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风云人物 杨修聪明绝顶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何没有杀司马懿

杨修聪明绝顶都被曹操杀了 曹操为何没有杀司马懿

  对曹操为何斩杀聪明绝顶的杨修,却不杀有“狼顾之相”的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曹操出兵汉中时,命人抓住主簿杨修,手起刀落,砍掉了他的脑袋,并将头颅挂于军营门外。杨修被杀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只“鸡肋”,不过背后还有两个真正的原因。

  杨修的罪名是“扰乱军心”。

  曹操此次出兵是为了征讨刘备,可是却陷入了困境,主动攻打不能胜利,撤退又怕被人嘲笑。

  这一日,夏侯惇来请示夜间军令口号。曹操正在吃鸡,随口说:“鸡肋!”

image.png

  这个口号虽然让夏侯惇非常迷惑,但是他依然遵循军令,将口号通知到各位将领。

  杨修听到后,立即吩咐随行军士收拾行囊,准备撤退。

  夏侯惇很惊讶,立即来请示杨修。

  杨修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此无益,不如早归,魏王明天一定会下令班师回朝。”

  夏侯惇佩服得五体投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

  整个军中都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回家。

  曹操得知后,大怒。以造谣生事,动乱军心为由,令刀斧手把杨修就地斩杀,并将其头颅挂于辕门之外。

  杨修临死前,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就是说我知道我已经死得太晚了,我早就该死了。

  杨修之死,让许多人心中凛然。

  司马懿更是窃喜中混杂着后怕,如果自己稍有行差踏错,死的就是自己。

  他知道,曹操对他更为忌惮,曾经说过他有狼顾之相。

  可是,曹操为什么没有杀司马懿,反而杀了杨修呢?

  杨修到底做错了什么?

image.png

  司马懿与杨修,曾经都得到过曹操的欢心

  曹操非常爱惜人才,四处招贤纳士。

  只要他认为是能人,都会想方设法,不惜软硬兼施,笼络到手下,为己所用。

  司马懿就是曹操费尽心机招揽的人才。

  最初司马懿嫌弃曹操名声不好,见他把汉室已经架空,必遭后世唾弃。

  他不看好曹操,也不想跟着他被天下人辱骂,因此一直装病不去做官。

  司马懿假称患了麻痹症,突然瘫痪,不能行动,生活无法自理。

  多疑的曹操并不相信司马懿的说辞,派杀手假装刺杀司马懿,想让他露馅。

  没想到司马懿的心理素质超常,面对就要刺到心口的刀尖,赌上性命,一动不动。

  曹操无计可施,不得不相信司马懿是真的瘫了。

  《晋书·宣帝纪》中记载:汉建安六年,郡举上计掾。魏武帝为司空,闻而辟之,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

  就这样装病装了七年,司马懿还是拗不过曹操,被逼出山了。

  由此可见,司马懿的隐忍功夫是相当的了得!

  曹操花了七年多的功夫,才将司马懿请出山,对司马懿的才华是相当的欣赏。

  司马懿心机深沉,既然不得不辅佐曹操,就摸准了曹操的脾气,掩盖起所有野心,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终于骗得了曹操的信任,对他委以大任,一路升级到宰相。

image.png

  相比之下,杨修的出仕就相对平淡得多。

  杨修出身汉魏名门弘农杨氏,父亲是太尉杨彪。

  顺其自然,杨修21岁就被推举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后改任丞相府曹操的主簿。

  最初杨修的出谋划策深得曹操的欢心,曹操对他也很器重。

  《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中这样记载:“谦恭才博。建安中,举孝廉,除郎中,丞相请署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总知外内,事皆称意。”

  杨修的职务相当于曹操身边的机要秘书,曹操将府内的大小事务一应交给杨修负责,可见曹操也曾经非常赏识他。

  那么,同样有旷世奇才的两个人,为什么结局会如此不同?

  杨修身死的两个原因

  1】杨修恃才放旷,不断扯下曹操的遮羞布

  杨修确实是个聪明绝顶的人物,只是他不揣摩上意,也不懂得收敛,屡次让曹操难堪,曹操对他积怨颇深。

  曹操多疑善妒,喜欢保持神秘感,什么事情都只说一半,不愿意说得太透彻。

  情商高的下属,往往懂得看破不说破,在上级面前藏拙,等着领导来解读。

  可是杨修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屡次得罪曹操。

image.png

  阔门:

  曹操曾经叫人建造了一座花园,完工后曹操亲自验收,他没有提什么意见,只是在花园门上写了一个字“活”。

  众人不解其意,杨修看了,说:“门内一个活字,是阔。”

  于是,杨修没有请示曹操,私自命人将门改小了。

  一合酥:

  西凉刺史马腾进献曹操一盒酥,曹操提笔在上面写了“一合酥”三个字。

  杨修见了,便叫人把整盒酥都分着吃了。

  众人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修回答道:“盒上写明‘一盒酥’,那意思分明就是‘一人一口酥’的意思,丞相的命令,我们怎敢违反?”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曹操虽然心里不喜,但还不至于动了杀心。

  可是,杨修屡次揭露了曹操隐秘的内心,让曹操大为反感。

  梦中杀人:

  曹操怕有人暗杀他,因此吩咐侍卫说:“我梦中好杀人,我睡着的时候,不要靠近我。”

  有一次曹操白天在睡觉,被子掉落到地上。侍卫紧忙将被子拾起来,盖在他身上。

  曹操跳起来拔剑杀死了侍卫,然后继续睡觉。

  后来他醒来的时候,假装吃惊地问:“谁杀了我的侍卫?”

  大家以实相告,曹操痛哭,说自己梦中杀人,实际上自己并不知道。

  大家都信以为真。只有杨修叹息说:“不是丞相在梦中,而是你们在梦中!”

  曹操听说后,感觉自己的小心思被拆穿,对杨修非常愤恨。

image.png

  更让曹操憎恨的是,杨修做事没有分寸。往往将小聪明用于军国大事,稍有不慎,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鸡肋”事件中,杨修如果只是将自己的猜测在周围两三人中炫耀一番,与以往的事件也差不多。

  可是,他只根据一句“鸡肋”口令就让随行军士收拾行囊,从而影响了整个军队,架空了最高统帅。

  如果此时有紧急军情发生,军心已经涣散,最高统帅该如何处理呢?

  曹操用“扰乱军心”来治罪杨修,其实也并不为过。

  不过,毕竟当时没有什么紧急军情,杨修的影响有限。如果没有以往的积怨和更深层次的而原因,曹操可能不至于将杨修处死。

  面对曹操,司马懿的手段显然老辣圆滑得多。

  三马食槽:

  曹操晚年时,做过一个梦。

  梦中有三匹马在同一个槽里吃食,醒来后曹操觉得这个梦很奇怪,“槽”谐音曹。

  他认为,三马食槽就暗示着三位与马有关的人要吞并曹魏政权。

  于是,曹操先是找借口杀掉了马腾,随后,他又想到了司马懿。

  面对曹操的威逼,司马懿做了三件事:

  尽心竭力为曹操做事,态度谦卑。

  更加卖力地讨好赏识自己的曹丕,让他去说服曹操,消除曹操的戒心。

  多次为曹操出谋划策,解除了关羽发动的樊城之战的危机。证明了自己是个能力超强的人才。

  曹操既舍不得杀了司马懿,也碍于曹丕的面子,不能杀了司马懿,司马懿得以逃过一劫。

  司马懿和杨修都是聪明人,一个能够认清自己的位置,降低姿态,讨好曹操。一个放浪形骸,随心所欲,惹曹操反感。

  性格决定命运,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image.png

  2】更深层次的原因,杨修站错了队

  杨修的才能曾经得到曹操的看重,也引起曹丕和曹植的拉拢。

  最初杨修和两兄弟都维持着不远不近的关系,后来他选择了投靠曹植。

  按理说,以杨修这样聪慧的人,应该能够看出曹丕更有成为帝王的潜能,他为什么会选择曹植呢?

  最主要的是,杨修恃才放旷,曹植狂放不羁,两人都是文人脾气,颇有些知己之感。

  杨修愿意辅佐曹植,有些“士为知己者死”的意味。

  曹植和曹丕各有优势,曹操在扶植曹丕还是曹植这个问题上纠结了许多年。

  为了选拔满意的继承人,曹操喜欢出些问题来考兄弟俩。

  刚开始,曹植的回到总是让曹操非常满意。

  可是时间久了,曹操发现情况不对,曹植的回答太迅速了,好像事先做过准备一样。

  经过一番追问,曹操才明白背后的猫腻。

  原来是杨修利用自己对曹操的了解,揣度曹操的意图,准备了很多曹操可能会问的问题。事先准备好各种回复答辞,让曹植背好。

  等到曹操来问话时,曹植就按照资料,做出相应的回答。

  杨修还公然干涉曹操对两个儿子的选拔测试。

  有一次,曹操叫两个儿子出城门,却命令守城人不要放人出外,看他们谁有急变和智谋。

  杨修教曹植,如有人敢阻挡,便斩杀他。

  曹植虽然成功出城,却不是因为自己的才智,而是依仗杨修的主意。

  如此种种,杨修利用自己的聪慧,帮助曹植作弊。破坏了曹操选拔世子的游戏规则,让曹操的策略无法顺畅实行下去。

image.png

  当曹操选择了曹丕作为继承人后,就无法容忍杨修了。

  他认为,曹植对杨修言听计从,很容易让杨修左右。杨修一定会帮着曹植给曹丕制造麻烦,可能会引起政权动荡。

  因此,杨修必死无疑。

  而司马懿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一向以利益最大化作为人生准则。

  以他察言观色的能力,不难看出曹操更心悦曹丕。

  司马懿在曹丕面前,谦卑恭顺,又显示出卓越的能力,这样的人,谁能不喜欢呢?

  其实以司马懿见风使舵的能力,万一曹操选择了曹植,他也一定会立即转而投靠曹植。

  总之,司马懿是不会像杨修一样感情用事,他为自己选择的靠山一定更为稳妥。

image.png

  写在最后

  曹操聪明一世,却没有想到,曹丕早死,后来篡夺曹魏天下的,正是司马家族。

  如果他当时选择曹植作为继承人,以杨修的性格和节操,应该不会做出抢夺曹魏政权之事。

  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纵使绞尽脑汁筹谋,终究无法抗拒命运的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云人物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还不知道:司马衷和刘禅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衷被称为史上最傻皇帝,智商连阿斗都不如,事实真的如此吗?  蜀国的刘禅一直被认为是傻皇帝的代表,他投降后,有一天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说:这里挺爽的,思念蜀国干嘛。随从郤正很无语,告诉他下次问起应该回答“先人的坟墓都在蜀地,我每天都惦记着啊”,这样才有逼格。后来司马昭又问起,刘禅就按他说的回答了。司马昭说...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山海关之战是影响了明清易代的重大事件,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李自成和满清及吴三桂的联军,在一片石打了一仗。自此后就一溃千里,直到李自成彻底败亡。这种情况,其实是很不正常的。为什么说很不正常呢?  因为李自成只不过是和满清军队打了一仗,就算打败了,他应该还有接下来的很多战争计划。比如,他还可以组织北京保卫战。就算北京保卫战打败了,退出了北京城,他还可以进行其他阻击战。要知道,李自成的军队...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麴义(又作曲义、鞠义),凉州西平郡人 ,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在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不轨,被袁绍所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物生平  叛韩就袁  麴义,一做曲义。汉灵帝年间,平原麴氏避难西平,成为当地的大姓,麴义常在生活...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司马懿真的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于晋朝,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条有趣的评论:司马懿老贼透支了自己子孙的智商,所以晋朝是很糟糕的一个朝代,而且是第一个南迁的中原王朝。这句话其实有几分道理,晋朝皇帝的素质相对于汉、唐、明等大统一王朝确实比较差,而且还出了晋惠帝司马衷这样千古笑话,但并不能因此就说晋朝的君主都是昏君,除了...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对蜀汉后主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是真的扶不起来的阿斗吗?  刘禅阿斗在历史上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禅是蜀国皇帝刘备的儿子。然而流程却丝毫没有继承下他父亲刘备的光荣的性格和美德。不仅没有雄才大略和诗人的眼光,而且还很快把他父亲所多年打下来的江山挥霍一空了。  很多人都说刘禅是被他父亲当年为了笼络人心摔了一下而摔傻了。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认为,刘禅本来就...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风云人物

  •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晋惠帝司马衷是真傻还是假傻
  • 山海关之战后李自成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是因为什么
  • 麴义:袁绍麾下头号战将,因自恃功高、骄纵不轨被杀
  • 司马懿透支了子孙后代的智商是真的吗 晋朝还有没有明君存在
  • 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实际真相是什么
  • 十三阿哥胤祥文武双全 康熙为何没有传位给他
  • 有哪些与袁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 雍正登基之后为何没有立刻对胤禩动手?
  • 刘备当初都能重用魏延 诸葛亮为何不好看魏延
  • 历史上夏侯惇在曹魏集团占据着什么样的地位?
  • 乾隆知道自己要继承皇位后 乾隆为什么会忘天痛苦
  • 康熙临死前如果不传位给雍正 雍正最后会不会造反
  • 朱标有25个兄弟 他们为什么不去争夺太子之位
  • 关羽和魏延赡养士兵最后都跑光了 赵云为何没有发生这种事情
  • 历史上曹操败走华容道的真相是什么样的?
  • 康熙早年时期擒住鳌拜 康熙晚年时期为何后悔了
  • 朱高炽十几年监国却坐了一年皇帝 朱高炽为何如此短命
  • 历史上钟繇的生平经历如何?有何作为
  • 李渊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如何 李渊到底生了多少个孩子
  • 有关于太子朱标的死有三种说法 其中哪一个最可信
  • 许田围猎时刘备没有杀曹操,是因为什么?
  • 都说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 历史上的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正史和演义差距有多大
  • 郭汜: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与李傕等人互斗多年
  • 赵云十分重情重义又铁骨铮铮 刘备为何重用魏延也不用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