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神话故事 原来是美男啊!灶王爷是怎么从美男变成黑脸的

原来是美男啊!灶王爷是怎么从美男变成黑脸的

  腊月二十三,按传统习俗,家家户户都要祭灶。虽然这种习俗在中国已延续了两千多年,但祭祀对象和祭祀方式都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直至唐宋以后才基本固定下来,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祭灶习俗。

  灶神信仰不断演变

  身份修正势在必行

  在我国,很多民间信仰都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灶神信仰也不例外。早期人们奉炎帝、祝融和“先炊”等为灶神,每逢孟夏之月,便举行隆重的祭灶仪式,向掌管人间饮食的灶神致敬。后来,无论是灶神的身份、职责还是祭灶日期、祭灶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灶神到底是谁?汉代一些学者认为,灶神和门神一样,充其量只是一个家庭保护神,把中华始祖神炎帝和“上公之神”祝融等同于灶神,无疑是贬低了他们的身份。而把老妇“先炊”奉为灶神,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异议,因此对灶神身份的修正势在必行。

  西晋至唐代灶神是位美男子

  东汉学者许慎是著名的文字学家,他在《五经异议》中说:“祝融为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姓王名博颊。”一方面沿袭祝融为灶神之说,另一方面又提出灶神为夫妇二人的新观点,还煞有介事地介绍了灶神夫妇的名字。后来《灶书》、《荆楚岁时记》等著作也称灶神为苏吉利夫妇。《三国志·管辂传》和《白泽图》等则称灶神为“火精”,名叫宋无忌。因《庄子·达生篇》称灶鬼为“髻”,髻、吉、忌三字谐音,有些学者认为髻和苏吉利、宋无忌可能是传说中的同一个人。

美男子灶君雕像

  灶神的形象如何?西晋学者司马彪注《庄子》,称灶神“状如美女,著赤衣”,表明灶神并非女性,而是男性,并且还是一个美男子。灶神的这个美男子形象至唐代还保留着,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四称:“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还说:“灶神,名壤子也。”可见从西晋至唐代人们都认为灶神是美男子,开始是夫妇二人掌管人间饮食之事,后来增加了他们的六个女儿和众多属神,《酉阳杂俎》罗列了这些属神的名称,包括天帝娇孙、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长兄、太和君、玉池夫人等等。

  由于有上述著作做依据,后来民间把灶神确定为夫妇二人,并认定灶神姓张名单(或作“禅”),夫人字卿忌。现在常见的民间年画灶神像,多为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合像,灶王爷头戴礼冠,身着朝服,灶王奶奶也身着朝服。单独的灶神像近代已变为黑面长须的面貌,再也不是唐代以前的美男子形象了。

年画灶神灶婆像

  民间奉灶神为一家之主 千方百计讨好灶王爷

  早期灶神的职责主要是掌管饮食,保护家人的饮食健康。汉代以后,灶神的职责逐渐从“司食”转变为“司命”。西汉初年,当时的方士就宣称祠灶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也被蒙骗了。《史记·孝武本纪》记载:“是时而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李少君对汉武帝说:“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汉武帝信以为真,“于是天子始亲祠灶,而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而事化丹沙诸药齐为黄金矣。”后来李少君病死了,汉武帝犹执迷不悟,继续祠灶求仙,结果是“莫能得”。

  到了东汉,“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的传说已在社会上广泛流传,阴子方祭灶得福的“案例”被写入正史后,家家户户“事灶益谨”。东晋时,民间又传灶神“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就是说如果家中某人犯了错,被灶神告到天上去,情节严重的折寿三百日,情节较轻的也要折寿一百日。当时著名炼丹家葛洪对此还将信将疑,他在《抱朴子·微旨》中说:“吾亦未能审此事之有无也。”但民间不管真假,仍然深信灶神是天帝派驻人间的全权监察代表,到了年底,不管善事恶事都向天帝汇报,于是纷纷把灶神奉为“一家之主”,千方百计讨好灶王爷。

  古人祭灶本是对火与灶的发明者的崇敬和对“先炊”的纪念,后人把灶神视为“告密者”而加以崇拜,使祭灶成为一种迷信。唐代诗人陆龟蒙对此持批判态度,他在《祀灶解》中指出:“说者曰其神居人间伺察小过作谴告者,又曰灶鬼以时录人功过,上白于天,当祀之以祈福祥,此近出汉武帝时方士之言耳。行之惑耶!苟行君子之道,暗室不欺,屋漏不愧,虽岁不一祀,灶其诬我乎?苟为小人之道,专利以饰诈,崇奸而树非,虽一岁百祀,灶其私我乎?”这一番话,从做人的角度说明不必讨好灶神。他的观点是:如果灶神是公正的,君子即使不祭灶,灶神也不会诬告他,小人即使一年祭灶百次,灶神也不会放过他。

  有人问,如果灶神不公正,人们祭祀就说好话,不祭祀就说坏话,怎么办?陆龟蒙回答说:“天至高,灶至下,帝至尊严,鬼至幽仄。果能欺而告之,是不忠也。听而受之,是不明也。下不忠,上不明,又果可以为天帝乎?”陆龟蒙的剖析一针见血,可惜这种真知灼见,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

  要封灶君嘴

  须用酒和糖

  随着灶神的身份和职责的转变,人们的祭灶方式也发生了转变。早期祭灶有“官祭”和“民祭”之分。前者在郊外举行,庄严而隆重,“百官皆衣赤”;后者在家中炉灶旁举行,人们用瓶、盆等器具盛酒食祭祀“先炊”,因“先炊”是老妇人,故妇女也可以主祭。

黑面长须灶王爷像

  唐宋之后,祭灶之风更普遍,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不虔诚供奉。皇家祭灶多在宫中举行,如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祭祀各路大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神也祭拜了;民间祭灶日期是腊月二十四或二十五,近代多改用腊月二十三祭灶。

  因人们信仰的灶神已不是“先炊”,而是美男子张单,便形成了“女不祭灶”的习俗。据《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记载:“京师居民祀灶,犹仍旧俗,禁妇女主祭,家无男子,或迎邻里代焉。”清人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也记载:“吴俗,以腊月二十四日夜,比户礼灶……祭时妇女不得与,以僧尼所送灶经焚化禳灾。”

  民间认为,灶君乃东厨司命,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每逢岁末年底,便要上天奏事。为了防止灶王爷打小报告,使灶王爷上天时多替自己说些好话,人们祭灶时经常搞些小动作,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酒和麦芽糖对付灶王爷。《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引《辇下岁时记》说:“都人至年夜,请僧道看经,备酒果送神,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抹于灶门之上,谓之‘醉司命’。”人们以为灶王爷被灌醉了,就昏不知言,无法向天帝打小报告,这样一家就平安了。因此,灶神像旁边的对联是:“灶君封住口,四季无灾忧”。所谓灶马,就是刻板印的灶神像。

  用麦芽糖对付灶王爷据说也很灵。《北平风俗类征·岁时》记载:“岁除祀灶,南北俗无不用糖,又加糯米团子,大小户皆然,云以之粘灶神口,则不于玉皇前言人罪恶。”人们祭灶时口中还念念有词:“好事儿替我多说,恶事儿替我隐瞒。”并在灶神像旁贴上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的故事简单介绍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的故事简单介绍
导读:神话故事之女娲造人——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太虚产生出的形下世界天地上下分离形成,阴阳二气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

吴刚伐桂的故事介绍 吴刚伐桂有几种神话传说?

吴刚伐桂的故事介绍 吴刚伐桂有几种神话传说?
  导读: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吴刚因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以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关于吴刚伐桂的传说一共有五种:  传说之一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炎帝神农氏有哪些传说?炎帝世系及炎帝子孙有哪些?炎帝(Yandi;YanEmperor),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

揭秘赤脚大仙的来历

揭秘赤脚大仙的来历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关于赤脚大仙的具体来历,文学艺术形象与传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详细解析赤脚大仙的神秘来历及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  赤脚大仙的基本信息和特征  赤脚大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散仙。他以赤脚著称,常常四处云游,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性情在民间传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赤脚大仙性情随和,...

牛郎织女说的起源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如何?

牛郎织女说的起源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如何?
  导读: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