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易语 趣历史 神话故事 禹铸九鼎的传说 大禹铸造的九鼎究竟哪去了

禹铸九鼎的传说 大禹铸造的九鼎究竟哪去了

鼎在古代最初只是一种盛煮食物的陶制或铜制的普通容器。后来由于我们的祖先用它盛放祭祀天地神灵的牲肉,因而被赋上了神圣的含意,并从日用器皿中分化出来。到了阶级社会,鼎进一步又成为标志国家统治权力的重器。本文要说的“九鼎”(即九个青铜制造的大鼎。)便是我国夏、商、周三个朝代的王权象征和传国之宝,就其工艺水平和价值而言,无疑要大大超过今天已经出土的任何青铜器。但使人深为痛惜的是,如此珍贵的国宝竟在二千多年前就下落不明了!“九鼎”究竟是怎样不见的呢?这实在是一个使人困惑不解的历史之谜。

早在夏朝建立之初,夏王为了铸造九鼎,曾命令他统治下的九个州的地方长官“九收”负责征敛青铜,贡献于夏王室,并把能代表九个州的物象铸造在鼎上,以象征天下九个州都荟聚于夏朝中央。所谓“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史记·武帝纪》)讲的就是这件事。夏朝由禹开始,传位到莱时,由于桀昏乱无道被成汤所灭。成汤便是商朝的第一个君王,相传他灭夏后,把夏的九鼎迁移到了商邑。商朝传到封王时,因暴虐而失民心。周武王乘机起兵伐封,灭商之后带着商朝的九鼎凯旋西归。不久,武王之子成王又把九鼎迁到镐京(今西安市郊),并举行了隆玉的“定鼎”仪式,意味着新王权的确立。由此,后人才有把建立政权称为“定鼎”之说。

到了春秋时期,随着周王室力量的日渐衰落,强大的诸侯便对九鼎产生了凯靓之心。公元前六0六年,楚庄王乘北伐陆浑之戎的机会,陈兵东周边境,炫耀武力。周定王急忙派遣大夫王孙满为使者前去慰问。楚庄王别有用心地向王孙满打听周之九鼎“大小轻重”,暗示准备夺取周的统治权。王孙满见对方野心勃勃,便针锋相对地回答说:“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三年。)意思是:周王室虽然有所衰落,但还可以维持下去,仍是天下的共主,警告楚庄王不可有非分的想法。所以,后来入们就把“问鼎”比喻为欲夺政权或图谋王位等等。


到了战国后期,周王室已处于名存实亡的境地,秦、齐等大国常为争夺周室约九鼎而兵戎相见。公元前二五四年,秦灭周。《史记·秦本纪》说:秦昭王时,“周民东亡,共器九鼎入秦”,落入秦王之手。但是《史记·封禅书》却说:“秦灭周,周之九鼎入于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没于泗水彭城下”,显然,关于九鼎的去向这里提出了两说,一说秦灭周时把九鼎取走了,一说早在秦灭周前九鼎就沉没于洒水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又记载了这样一件事: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二一九年),为了寻找周鼎,秦始皇在出巡路过彭城时,“斋戒祷祠,欲出周鼎洒水,使千人没水求之弗得”。秦始皇的这一举动,说明鼎入泗水的传闻当时一定较为流行,以致连秦始皇都信以为真了,但结果却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看来,从《史记》的有关记载中已无法搜寻鼎的确切下落了。《史记》之后的一些古籍虽然也有涉及鼎的去向的记载,但基本上还是对《史记》巾两种说法的解释或补充。如《<史记>秦本纪正义》说:“周叔王十九年(公元前二九六年),秦昭王取九鼎,其一飞入泗水,余八入于秦中。”《汉书补注·郊祀志》说:周王室为了防止强国夺鼎和解决自身的经济困难便毁鼎而铸钱,对外则诡称九鼎不知去向等等。这些说法虽能发人深思,但由于不合情理或根据不足,就很难使人相信。

秦汉时期出现过寻找“周鼎”之风。秦始皇寻找周鼎的事前文已有所述。到了汉代,汉文帝、汉武帝都继续寻找过周鼎。据说,汉武帝时在汾阳找到了“飞入泗水”的那个周鼎。但“鼎文镂无款识”,究竟是不是周鼎呢?实在难以断定。那么,九鼎到底到哪里去了呢?今后还有没有找到它的可能呢?这就要看考古发掘事业的进展了,如果九鼎未被销毁,或许某天,我们或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有幸从出土文物中一睹这千年宝鼎的光彩和“姿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神话故事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的故事简单介绍

神话故事女娲造人 女娲造人的故事简单介绍
导读:神话故事之女娲造人——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太虚产生出的形下世界天地上下分离形成,阴阳二气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残留在天地间的浊气慢慢化作虫鱼...

吴刚伐桂的故事介绍 吴刚伐桂有几种神话传说?

吴刚伐桂的故事介绍 吴刚伐桂有几种神话传说?
  导读:神话传说中月亮上的吴刚因遭天帝惩罚到月宫砍伐桂树,其树随砍随合,以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关于吴刚伐桂的传说一共有五种:  传说之一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
  神农氏是炎帝吗? 神农氏和炎帝到底什么关系?炎帝神农氏有哪些传说?炎帝世系及炎帝子孙有哪些?炎帝(Yandi;YanEmperor),华夏始祖之一,与黄帝并称为中华始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厉山(今湖北随县厉山)。炎帝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首辟市场。治麻为布,民着衣裳。作五弦琴,以乐百姓。削木为弓,以威天下。制作陶器,改善生活。为中华民族...

揭秘赤脚大仙的来历

揭秘赤脚大仙的来历
  在道教传奇与神话故事中,赤脚大仙这一角色的形象虽短暂却极为鲜明,他在《西游记》中的出场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然而,关于赤脚大仙的具体来历,文学艺术形象与传说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将详细解析赤脚大仙的神秘来历及其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  赤脚大仙的基本信息和特征  赤脚大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散仙。他以赤脚著称,常常四处云游,以其独特的形象和性情在民间传说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赤脚大仙性情随和,...

牛郎织女说的起源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如何?

牛郎织女说的起源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如何?
  导读: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相传天上有个织女星,还有一个牵牛星。织女和牵牛情投意合,心心相印。可是,天条律令是...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神话故事