的《神谱》(Theogony)。赫西俄德对卡俄斯(即混沌)的描述影响深远。亚里士多德曾以十分简洁的口吻肯定了《神谱》的看法:“赫西俄德在提出‘原始混沌’时所说的话看来是对的。他说:‘万物之先有浑沌,然后才产生了宽胸的大地’。”而卡俄斯则是被神化了的宇宙混沌之神,它无性诞育了大地女神盖亚、地狱之神塔耳塔洛斯及爱神厄洛斯。

  起初天与地怎样从浑沌中出现,其细节恐怕不是一般的神话所能描述的,实际上迄今这仍是一个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或极富吸引力的哲学问题。或者问题本身就提错了。赫西俄德虽没说混沌产生了大地(盖亚)、地狱(塔耳塔洛斯)和爱情(厄洛斯),但从上下文可以逻辑地推出他是这样认为的。历史上多数人也正是这样理解的。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PubliusOvidiusNaso,前43-约后17)所著描写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的代表作《变形记》(Metamorphosis),发挥了赫西俄德对混沌的描写。“天地未形,笼罩一切、充塞寰宇者,实为一相,今名之曰浑沌。其象未化,无形聚集;为自然之种,杂沓不谐,然燥居于一所。”在这里混沌被描写成天地未开辟时横贯宇宙的东西,类似于《神谱》,但比其具体得多。黑格尔看样子不大赞成古希腊的浑沌观念。他在《小逻辑?本质论》第128小节中专门分析了古希腊的浑沌神话。

  其实,希腊神话也有许多不同的“版本”。按照荷马的意见;浑沌是洪水和深深的黑暗。Oceanus(淡水)和Tethy(咸水)是诸神之父。因为Chaos、Oceanus、Erebus、Tartarus这些名字密切相关,可以互换。每一个似乎都是原始“浑沌妖魔”(chaos-demon)的一种名字。在通常的说法中,是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用有水汽的泥土创造了男人,之后神创造了第一个女人潘多拉(Pandora),她给人间带来了邪恶。罗马人接受了希腊的神话,这可从奥维德的《变形记》看出,他受斯多葛思想的影响,讲述过浑沌分成了四种元素:以太、空气、泥土和水,由这四种元素形成了天空、陆地、海洋和万物。

  圣经中的混沌

  希伯来民族的悠久文化,通过《圣经》及相关的宗教影响了整个近、现代西方社会的法律、政治和科学观念。认真考察《圣经》对混沌的看法,对于研究当今基础科学领域兴起混沌热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混沌的自然哲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圣经》对混沌的描述最主要出现在《创世纪》中,后面的《约伯记》、《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及《圣经·新约》中的《约翰一书》对浑沌的诸多讨论都与此相关。

  在《旧约》中混沌写作tohu(英文意思是confusion,vain),常与bohu(英文意思是void)连用,写作tohuwabohu,希腊文写作χαοσ,英文译本有多种译法,通常译作chaos。

  《圣经》作者试图以一种体系化的神学宇宙论阐明世界的发生过程,这个过程是,在非终极的意义上,上帝与原始混沌共同存在,然后在某一时刻,上帝决意创造我们当今的世界,于是上帝从混乱(disorder)中带来秩序(order)。不管原始“混沌”是否为上帝所造,"秩序”肯定为上帝所造,造物主常常也就是“秩序”的化身。“造物主的圣旨宣告之前,浑沌物质的精确状态到底怎样,不可能说清楚。但是,不久后上帝之灵掠过水面,一个美丽、有秩序的世界立即涌现出来。”

  既然秩序是上帝后天创造的,它就具有某种脆弱性,有序化的宇宙时时刻刻面临重返创世以前混沌状态的危险。一旦人违“约”,对抗上帝的旨意,恐怖就将降临。

  《圣经·旧约》创世故事关于“混沌”的描写至少表达了三个涵义:

  (1)诸天(the heavens)与大地(the earth)是对立的,虽然按照圣经的说法它们都是上帝创造的。诸天是神与天使的居所;大地则是犯有原罪的子民的住处,也是破坏上帝与人所立之“约”的种种罪恶的发祥地。

  (2)浑沌是“无形”、“空虚”、“无秩序”,与“有形”、“充实”、“秩序”相反。《圣经》英译文常写作“without any order"(无任何秩序)、“a place of disorder"(无序之所)、“the state of formless,of utter disorder and confusion”(无形、极端无序和混乱的状态)、“the condition of emptiness,unreality,and desolation”(空虚、无实在性、荒芜的境况)、“a meaningless existence"(无意义的存在);

  (3)浑沌是早期曾经存在过的一种实在,或许永久存在下去,但它与上帝高尚的旨意不吻合。

  《创世纪》并没有明确说浑沌是上帝创造的,按照逻辑推理,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种是,上帝是在某种“原初基础”之上开始创世工程的,原初基础是未分化的混合物,即混沌;另一种是,当初只有精神性的上帝之灵,物质性的天与地皆为后来神的偶然创造或必然创造。可以看出,创世说包含着许多矛盾,一方面上帝创造世界是使它有秩序,把人安排在显赫的地位上,让其生养众多,代上帝管理地上的万物,一切均按造上帝的规划向前发展;另一方面上帝容忍了反对面的存在,人犯有原罪,谋杀亲生弟兄,亵渎耶和华神,崇拜偶像等等。或许他特意创造了对立面,以使世界之运行丰富多彩,也可能是上帝威力不够,不足以消灭他所憎恶的无序、混沌和罪恶。但上帝是全能的,这种可能虽从道理上说是极有可能的,但从宗教的角度看却是不能容许的。

  埃及神话中的混沌

  在埃及,创世神话有若干种,不论在哪一种体系里,世界都起源于水。据日城文献,从洪水中涌现出一个山丘,山上坐着Atum,也说此山丘就是Atum,他从中创造了空气(女性)和水气(男性),他们又创造了大地(男性)和天空(女性)。起初天、地连在一起,直至阳光将他们分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的故事简单介绍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的故事简单介绍
导读:神话故事之女娲造人——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太虚产生出的形下世界天地上下分离形成,阴阳二气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

吴刚伐桂的故事介绍 吴刚伐桂有几种神话传说?

吴刚伐桂的故事介绍 吴刚伐桂有几种神话传说?
  导读: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吴刚因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以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关于吴刚伐桂的传说一共有五种:  传说之一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炎帝神农氏有哪些传说?炎帝世系及炎帝子孙有哪些?炎帝(Yandi;YanEmperor),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

揭秘赤脚大仙的来历

揭秘赤脚大仙的来历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关于赤脚大仙的具体来历,文学艺术形象与传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详细解析赤脚大仙的神秘来历及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  赤脚大仙的基本信息和特征  赤脚大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散仙。他以赤脚著称,常常四处云游,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性情在民间传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赤脚大仙性情随和,...

牛郎织女说的起源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如何?

牛郎织女说的起源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如何?
  导读: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