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风云人物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大家有没有想过,“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典型的一个例子,隋朝隋炀帝杀兄弑父、荒淫无度,身背骂名千年,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呢,非也!可为啥隋炀帝的种种不堪会流传这么久远呢?你看那野史正史里边不都写着吗,反正所有能用上的坏词都往这人身上砸就对了。

  而我们知道,反隋起兵的李唐父子拿到笔杆子后,能放过丑化杨广、美化自己的机会吗?自然不会。所以,“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是血淋淋的真实。隋炀帝身背骂名,自然就见怪不怪了。那么,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究竟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只是一个令人憎恶、一无是处、昏庸无道、好大喜功之人呢?

  01

  隋炀帝荒淫无道?与史实不符

  隋炀帝是否荒淫无道,我们来看两个例证。

  例证一:《隋书》记载,杨广因为贪念美色,将张丽华纳入了后宫。张丽华是谁,她是南朝陈后主宠妃。我们知道,当时杨广正得到父王的赏识,灭陈后主是他立功得到太子之位的关键一战。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他有可能把政治立场对立、又尽人皆知的恶毒妇人纳入后宫吗,这不是拿大好前途闹着玩吗?而史实却是,杨广在奉命攻打南朝陈后主时,他已经将陈后主身边奸诈、贪婪的宠妃张丽华给诛杀了。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在政治立场这样严肃的问题面前,任何人都开不得玩笑,而代表了隋朝立场的杨广,他这么聪明的人,又怎么可能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呢?相反,在他太子之位即将收入囊中之时,他的政治立场必须旗帜鲜明。

image.png

  例证二:《隋书》里还记载了一个历史事件,不过说起来让人难以置信。隋文帝杨坚弥留之际召杨广进宫,可能是需要交代一些事情。结果杨广看见老爹身边的妃子(宣华夫人)陈氏长得不错就起了色心。杨坚知道后大怒道:我把整个大隋朝都托付给了你,你却连你爹的女人都不放过!于是随即下令,说绝不能把皇位传给这个逆子。而杨广就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他爹灭口。这就是后来人们众口相传的隋炀帝杀父的由来。

  仔细分析不难看出,这里先不说太子之位是隋文帝主动传与杨广的,就说他爹当时也撑不了多久了,没准再过几个时辰整个隋朝都是杨广的,而宫外还有很多觊觎皇位密谋政变的人,在这样特殊的场合,杨广可能造次吗?而且身为太子,杨广什么女人没见过,这样的情况下,他真的宁愿冒着失去皇位正当性的风险,也非要招惹他爹的女人吗?这种假设和可信度,根本不存在。

  02

  罪在当时、功在千秋,可称千古一帝

  在后人的评价中,隋炀帝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从品性到行为上都是劣迹斑斑,然而,如果我们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他所做的事情并非都是十恶不赦,相反他还做了些称得上是千古一帝的正经事。来看看隋炀帝干的5件实事:

  其一:结束了分裂局面。杨广执政以后,结束了自魏晋以来华夏300多年的分裂局面。为什么说是杨广而不是他爹杨坚呢?因为当时带着50万大军灭了南朝的正是杨广,而不是他爹,他的功劳是记在功劳簿上的。

  其二:开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为寒门学子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走入仕途、改变命运的平台。此先河一开,开创了让中国的政权从门阀贵族手里,转到了科举官僚手里,这无疑给了出身低微的老百姓们出人头地的机会,而这项制度也影响了千年,为中国历代王朝培养了大批文臣武将。

  其三:开凿大运河。隋朝大运河连接长江黄河,不仅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沟通,基本解决了南北分裂的格局,还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发展,成了当时乃至后世重要的交通经济枢纽。这项工程连外国人都承认,那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让世人为之瞩目。

  其四:定都洛阳。定都洛阳有效地脱离陇西贵族对国家的控制和影响,而且洛阳位置靠南,能更有效地控制局势、平定战乱,维护国家稳定。杨广在定都洛阳的过程中,无形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得控制,让南北文化更好的融合,让大一统局面得到持续稳定发展。

  其五:畅通丝绸之路。你也许会觉得丝绸之路跟杨广没有关系,都是汉武帝和唐太宗的功劳。事实上,汉武帝是开通了丝绸之路,唐太宗繁荣了丝绸之路,而真正让丝绸之路畅通无阻的却是隋炀帝杨广。当年,隋在张掖设市,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杨广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杨坚,便没有后来丝绸之路的繁荣。

  除了这些,杨广还曾普免天下钱粮、废除严刑苛法和一人犯罪全家砍头的连坐制度,并将青海高原首次纳入华夏版图……历数这些功绩,哪一项不是无足轻重,哪一件不是影响千年?

  03

image.png

  遭人诟病的“罪魁祸首”,只因太过自负

  《隋书》记载,隋炀帝”造龙舟、凤甗、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准备乘龙舟沿京杭大运河而下,游览江南的美好风光,后人们纷纷指责隋炀帝对人民不加以爱惜,只顾着自己享乐。

  沟通南北、开凿运河、疏浚河道,在当时确实是一项艰巨的工程,所以隋炀帝不得不征用大量劳力,而当时条件又极其恶劣,不少人累死、病死在半途。所以运河的开凿,让隋炀帝背负骂名,不被当世之人理解。(诚然,隋炀帝为了能早日完成目标,全然不顾及施工者的伤亡,这是很值得批判的。)

  修建运河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晚唐诗人皮日休曾在运河(汴河)上经过,一向以体恤百姓闻名的他却发出这样的感叹。人们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杨广执意修造大运河,耗费了国力,积蓄了社会矛盾,然而,两百多年过去,却有大批的百姓因为运河得到了便利,运河的航运功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岗位,也让许多人赖以为生。

  如果说这件事让隋炀帝被人诟病的话,还有一件事,则让他彻底背负了千古骂名。什么事呢?没错,就是大业八年(612)到大业十年(614),杨广“三征高句丽”事件,而让他做出这个荒唐之举的罪魁祸首,正是他的自负。不禁有人要问,隋炀帝干嘛要劳民伤财去征服高句丽呢,跟隋朝又有何关联呢?

  高句丽就是现在的朝鲜,很多人以为隋炀帝当年三征朝鲜就是吃饱了没事儿干,以为是他虚荣心爆棚欺负小国。其实隋炀帝当初铁了心要打高句丽是有原因的。

  首先,因为高句丽在西周之前,乃至汉朝一直都是中国的版图,直到晋朝时才脱离本部,还霸占了东北大部分地区。

  第二,高句丽还经常和北方的突厥“暗通款曲”,他们数次勾结起来,几次三番骚扰、袭击隋朝的边境,对隋朝统一大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不仅占了你的地盘称王称霸,还勾结外人侵犯你的利益,换成谁也忍不了。既然隋炀帝要统一全国,那他把高句丽也打回来,领土回归了、边境安稳了,这岂不是更好。

  后来的唐太宗曾说:

  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后嗣因士马盛强,谋臣导以征讨,丧乱方始,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众所周知,当时的高句丽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对于我们边境的威胁极大,有它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朝廷对辽东的控制力,如果隋炀帝一举拿下高句丽,那真是天下太平,也没唐太宗李世民什么事了,后来的历史可见,唐太宗在晚年也头疼高句丽,不然也不会御驾亲征高句丽了。

image.png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可谓初心为国,只是他用力过猛,最后引火烧身。

  天下太平、赋闲于朝,可能是每位天子的梦想,只是历史向来都是残酷的,三征高句丽的失败,把老百姓给得罪了,遭受打击的隋炀帝从此一蹶不振,再没有了建功立业的志向,成了一个不愿负责任、浑浑噩噩度日子的“昏君”。还有,如果不是唐太宗留下了几句话,估计三征高句丽也永远得不到后人的理解。

  回归历史,在征讨高句丽这件事上,隋炀帝不应该担“全责”,他也并非人们口中所说的穷兵黩武,非但如此,论历史功绩,隋炀帝非一般君王可比。你说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云人物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还不知道:司马衷和刘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衷被称为史上最傻皇帝,智商连阿斗都不如,事实真的如此吗?  蜀国的刘禅一直被认为是傻皇帝的代表,他投降后,有一天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说:这里挺爽的,思念蜀国干嘛。随从郤正很无语,告诉他下次问起应该回答“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每天都惦记着啊”,这样才有逼格。后来司马昭又问起,刘禅就按他说的回答了。司马昭说...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是影响了明清易代的重大事件,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李自成和满清及吴三桂的联军,在一片石打了一仗。自此后就一溃千里,直到李自成彻底败亡。这种情况,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为什么说很不正常呢?  因为李自成只不过是和满清军队打了一仗,就算打败了,他应该还有接下来的很多战争计划。比如,他还可以组织北京保卫战。就算北京保卫战打败了,退出了北京城,他还可以进行其他阻击战。要知道,李自成的军队...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又作曲义、鞠义),凉州西平郡人 ,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叛韩就袁  麴义,一做曲义。汉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西平,成为当地的大姓,麴义常在生活...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真的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晋朝,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有趣的评论:司马懿老贼透支了自己子孙的智商,所以晋朝是很糟糕的一个朝代,而且是第一个南迁的中原王朝。这句话其实有几分道理,晋朝皇帝的素质相对于汉、唐、明等大统一王朝确实比较差,而且还出了晋惠帝司马衷这样千古笑话,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晋朝的君主都是昏君,除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对蜀汉后主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是真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吗?  刘禅阿斗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禅是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然而流程却丝毫没有继承下他父亲刘备的光荣的性格和美德。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和诗人的眼光,而且还很快把他父亲所多年打下来的江山挥霍一空了。  很多人都说刘禅是被他父亲当年为了笼络人心摔了一下而摔傻了。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刘禅本来就...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风云人物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 有哪些与袁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 雍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立刻对胤禩动手?
  • 刘备当初都能重用魏延 诸葛亮为何不好看魏延
  • 历史上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 乾隆知道自己要继承皇位后 乾隆为什么会忘天痛苦
  • 康熙临死前如果不传位给雍正 雍正最后会不会造反
  • 朱标有25个兄弟 他们为什么不去争夺太子之位
  • 关羽和魏延赡养士兵最后都跑光了 赵云为何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 历史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 康熙早年时期擒住鳌拜 康熙晚年时期为何后悔了
  • 朱高炽十几年监国却坐了一年皇帝 朱高炽为何如此短命
  • 历史上钟繇的生平经历如何?有何作为
  • 李渊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如何 李渊到底生了多少个孩子
  • 有关于太子朱标的死有三种说法 其中哪一个最可信
  • 许田围猎时刘备没有杀曹操,是因为什么?
  •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和演义差距有多大
  • 郭汜: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与李傕等人互斗多年
  • 赵云十分重情重义又铁骨铮铮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也不用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